孩子总是对着干?抓住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管教孩子省点心

文|小梅妈妈

朋友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她的女儿晴晴非常的不听话,不论是朋友让孩子干什么,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说不,着实让朋友心里非常添堵。

可以说,新的一天从孩子说不开始。早上叫孩子起床,孩子说不,还往被子里面钻的更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反抗;叫孩子吃饭,孩子说不,照样自顾自的在一旁玩玩具;到了晚上让孩子睡觉,孩子又说不,在房间里活蹦乱跳,面对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朋友感叹:“我哪里是生了个小棉袄,我是生了个冤家吧,天天给我添堵。”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就开始变的不听话了,喜欢跟自己对着来,时不时的还能感觉到孩子的抵触情绪,这让很多家长为怎样教育孩子犯起了愁。

想要让孩子不跟自己对着干,父母要先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为何孩子总是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1、叛逆期的出现

孩子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发生在两到三岁的时候,这时孩子的意识开始自增强,表现出想要独立作事的欲望,当父母出于担忧想要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孩子的排斥和拒绝,孩子会习惯性的说不来阻止父母的进一步行动。

2、有世界有强烈好奇心

本来孩子的好奇心就很重,在叛逆期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会更加强烈,对于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摸一摸和碰一碰,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就会加以制止,却更激起了孩子的兴趣,面对父母的阻止,孩子就会说不。

3、充分表达的欲望

叛逆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当他们想的跟父母想的不一样时,就会跟父母争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一点与父母“一争高下”的意思

孩子不听话,总是对父母说“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给孩子立规矩,才能让孩子即使在叛逆期也不会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而立规矩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孩子2岁的时候。

为何说2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

孩子从2岁开始就要经历几个重要的敏感期,这个时候父母给孩子立规矩,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对私有物品产生占有欲

2岁时,孩子开始产生占有欲,例如本来喜欢跟别人分享玩具的孩子突然变的自私起来,不仅不愿意分享,甚至也讨厌自己的玩具被别人触碰,表现的跟之前截然不同。

2、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2岁时出现的,他们开始尝试区分别人和自我,例如孩子认为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当有人说这个东西属于他时,孩子就会非常生气并且跟对方争辩,极力证明东西的归属权。

3、有了自己心中的秩序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自己整理和摆放的物品顺序非常认同,如果有人改变了物体的排序,就打破了孩子心中的顺序,孩子对此就会失去兴趣。

只有给孩子立规矩,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那规则到底应该怎么立,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给孩子立好规矩,父母做好这三个方面很重要

1、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对于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这样即使孩子再怎么成长,也会知道什么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首先可以从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开始,比如说让孩子知道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做跟吃饭无关的事情,例如看电视、玩玩具等;让孩子用筷子或勺子吃饭,绝对不能用手抓,即使吃的慢也没有关系,孩子有了规则意识,就会慢慢去遵循,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不轻易打破规则,要有原则性

立规矩不是重点,重点是要遵循规矩,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对遵循规矩造成一定的挑战。例如父母给孩子立规矩,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看电视,孩子不同意,又哭又闹,有些父母实在看不下去,就顺从了孩子,这样规矩就等于白立了,不仅如此,一个规矩守不住,其他的规矩也很难守住,最终父母还是会陷入教育孩子的难题中。

孩子再怎么哭闹,规矩就是规矩,不到万不得已,父母不要轻易打破,保持规矩的原则性,才保持孩子对规则的敬畏,顺利施行规矩。

3、以身作则,父母也要遵守规则

规矩是给孩子立的,但是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很容易把孩子“带偏”。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就会跟着父母学习,规矩不攻自破,父母也没有立场来训斥孩子,让教育难上加难。

因此,父母先做出榜样,孩子才能更好的遵循规则,免去很多麻烦。

孩子喜欢跟父母对着干,是叛逆期在作祟,但是也给了父母一个立规矩的好机会,规矩立的好,管教孩子就可以很省心,怎么样对自己最好,想必父母心里早已高下立判。

我是小梅妈妈,一枚90后宝妈,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儿知识和过程,也希望这些能帮助每个有需要的宝妈,愿每个宝贝都能更好的成长,更有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