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英雄——铁道兵!抛头颅洒热血、气壮山河三十余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简称: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序列中的铁道工程技术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等部于1945年10月31日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为保护当时东北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东北人民自治军以一部兵力于同年12月20日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

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的战斗口号是:“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先后抢修通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的15条铁路干线,铺路1600余公里,修复桥涵970余座。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投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行列中。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于1950年转入以担负主要铁路干线、桥梁为重点的复旧工程。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的名义陆续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执行铁路保障任务。

从开赴朝鲜至1951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主要执行道路抢修任务,先后修复铁路900多公里。随后,在朝鲜北部1300公里的铁路线上,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空袭破坏进行了持续的反轰炸斗争,基本上能做到随炸随修,随修随通。

从1951年8月开始,“联合国军”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随即展开了艰苦激烈的反“绞杀战”斗争,并最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了铁路运输,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53年初,为了做好反“联合国军”登陆的作战准备,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紧急抢建了长达129公里的殷(山)龟(城)铁路,相应改善了朝鲜北部的铁路布局,对进一步保证战时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开始重建家园,参加朝鲜北部铁路的新建和复旧工程。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兴建的第一条铁路是鹰厦线,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从朝鲜战场归国后,尚未洗去征尘的志愿军铁道兵受命开赴厦门。

1956年12月9日,英雄的铁道兵们仅用了22个月时间就提前修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鹰厦铁路。

在鹰厦铁路完工后,铁道兵先后为祖国修建了许多铁路,可圈可点的有七大工程: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

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

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


致敬永远的铁军!致敬永远的铁道兵先烈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