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哪些生理反射特征,需要家长引起注意的?

然然妈咪育儿


家长可以先对这些反射动作有基本认识,若有觉得异常或担心的现象,必要时为宝宝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什么是新生儿反射

“新生儿反射”是指婴儿脑部发育成熟前,受到外界刺激时,为了保护自己或寻找食物,未经过大脑皮质而由脑干或脊髓直接反应所产生的动作。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儿科医生会为宝宝做一些基本的新生儿反射检查,以观察宝宝是否有脑部或神经肌肉的异常。

不过新生儿反射动作有很多种,有些反射动作一出生就有,有的可能会等几个月后才出现(所以刚出生时还看不出来);随着大脑皮质的发展成熟,会逐渐抑制婴儿的原始反射,但每个反射动作的消失时间亦不相同。因此,新生儿反射动作须由专业的医生来做检查和判断。

医生建议,家长可以先对这些反射动作有基本认识,若有觉得异常或担心的现象,可于每次带宝宝回医院接种疫苗时,请教医生,必要时为宝宝做进一步的检查。

二、“新生儿反射动作”有哪些?

1、瞳孔光反射

当医生用手电筒照新生儿眼睛时,其瞳孔会缩小,此反射动作可看出其第二对脑神经(即视神经)和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是否正常。医生做此检查时同时会观察新生儿的瞳孔颜色:正常的瞳孔颜色为黑色(不分种族),若是红色,可能是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瘤);若是黄色;则可能是罹患先天性白内障。


2、觅乳反射

将手指头轻轻触碰新生儿的嘴角时,他的头会自然转向该侧,找到手指头后会想要含住、吸吮。不过此反射动作在出生后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展,就不太明显了,4个月左右就完全消失。

宝宝在母亲子宫内即已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动作(因为会吞羊水),这些反射虽然终生都会存在,但到了4个月左右,宝宝已可使用情绪反应来表达肚子饿时,反射动作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3、行走反射

将宝宝双手托起使其直立、并微微前倾时,他的脚会开始上下踏步,好像要准备走路一样。此反射动作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内会消失。测试时要护好婴儿颈头部。

4、踏足反射

将宝宝的脚背轻轻碰向桌面,他的膝盖会缩起,并将脚抬起,再往外跨出,好像在做踏步动作一样。这是因为宝宝的脚背感受到障碍物后,会躲开,然后接着寻找一平面去踩。此反射动作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内会消失。测试时要护好婴儿颈头部。

5、手、脚的抓握反射

将东西轻碰宝宝的掌面时,他会马上抓握不放开;将东西放到宝宝的脚掌并触碰脚时,宝宝的脚趾头会立时像“含羞草”一样,想要包住该物。抓握反射动作出生时就会出现,大约在出生后2-3个月消失,但持续具有抓握的能力。

6、惊吓反射

让宝宝躺在床上,正面朝上,一手抬高头部约15度,突然将头放开往下坠落再接住放手的瞬间,正常状况下,宝宝的两只手臂会突然往外伸展,之后手臂弯曲成拥抱状(此动作较危险,不建议父母做,建议由医护人员执行)。宝宝若没有惊吓反射反应,表示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若是单一侧的手臂无法做出正常动作,代表可能有锁骨骨折,颈椎神经或是臂神经丛有问题(肩难产时在将肩膀拉出的过程中,有可能伤及臂神经丛),需要进一步检查异常原因。此反射动作在出生后4-5个月会消失。

7、非对称强直性颈反射

宝宝平躺时,将其头部转向某一侧,此时该侧手臂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则会弓起好像“弓箭手”一样。这个反射动作因为牵涉到比较多的神经肌肉,以及平衡系统的发展,因此在宝宝出生后1-2个月内才会开始出现,在6-7个月消失。

8、膝反射

在宝宝的膝盖肌腱处用小槌子轻轻敲下,宝宝的小腿会立时弹一下。若宝宝的膝反射太强(一直来回摆荡),表示脑部可能有损伤情形(例如:脑性麻痹)反之,若宝宝的膝反射太弱,则表示有周边神经或肌肉的问题,上述两种情况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辣妈育儿人


新生儿主要有3类生理反射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关系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新生三类生理反射

抓取反射。

把你的一根手指放在新生儿的掌心,他会立刻握住。当左右手的手指分别被宝宝握住时,只要你轻轻提起胳膊,小小的婴儿也会被悬空吊起来,这就是抓取反射现象。

爬行反射。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手掌抵住宝宝的脚掌,他就会向前爬行。这种爬行并非自主意识下的活动,而是一种先天能力,叫做爬行反射。

防卫反射。

在出生头几天,当皮肤遭到强烈刺激时,宝宝会抽动手脚。如果眼前有光闪烁,他还会眯起眼睛,这叫做防卫反射。


补充说明

这三种反射现象是由人类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是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宝宝适应生存,他们会随着身体的发育慢慢消失,而宝宝也将学会新的能力来武装自己。

有的新生宝宝会出现乳房增大的现象,不管男女都有可能,但是千万不要急,以免造成感染,一般在出生后2~3周内这种现象就会消退。

我是然然妈咪育儿,很高兴能够为你分享孕产、育儿、喂养、产后恢复知识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