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吃秸秆”,果儿长得俊

春到山村,生机勃发。

“把挖好的土沟里填满秸秆,普撒有机肥,回填平整就好了。”3月25日中午,沂源县悦庄镇西辽军埠村日方长果蔬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长周庆海指挥员工为苹果树填埋玉米秸秆。

“这是连续第5年让苹果树‘吃秸秆’了。苹果树‘吃秸秆’,果儿长得俊。”周庆海风趣地说。

“5年前,我们开始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植苹果树。”周庆海回忆说,2016年,他成立沂源日方长果蔬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投资338.5万元,流转土地,重点实施220亩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沂源红”苹果示范园项目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秸秆埋置于农作物行间、垄下,秸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地温升高2℃-3℃;秸秆发酵分解产生的废渣可作为有机肥料,起到提高果树免疫力和防止病虫害的作用,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产量,提前上市时间。

走进东里镇种植户段升叶的草莓大棚,里面一片春意盎然,草莓的甜香直往鼻子里钻。“我们种草莓运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起高垄,采用地膜覆盖,开展‘减肥减药’行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草莓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段升叶一边走一边介绍。

“黄瓜长在秸秆反应堆上,结出来的黄瓜绿色安全,可好吃了。”大张庄镇南岩四村村民公丕杰一脸喜气地说,“俺家的这个黄瓜大棚已有六七年了,一直使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别小瞧了这6分地,可是俺家冬季致富的‘风水宝地’,每冬能给俺带来2万元的收入呢!有了这个大棚,俺干活可带劲了。”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的郝磊介绍说:“2019年,我们在鲁村镇、悦庄镇等6处果园基地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5个镇办11个村,集中连片建成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大棚1000亩,其中内置型988亩、内外置型12亩,培育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5000户。在鲁村、南鲁山、东里3个镇4个畜禽养殖场,建成秸秆青贮池7处,总容积9290立方米,年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亩以上,形成了种植、养殖良性循环互动格局,促进了畜牧养殖业发展。”

随着秸秆转化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沂源县农作物秸秆基本上实现了综合利用。

来源:农村大众报;作者: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左效强;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