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齐白石改变了国画面貌,你觉得他有没有把国画带入“歧途”?

昔年种柳工笔画


齐白石确实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带入“歧途”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而且齐白石对中国画面貌的改变也没有多大,毕竟到现在为止,中国画创作领域仍然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只能说齐白石开创了艺术创作思路上的新角度,对中国画笔墨的开发运用,达到了一个别人很难超越的高度。

齐白石的贡献在于:他把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内容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当中,这在齐白石的时代属于独创的。齐白石是一个有乡土情结的艺术家,在很多中国画家向古代文人看齐,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齐白石独辟蹊径,把自己中青年时期在湖南湘潭乡村生活的记忆作为自己很主要的绘画内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生动亲切的感觉。

齐白石也没有完全排斥文人绘画,他进行绘画创作所使用的笔墨元素,以及很多思想角度仍然是用文人化的视角来进行的。毕竟民间艺术的升华仍然需要文人化的手法。就好比好的戏剧虽然源于生活,但需要一个好的导演来拍摄。

文人绘画在古时几乎是与民间美术对立的,古代文人经常会刻意将“画匠”与自己区分开来,用来显示自己“有文化、有品位”,跟普通劳动者是不同的。

但是齐白石没有这样的负担,而且也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新文人画”,就比较像齐白石所偏好的那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创作。

如果说这是“带入歧途”,只能说对艺术美学的理解有点偏颇。






诸城胡子


齐白石是中国公认的二十世成就最高的画家。其涉猎题材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世所罕见。说他把中国画带入歧途是一种不客观也不中肯的评价。

说他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也不客观,毕竟在他之前也有很多画家雅俗共赏,他只不过是集大成者而已!他虽然开创了红花绿叶派的大写意花鸟画法,但也不是他一个人一蹴而就完成的。他用功学习前人,对徐渭、八大着力最勤,但在市场面前他选择迎合观众迎合市场。因此,他的红花绿叶之俗气乃是着色之外在俗。其笔法、构图、立意一点也不俗,齐老是好学之人,从一个文化不高的木匠渐渐学诗、学篆刻达到很高境界也是极为少见的个案。



他扩大了国画题材,在画虾、画昆虫、画白菜、画葫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他对江南水乡的描绘意境,淡远、静谧、清幽,充满了诗情画意生活气息!


他丰富了中国画笔法,以刻刀般的力度执笔入画,线条极为劲爽、沉着、老辣、生活,他的书法别具风味,图画题字多以篆籀隶意。配以自己刻的印章融合无间。



他立意新颖别致。如《蛙声十里出清泉》、《相契如兰》、《偷油图》、《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是代表。他能做诗,也有画论见解。其名言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言简意赅!

因此,不管他的画题材有多通俗,其骨子里却有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他打开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是包前孕后的大师。


情棋书画


齐白石,木匠出身的艺术大师,湖南湘潭人,原本出身本匠,但他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为一位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艺术大师,他抒写了一段传奇经历。齐白石将绘画视为,寂寞之道,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和成功的秘诀。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讲述的就是他在1920年到1929年之间,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用十年时间闭门谢客,潜心研究,摸索艺术道路的概况。这段时间,齐白石作画万余幅,刻印三千枚,可以说齐白石是穿越作品的海洋而冲进艺术王国的。说他把国画带入歧途,有吗?他苦苦探究自己画风的演变,创造了中国画风笔草虫和写意花卉相结合的特殊风格,被称为,红花墨叶派。齐白石曾在1927年被当时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明聘请为教授。后来北平艺专改为艺术学院,当时的院长是徐悲鸿。徐悲鸿曾三顾茅庐请齐白石担任中国画教授。齐白石还应学生之邀担任了京华美专的教授。他把自己绘画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著名画家王雪涛,于非闇,李苦禅等都出自他门下,像他如此泰斗,不会把画风带入歧途,相反,他将画,印,诗,书熔为一炉,只会把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到更新的高度!🦄🌺🌺





飞天ZY漫雪


对于历史的研究和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不同,这些不同也必然会造成艺术风格的不同。

这些不同催生出了形态各异的产品,它们都具有值得珍视的唯一性,应该得到鼓励和保护。但创新不能盲目,也不能毫无根由的凭空臆造,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是在传统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它的脚步里带着传统的泥泞,血管里流着传统的基因,是这些优秀的营养让每一个新生个体发育的高大健壮。

要把它们消化、吸收,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这样在进行创新时我们就会底气更足,往前迈进的也会更加坚定。

游戏的好玩之处就在于在规则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自由,绘画也是这样,规则是由这个画种千百年来积淀下的传统审美习惯和它的价值评判体系所规定的,也是由我们身处时代的文化、经济甚至政治生态环境所规定的。

人总是社会的人,也是时代的人,这些都是个体所无法摆脱和超越的,所以绘画活动始终是带有历史性的,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住当下历史阶段上面对的环境与思考,并把这种思考采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


大画卢晓峰


过去180年来人类意识形态走到了”艮”方的”丑位”,也就是地球的东北方,中国画,西方画,书法,服装,齐白石,毕加索,卓别林,憨豆,葛优,……等等。在中国水墨国画,丑书等为代表的所谓大师像一群非洲的野猪在又臭又脏的墨水坑里打滚嘻戏……他们其实已经”破译”了人类审美会在这个时期走向”丑陋无比”。



秀水平夷1


齐白石是近代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位有才气的画家,他不仅拓宽了国画的表现范围,绘画语言也别具一格。

一,表现范围广。虽然他是以画虾出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个不常见的生物种类在他的画中也是多有体现。

二,他是个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篆刻都有涉猎并且造诣极高。早年的木雕也是赫赫有名。

三,用笔和构图更是别具匠心,不落古人窠臼,极具时代气息。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人”更是道出了写意画的精髓。

无论从绘画形式还是绘画语言上齐白石都有创新和突破,无可否认他对中国画是有促进的。





点染美术工作室


国画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传承,既要有传承又要走发展,传承相对于发展来说要容易的多,发展不仅需要传承上有高深的造诣,还要融合世界上其他绘画艺术上的优点。使传承进一步发展还要得到大众的认同,作为中华儿郎不能啃老一代又一代,不能守着祖宗传承不变,传承与发展并进走入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接受并学习传承那才是中华民族的荣耀,齐白石留过学在当时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国画存在的许多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高深难以理解,作为学习过西方文化的他对这一点认知更加深刻,他所做的一切可以说和名利没有了太大关系,他已经不需要这些无用的东西,他的努力纯属为了中国绘画发展而为,融合艺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到的,作为一个大师其中的心酸也不会说出来解释让人理解,作为现代人应该理解与继续努力让中国国画走入世界不是质疑,即使他的尝试失败了也应该理解与欣慰,再说他的努力并没有失败,可以说给中国国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艺术界的名人除了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还要担负起中国国画发展的责任,这是民族的荣耀,这是文化传承的使命。




牛眼中的艺术


齐白石改变的是中国画的题材,以往文人士大夫以画抒怀,多用以表现梅兰竹菊等士大夫阶层喜爱的题材,而齐白石多画草虫/庄稼/蔬果等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大大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而且最主要的是审美情趣上的拓宽,大大提升了中国画的生命力。也有齐白石同时代的画家讥讽白石老人为“野狐禅”觉得齐白石不够“雅”,不过今天爱看白石老人确实是拓宽了中国画的路,而不是带入歧途。


画微言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这既是齐白石的造型观,也是齐白石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他与过去的画家不同,为了显示自己的品位和地位大多都画权贵,雍容华贵,或是文人远离世俗的画等等。白石老人的画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他用自己的笔描述自己的一生,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的方式,生动地表达着对身边事物的爱,浓墨重彩之间更是叙写了他传奇的一生。研究过白石老人作品的人何来觉得他把国画带入“歧途”?


俊东说画


雕虫小技,中国画大园子里一只蛐蛐儿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