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看完有什么感受?

刘宽新


《人间失格》是日本

著名小说家太宰治

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

发表于1948年,

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

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

人生与思想,

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

藉由叶藏的独白,

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

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

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本书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

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

经历自我放逐、酗酒、

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

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

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读完《人间失格》,

我被救赎了。

之前难以言表的痛苦,

被太宰治述说出来,

真是痛快!自虐般的快感。

《人间失格》有着十分积极

的意义,它把问题说了出来。

它的代入感很强,让你自我

代入去发掘自己的问题。

至于你发现了问题,

是抑郁悲观,

还是下定决心去解决问题,

不是小说能决定的。

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

如果连问题的存在都不知道,

那怎么去解决呢?

我觉得每个人心中

都有小小的隐疾,

明明衣食无忧,

和周围人相处愉快,

过着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不是很开心,

也说不上来有什么烦恼。

这个时候发现问题,去改善

自己的心理状况不是很好吗?

《道德经》中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立

且互相生成的。

只看到了消极和阴郁的

自暴自弃是一个角度,

同样这样的角度有利于

自我反省和警示自己。

这也是一种难得好处。



钟灵毓秀业有成


太宰治文学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带着“体会到自己罪”意识的。太宰治青年时代曾参加左翼运动,在此期间他体会到作为地主阶级的自己与革命者甚至普通民众的不同,仿佛就是一个天生背负着罪恶感的人。再加上后期几次三番自杀时都将女性卷入其中,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恶感。这种罪的意识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较明显,并显著影响了其后期创作方向。

由于这种罪意识的强烈,在小说《人间失格》中可以读到“我想死,我必须得死,活着便是罪恶的种子”这样的话,所以读者在后期作品中不断地能读到关于死亡,自杀的描述。而“死亡”、“自杀”更是成为了太宰文学的基石,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中。基督教中,罪和罚是相对的。仅仅以颓废堕落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罪的苦痛是不够的,当在现实面前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的时候,太宰治笔下的主人公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从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到生而为人的虚无感负罪感,因抓不到生活的意义而堕落颓废,终至死亡,这便是太宰文学的整体脉络。

身边看过的朋友大致分成两类。一种和我一样从书中读到满满的绝望,严重的甚至想过自杀,(千万别有代入感。)另一种则是毫无感触,觉得整本书都是无病呻吟,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自我堕落?(朋友评价)

作为故事《人间失格》很出色,可这本书几乎是太宰治的自传!我只觉得残忍。

如果你心理承受力强大那么可以读一读,反之就别读了。整本书都是讲述一个自甘堕落的人的不幸遭遇。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一切都会过去的。


优频道youchannel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大家应该都有听过这句话,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便很好的诠释了这八个字的含义。

这是一本听到名字就令人颤抖不已的书,他撕开所有人类伪装,赤裸坦白心迹,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传,一个人渣、无赖,一个人想死的人的自传。

太宰治的死显得庸常,他就是想死,仿佛随便找到一条臭水沟跳进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对他的看法,他自导自演却不需要任何观众,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太宰治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说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啊,一个对世界观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触即碎,如果说作家分为消极与积极派,无疑,他就是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狂魔。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巅峰之作,但也有人读完后表示并没有看太懂,或许不同的人在其中接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需要你本身有一定的经历和阅历。

我不建议年轻人读这本书,消极、偏执。






淡水河边207


看完了对《人间失格》的评价,发现评者的认真度与用心度都非常高。

由此想到了马斯洛的五层需求中的被尊重的需求,对应着【仁义礼智和信】中的义字文明的需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举义之人,不仅自己重视自己,别人同样重视自己,因为义是人心所趋。

《人间失格》这本书所描述的种种心情,都是自我人格境界修炼还没有达到义字文明的程度时的种种不适。

在【仁义礼智和信】揭示的自我人格的递次修炼中,首先要修的是源于客观真实的各种认知,反应在人际中相当于以科学为指导的不打妄语。这就是信字文明的要求之一,当然也有通信的方式与速度等等。

其次就是修炼建立在信字文明基础上的和字文明,关于心灵的多变性与安全保护的系统性的人心组织,充满了系统内部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系统之间的尔虞我诈及利益长短的运用。比如守信限于生存系统内的团队合作,而系统之间有核心机密的保护与尔虞我诈只关乎利益,不适用于守信,提倡守义超越守信。

再次就是修炼整合信字文明与和字文明的自我认知体系的系统化,不仅要自洽,还要为成功的他洽和续洽打好基础,这就是智字文明的修炼。

在自我人格修炼中,自洽完成智字文明的修炼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展开他洽能力训练。

他洽能力的第一关,就是对秩序的根源性的认知,能够从混沌中寻找到规律,能够将混乱转化为有序,并且这种有序符合人性的需求,这就是关于礼的能力训练。

他洽能力的第二关,就是能够感受人心人性,探析人心与人性(人间失格的作者止步于此),并且找出人心之所趋(就是人心的递生秩序),然后将人心所趋的内容融入已身,成为自己的行为与能力(这就是人间失格作者欠缺的临门一脚)。这样自己就成了义的化身,必然自己觉得具有使命感,而且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他洽能力第三关,既然自己已经成为义的化身,那么就必须达成义的目的,不惜奉献与牺牲。义的目的达成之后,要反馈这过程中的奉献者与牺牲者。这就是仁字文明的主要内涵:奉献与牺牲。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仁字文明,是一切美好文明的生发的源泉。大到社会,小到家庭,缺它不行。

在学习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中,《人间失格》是比较好用的反面教材,能够催人奋进。


老崧


他的作品对于性格相似的人来说心灵很容易被打动,社会和时代总是在忽略我们这些心灵敏感细腻,性格忧郁怯懦的人。因此我们才会与纸笔为伴,书写自己隐藏在心底的情感。

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失去做人的资格,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来自这个社会,但是我们根本无法改变社会,所以只能把一切罪责往自己身上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