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成为知识手艺人?

春哥带你多维度看世界


看了简书一哥彭小六的文章《这3项能力,让你成为一个知识“手艺人”》,我也想来谈谈知识“手艺人”的力量。我很赞同“六妈”的观点,知识“手艺人”和网红直播是未来的趋势。

如果知识“手艺人”拥有高品质的知识和传播能力,的确可以赚钱。

看了“六妈”的文章,我想来谈谈知识型自媒体是怎么样成功的?我喜欢看《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和《文茜大姐大》,这三个专辑是我每周必追看的自媒体视频,而最想谈论是《罗辑思维》的成功之道。

2012年底,罗振宇与申因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该档节目在华人社会有近几百万的铁杆粉丝,成为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视频脱口秀。

《罗辑思维》是从微信起家,也算是吃透了微信的成长期红利而不断壮大发展,喊着“有种、有趣、有料”的口号,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包罗万象的内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经过罗胖的多年努力,《罗辑思维》已经成为中国赚钱能力最强的社群电商。

《罗辑思维》既没有华丽的布景,也没有任何视频特效的处理,更没有夺人眼球的美女加盟,单单通过知识“手艺人”的说书,就能取得惊人的收益。

1.中产阶级崛起,突显知识魅力

同样创立了《吴晓波频道》的吴晓波老师,写了一篇关于马桶盖的文章,引起各方的议论,但是,这也突显了一个事实,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已经崛起了。他们对品质的要求会更高,知识付费时代来临。

收费的APP《得到》、喜马拉雅FM的部分收费节目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由原来免费的低品质向付费的高品质迈进。

自从有了互联网以来,资讯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更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但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垃圾资讯。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内容,为了博取高点击率,就会不断地引进广告,严重影响内容的品质。当然,这个也受限于以前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发达。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自家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就会对品质有所要求。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的80/90后,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对内容的识别能力和要求远高于他们的父辈。

罗胖操刀的《罗辑思维》,一方面突显知识的魅力,注重于每个主题的理性力量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人们对内容品质的需求提高,影响力和用户粘性的增强,还有社群电商的内容不断丰富,知名度和赚钱能力远超人们的想象。

2.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品质至上

在全方位营销方面,《罗辑思维》除了在优酷平台布局视频,在喜马拉雅FM布局音频,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来跟粉丝进行互动,还在线下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还会定期为粉丝送上福利、小礼品等等。

《网红经济学》一书有说,网红经济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正在崛起,背后更多是社群+内容的不断升级迭代。社群电商会在未来大行其道,未来的规模会达到1000亿RMB/年,将会重塑中国电子商务的地貌,带来无限商机。

《罗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内容创业。内容创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创造高质量内容,崇尚品质至上的理念。

内容创业的门槛极低,所以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斜杠青年”。一个人能做,一个团队也能做,说白了就是“以小博大”,用小成本创造高收益。

内容创业必须极大程度地尊重你的受众或粉丝,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内容以几何级的增长,他们对内容只有很短暂的停留时间,高品质的内容才可以获得用户的青睐。

《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曾在一档节目上说过,知识生产者必须有四个要素:高频、日更、小额、碎片。

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总是无法静下心来读厚厚的书。《罗辑思维》就是给出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我帮你挑书,你来我的平台购买,买完了我继续生产高品质的内容,不断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3.专业

内容营销,最核心的还是“内容”,要靠内容创业,还得回归它的本质。

所谓的自媒体,就好比是传统报社的记者、电视台的媒体人、广播主持、电视制作人等等,因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发达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科技衍生出不一样的“春天”,越过了“门槛”的障碍,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功。

“门槛”的降低,但不能抹杀它们成功的原因--专业。

现在听到很多小伙伴说自己是“斜杠青年”,会摄影、爱写作,参加了某某的训练营,现在自己也建了微信群,也在做社群运营。

“一言不合就建群”,微信群就成了所谓的训练基地。

过去我们说艺多不压身,现在我们称说这是斜杠青年。喜好多是好事,但学艺不精,一知半解就去授课做讲师的大有人在。

某些所谓的“大师”,不是教导你技能,只是教导你“成功学”,而很多小伙伴被忽悠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技能培训的确很重要,现在的技能培训已经从教你做PPT、教你下厨,到教你发声,教你说话,甚至都能手把手教你买衣服。

越来越多的微课名目花哨、种类繁多,过去觉得像精品店,现在觉得像菜市场。

越是这种眼花缭乱的时候,你越要明白“专业”的重要性。

用户是会为了有价值的产品买单,专业才能让你成为知识“手艺人”,才会更有力量,赚钱的事情也会水到渠成。

“有种、有料、有趣”,不仅仅是口号,《罗辑思维》的内容的确有其价值的一面。知识很多,还得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

4.重新定义

《罗辑思维》主要是录制罗胖的读书心得和见解。读一本书,快的话需要用几个小时,慢则需要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罗胖通过《罗辑思维》帮你理清书本的脉络,加快你吸收知识的速度,节省了你读书的时间,重新定义了“帮你读书”。

依靠这些自媒体,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在碎片化的利用上更高效。它为你一道道书本、电影、网络游戏等的材料烹调好,加味加料+浓缩提炼,用汤匙分配好份量,直接送进你的嘴里。

专业的自媒体顺利外包了你们的思考能力,承租了他们的品味和体验,从而获得利益,重新定义了知识。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很多开咖啡店、餐饮、服装店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以为通过卖出他们的东西就能获得成功。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差异化经营,你得重新定义你的产品。

1.比方说,你是做餐饮行业的。满足客人的基本温饱需求,可能你只能卖30元,也很难有提价的空间,因为温饱的需求,同样的产品不计其数。

2.重新定义成“健康饮食”,你的产品可以卖50元;如果重新定义成“情怀”或“愉悦的心情”,你可能可以卖70元。

3.如果定义成“社交”的需求,可以让其增加存在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可能可以卖120元。

4.如果定义成“相亲”或“高级派对”,或者人们更加高端的需求,可能可以卖200元,甚至几千元不等。

你定义得越特别、资源越稀缺,你的企业越有竞争力,而价值的提升空间就会更大。

比方做服装店,如果仅仅是卖出服装,可以提价的空间肯定不会太大。如果你把服装店的服务重新定义为形象搭配,帮客户进行形象设计+搭配衣服,帮客户节省挑选衣服的时间,用户体验更舒心,更能突显你的价值魅力。知识“手艺人”,怎么定义你的手艺,受众得到哪些程度的满足,决定你可以走得多远。

我对内容营销方面的知识还相对比较浅薄,希望各位有志于“内容创业”的小伙伴,通过你们的“手艺”,成为一位真正成功的“内容创业者”。


喵语绘车


传承,深入,精益求精。


令仪美清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深刻!很多手艺人辛苦一生,忙忙碌碌,最终都只能用奔波于生计来盖棺定论,无法升华到人生价值的高度。

先看几个案例吧!

马未都先生起初只是一个倒文物的,但是最终成为中国文化大师。郭德纲也曾经被关在橱窗里当小丑,现在是当今中国民间曲艺的一张名片。

现在做一把伞是太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手工制作的日本前原光荣绅士伞却成为日本皇室的御用伞,为什么?日本德仁天皇登机大典时,正好赶上台风,所有的伞都被吹翻了,天皇夫妇的伞却完全没事,因为原光荣绅士伞考虑到日本台风频发,所以研制出在伞骨中增加导风管的专利,所以称为世界上的天价雨伞。

高尔夫球不是日本的本土产物,但是日本的手工高尔夫球杆确实世界上最顶级的。

究其原因,不能为做而做,要思考手艺背后的文化,思考手艺背后更精髓的价值所在,这样才可以由商品变成作品,由手艺变成艺术。





骐说


没能力成为知识手艺人,只能踏踏实实的做个足疗手艺人,为大家的舒缓疲劳,加油


广东休娱推荐


手艺人都是慢慢的磨炼出来的


桂港李哥


努力,坚持,勤奋,总有一天会成长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蜗牛也是牛不是吗


成为一个“知识手艺人”很难言传,只能意会。一个做紫沙壶的手艺人,第一个将“竹”纹在壶身,偶意“节节高”,便从一个手艺人成为“知识手艺人”了,一个工匠,将香炉加上四条龙脚成为鼎为皇帝祭事所用,从制炉工匠成为大师了,或可称为“知识工匠”。因此,从手艺人到“知识手艺人”的是将本手艺固有意识脱胎换骨升华过程。


远方亮剑


多多学习,多多上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个玩手机,玩游戏上,尤其是游戏上那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多看书,所谓艺不压身,腰缠万贯,不如薄技随身,我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京城相声小王子秦天


见多识广!厚积薄发!


用户104545019984


知识手艺人就是让你自己🉐️主见作用到自己🉐️工作中去,在自己🉐️生记中发挥自己🉐️是想,🈶️自己🉐️主见。不管你干的是哪一门上手艺必须🉐️有自己🉐️独特见解,胆大心细肯努力,谢三条必须🉐️做到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