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大火之後,日本村戰的聲音不絕於耳。那我們來看看日本戰國之間的戰爭是不是村戰?那時候日本最多能動員多少兵力呢?
在說兵力之前先要了解一個概念:石高。石高既是計量單位也是一種制度。它可以衡量土地的生產力,並以此來計算兵役,勞役,稅賦等。按照推算一石大概是300斤左右,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除去稅貢,種子等開銷,實際大約兩石領地可以養活一個人口。
1570年戰國勢力圖-織田信長崛起
知道了石高制後,來算一下戰國時期日本大概有多少人。這裡主要說的是豐臣秀吉統治的桃山時代。太閣檢地統計的日本總石高為:1850萬石。不過這個數據不太準確,存在瞞報的情況,後來檢地實際大概有2200萬石。按2石一個人口計算,當時日本大概有1100萬人口。如果老百姓節儉點、吃的少點那還能加點,有個1300萬左右。
長達百年的日本戰國
知道總人數後就可以推算兵力了。根據相關記載在萬曆朝鮮戰役時,豐臣秀吉對各大名出兵人數的規定是:每萬石:富饒地區出兵300人,一般地區出兵250人,貧瘠地區出兵200人。咱們按平均數250計算:2200*250=550000。如此算來日本戰國時期傾巢而出可以出到55萬兵力。
鐵炮足輕
豐臣秀吉第一次出兵朝鮮的兵力大概為23萬人,16萬直接前線作戰部隊,7萬後備和後勤。這次出兵就要以西部大名為主,像東部的德川家康、伊達政宗都沒有出兵。如果再加上東部大名兵力的話,50萬的兵力應該是能湊出來的,減去後勤相關人員的話可能有個40萬的作戰部隊。這個兵力總量來說日本當時的戰鬥規模還是可以。清軍入關的總兵力也不過12萬(還包括吳三桂的關寧鐵騎)。
萬曆朝鮮之役
日本戰國時期,除了各地區大名和土豪小打小鬧之外也有幾次大的戰爭的,比如應仁之亂東西軍總參戰兵力有25萬。關原合戰中除了按兵不動的大名外,實際參戰的雙方兵力達17萬。經過長達百年的戰亂,日本戰國時期士兵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與之對比的是大明朝,朱元璋時期有100萬常規軍,都是開國時期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到永樂皇帝朱棣時期軍隊更是達到150萬人。後來太平時期明朝軍隊逐步減少,到萬曆時期大概有90萬的常備軍。如果要是戰爭總動員的話全部加起來能動員將近400萬的兵力。體量大概是日本的10倍左右。
朱棣時期大明疆域
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間
人口總量上大明也是日本的10倍左右,雖然沒法跟大明比,但是和其它國家比人數不算少了,按戰力算的話當時日本戰力絕對能排進世界前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