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居民的貼心人——記一位“遠近聞名”的基層幹部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黃金全報道

今年的春節不一樣,正月初一春節手機短信、微信響個不停,收到的不是新年的祝福,而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召回令”!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生命重於泰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放棄休假,走向了防控一線——羅貞萍就是湖南省郴州市北湖街道郴嘉社區幹部的其中一員。

正月初二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被分到宣傳組,負責拍照和外圍宣傳,每天需要走街串巷,入戶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治的有關知識和拍照,為營造群防群控的氛圍,每棟樓每個單元去敲門,宣傳和發放疫情防控通知和知識,告誡居民不互訪、不聚集、帶口罩,全民積極防疫,那時缺人手,自己去貼宣傳牌,這一走就是2萬步,舌幹口燥,很是疲憊,等有空坐下來歇歇時,又專心致志在電腦邊碼字。她是社區的宣傳幹事,“有為才能有位”,努力在工作實踐中增長才幹,憑著一股韌勁幹,眼睛超級近視的她按下“快門鍵”、拍攝了上萬張,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逆行在一線守卡值守、問人員來路、測出入人員體溫、車輛放行、小區消毒等忙碌的身影,報道了社區的工作動態和黨員、青年志願者的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逆行在一線的正能量,其中30多篇沾泥土、帶露珠、有鄉味的疫情防控一線的宣傳報道被省、市、區級網站和報紙採用。被同事打趣地稱為:“遠近聞名”。

入戶宣傳,瞭解居民身體健康及是否外出情況,按"一戶一表"詳細登記,反覆核對,查漏補缺,及時更新信息,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2月4日得知60多歲的特困老人歐朝菊,因年前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斷了右腿,在醫院動了手術,現在在自家恢復,行動仍不方便,都說傷筋動骨100天,很想要一副柺杖,隨即把此事上報了北湖街道民政辦,經多方申請,滿足了她的“微心願”。2月19日她沒有被疫情嚇得退縮,依然迎難而上,走了1公里的路,為其送去了柺杖、20斤大米和愛心菜和口罩等愛心物資,並囑咐護理她的人員減少外出次數,注意個人衛生,經常開窗通風,注意防寒保暖,看到歐姨滿心歡喜的笑容,就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她為困難群眾及時提供幫助,關心、關懷送到了困難群眾心窩裡,她就是居民的貼心人。

隨著復工復產復市的熱潮,外出和外來人員的增多,社區實行四包“包樓棟、包單元、包戶、包門店”管理,作為社區網格員的她又走進自己包乾的樓棟,地毯式排查,對每家每戶人員信息人員進行認真核對和補登人員身份證號、從業地、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詢問家庭、身體、生活情況再仔細地記錄造冊和簽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民承諾書》,宣傳疫情防控健康知識。及時把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動態、信息傳遞到每家每戶和推動出租房房東嚴格履行“誰出租、誰負責”責任,確保房主、租戶主動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排查信息登記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切實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室、不漏一人”。對暫無人居住的空房,粘貼溫馨提示;如住戶回來及時到社區登記信息,還在居民樓棟群發佈信息如有外來人員,及時與網格員聯繫,還讓大家相互監督。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崗位,記錄為社區居民服好務的點點滴滴,傳遞正能量,宣傳真、善、美,雖然沒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彰顯著一個基層幹部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