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经意的“贴标签”行为,会成为孩子摆脱不了的“紧箍咒”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多是别人给贴上的“标签”,父母要当回事

很多大人总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虽然给孩子贴上标签是为了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希望孩子能够改善。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生活中也总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因为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因此成为了“熊孩子”。

孩子会被贴上哪些标签?

孩子因为天性原因,做事往往会按自己的喜好来做,如果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大人的预期时,往往大人就会给孩子贴上标签。

1、你是一个“好哭鬼”

有些小朋友可能胆小,或是不太敢尝试新的事物,受到一点惊吓就容易哭闹。或是有的孩子因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欢通过哭的方式来排解情绪时,大人就喜欢说这个孩子是好哭鬼。

2、你是一个“捣蛋鬼”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也喜欢通过捣乱来取乐。这确实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爸爸妈妈工作的时候,到处捣乱,让大人陪,或是总是在班级里到处惹事,惹恼同伴老师,影响教学工作开展。这样的小孩,也总是被贴上“捣蛋鬼”的标签。

3、你是一个“骗人鬼”

有的小朋友做错事情,因为害怕被大人惩罚,因此会说谎话来躲避责骂,有的小朋友喜欢说大话,来哄骗别人。虽然说谎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是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骗人鬼”就可以定义的。

4、你是一个“邋遢鬼”

不爱洗澡、不爱洗手、不爱刷牙的孩子,爸爸妈妈总喜欢用“邋遢鬼”来形容孩子。邋遢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是爸爸妈妈想要通过给孩子贴上“邋遢鬼”标签,让孩子养成干净卫生的习惯,可不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总是容易因为做了一件事情就被贴上各种标签,但是孩子是有自尊的,也不应该被贴上标签,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让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熊孩子”。

什么是“标签效应”?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心理学家贝科尔在其标签理论中指出,“标签效应”是指人们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做出标签所说的那种行为。

负面标签容易传达消极的信息跟情绪,给孩子贴上标签很容易,但是却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小朋友不敢尝试新事物,接触陌生人,或是难以融入新环境,往往是因为孩子的自信心不高。但是孩子自信心不高,却可能是因为他人对孩子的一个标签评价。

比如可能之前孩子因为不敢参加某次比赛,被大人说孩子胆小,或是孩子某次不愿意跟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被人贴上“自私”的标签。由于这样的标签带有负面评价,容易降低个人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对待新事物时,无法采取积极的态度。

2、引起孩子思维定型

给孩子贴上标签,会让孩子的思维反应定型化。定型化思维是指认对某件事情抱有稳定不变的看法。由于孩子认知能力低下,无法建立对事情的全面认知,如果经常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就会形成固定化思维。

一旦孩子的思维定型了,就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比如当孩子被人评价在某些方面不行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行的。

3、引起孩子的反抗行为

被他人贴上标签,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感受。当孩子被别人贴上各种“熊孩子”标签的时候,由于孩子无法正确处理这种行为及疏导负面的情绪,往往会采用更加疯狂的举动来抵抗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行为。结果“熊孩子”更“熊”了!

如何撕掉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

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爸爸妈妈会给孩子贴上标签,往往是把自己的价值观跟对孩子的看法强加到孩子身上的。为了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爸爸妈妈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放到一边,并且接纳自己现在的孩子。

2、不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给孩子贴上标签,其实也是爸爸妈妈无法接受现在不完美的孩子。因为要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爸爸妈妈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曾经因为孩子平凡而感到失望。如果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会尊重孩子呢?

3、帮助孩子摒弃消极的自我定义

标签效应往往带来的是负面效应。爸爸妈妈要避免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评价,同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弱势受到嘲笑,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结论,消除标签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一些情绪管理的书籍,让孩子学会勇敢做自己!


4、引导孩子扬长避短

人无完人,爸爸妈妈要撕掉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就是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跟优势。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扬长避短,让孩子得到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提高自己的自信和情商!才能避免标签效应带来的影响,撕掉标签。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由于别人给贴上的标签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爸爸妈妈要重视,学会引导孩子规避标签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