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得比说得好听,东晋的桓伊用歌声向皇帝谏言,救了谢安

东晋三大门阀大族:王家、谢家、桓家,王谢并称,说不尽的风流。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琅琊王家一个王羲之就撑起中国书法历史半壁江山,遑论他的孩子王献之、王凝之、王焕之……

谢家从谢安往下,谢道韫、谢朓、谢灵运……中间许多名字的光彩都曾照耀中国文学史。

反观桓家,似乎只有一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故事,桓玄更是犯上作乱的武夫。

但是,桓家还是有风流人物的,这个风流人物曾经让王谢的人都甚为叹服。

这个人便是桓伊。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不可能没有听说过那首乐曲“梅花三弄”。

这首曲子据说作者便是桓伊。

之所以说是据说,因为没有直接证据。

乐书上把作者归于桓伊,源于《世说新语》上的一个故事。

桓伊当年路过建康的清溪桥,有人拦住了他的车子。

这人竟然是一个奴仆。

这个奴仆上前说:“我家主人听说您的笛子是江左第一,想听听。“

这个要求太无礼。

桓伊的笛子的确名满天下,但他的身份却是豫州刺史、中郎将,怎么也是正部级的领导了。

居然有人想听他吹笛子,还不亲自前来,派个奴仆前来。

换别人早就怒了,但是桓伊没有。

他问你家主人在哪儿呢?

这个奴仆指了指桥下的一艘小船,说我家主人姓王名子猷。

王子猷!

听到这个名字桓伊就笑了。

这个人是大名鼎鼎书圣王羲之的五公子,大晋朝第一狂人。

当年在山阴老家,半夜下雪,他出门赏雪,忽然想起来好朋友戴安道隐居在剡县,当即命人备船,就要去找戴安道去。

从山阴(现在绍兴)到剡县(现在嵊州)有百里路途。

顶风冒雪坐船,天亮才到,走到戴安道门口,他忽然命人驾船返回,理由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就不必相见了。”

所以桓伊听说是他,就对奴仆道:“告诉你家主人,我这就吹给他听。

他走下车来,搬出胡床(就是折叠椅),盘腿坐下,便开始吹奏。

《世说新语》原文说“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可能后世的人把这“为作三调弄毕”连起来读了,就自然联想到梅花三弄,把作者也就归于桓伊了。

其实《世说新语》记录这个故事,重点就不在是弹的什么曲子,而是他们这两个奇人。

因为自始至终,他们两个没有说一句话,桓伊不怪王子猷无礼,王子猷也是听曲便是听曲,不必多说一句话。

让我想起来钱钟书那句名言,当年《围城》火了,许多人要见作者,钱钟书先生一概不见,说:“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何必要见下蛋的母鸡?”

王子猷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我听曲子好听,何必与你多说话。

后来王子猷在吴中(现代苏州)一段经历,大概让他知道了桓伊这样的人有多难得。

王子猷喜欢竹子,号称不可一日无此,在吴中他听说一户人家家里有好竹子,便让两个奴仆抬着他去看,这竹子真是好啊,他在竹林里又是唱又是啸,就是不理主人。主人觉得自己受了侮辱,让人关住门不让王子猷走。

倘若桓伊也这样,让人拦住王子猷的船,那就俗气了。


桓伊吹得好,就连他的笛子也神话了。

《晋书》上说他的笛子是柯亭笛。

这可是东汉的音乐家蔡邕制作的笛子,依据便是《搜神记》。

柯亭是个驿站,蔡邕在这里住宿,见这里用竹做椽,回来后给人说这椽子里第十六根可以做笛子,人们取下来,制成笛子,果然音质卓越。

这个笛子后来就流传到桓伊手里。

(这个故事大概是柯亭这个地方的百姓编出来的,好让自己的乐器名扬天下,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桓伊不但笛子吹得好,歌也唱得好。

他听到别人唱“清歌”就情不自禁打着拍子应和,嘴里还说“奈何!”

清歌是什么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估计是一种很让人动情的歌曲。

谢安就说他:“小桓你做人可真是一往情深啊……”

一往情深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谢安之所以欣赏桓伊,可不光是他的乐器,更因为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

司马奕做皇帝的时候,他和谢玄联手打败过前秦的王鉴,等到司马曜做皇帝的时候,他又和谢玄、谢琰一起打赢了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官至右军将军。

疆场上征战杀伐靠的是金戈铁马,在朝廷上安身立命却要靠勾心斗角。

谢安赢了淝水之战,朝堂上却差点栽在小人手里。

令谢安没有想到的是,危难之际,桓伊用歌声替他说话。


谢安的女婿王国宝是个“人面狗心”(《晋书》上原话)的家伙,多次在皇帝司马懿面前诋毁谢安。

司马曜就开始有意疏远谢安。

有一次桓伊、谢安都在,司马曜让桓伊吹奏一曲。

桓伊说我的歌也唱得很好,我为陛下演唱一首吧。

司马曜本来就是桓伊的粉丝,一听当即应允。

桓伊让自己的奴仆吹奏弟子,他自己唱了一首曹植的《怨诗》: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


唱的是曹植的诗,说的是周公的故事。

做皇帝不容易,做臣子也很难。

周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两代,却有管叔和蔡叔造谣说他想要篡位。

借古人的故事,说的是谢安的疑虑。

司马曜面露愧疚之色,谢安更是老泪纵横,上前亲自为桓伊理顺胡子说:“您可真不是一般人。”



桓伊为人几近完美,当时人称他兼有四美:”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更并有”奇才、高节“两难,后世的粉丝更是数不胜数。

张祜说他:桓伊会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杜牧也说:月明更思桓伊在,一笛闲吹出塞愁。

苏东坡也说: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春梦。

他这一声笛子,吹透千年历史,那魏晋风流便是不尽的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