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灭了马楚政权、闽政权,为何不灭吴越政权一统长江流域?

清风飞花


南唐灭了马楚、闽国,把吴越周围的政权给消灭了,就剩下吴越孤零零的矗立在东南一隅,这个时候按理说,南唐应该乘势追击,一鼓作气将吴越也给灭掉,但是南唐却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1、“上下同欲者胜”。

首先,我们要知道,马楚政权和闽政权被灭亡的原因。马楚政权从楚王马殷去世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马氏兄弟的奢侈生活让马楚经济迅速下滑。马希萼和马希广两兄弟的互相讨伐,打破了稳定已久的政局,让摇摇欲坠的马楚政权走向覆灭,最后上位的马希崇已是惊弓之鸟。

马楚政权在外无援军,内无良将的情况下,被南唐轻而易举的攻破。同样,闽政权也是出现兄弟相互攻伐的局面,让南唐捡了个“漏”。

实际上,南唐灭掉马楚和闽国,并非是南唐的军事实力有多强,而是南唐的运气比较好,接连做了两回“渔翁”,坐收了两国领土。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上下同欲者胜”。马楚、闽国两地实际上已是内乱丛生,上下离心离德,自然在南唐进军后,就很轻易的灭掉了他们。相反,吴越国并未出现严重的“内乱”现象,君主和百姓仍然是和睦相处。因此,南唐无机可乘,自然也不敢对吴越轻举妄动了。

即使吴越出现了权臣干政的事件,被扶持上台的钱弘俶并未让事情往不利的一面继续发展。另外,钱弘俶上位后,仍然保持钱镠“民贵君轻”的思想。所以,吴越境内还处于一派和睦团结的状态,南唐也无从下手。

2、“事大政策”。

闽太祖王审知曾说:我宁做开门节度使,也不做闭门天子。

这话在五代十国看来,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惜,王审知的子嗣不能好好执行这个方案,不然闽国也不至于短短几十年就沦为南唐的国土。

要说“事大政策”执行最好的就是吴越王钱镠,不仅自己做到,他的子孙也认真的落实到位。“事大政策”在吴越国是一项长期执行的国策,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当时割据长江两岸的南吴政权有关。

当初杨行密建立南吴政权,与中原王朝交恶,阻断南方政权通往中原的道路。同时,经常打压邻国,欲图想统一南方诸地,建立一统的王朝。钱镠所辖的两浙之地,对于南吴来说就是一块随时都能吞并掉的“肥肉”。钱镠为了能保证吴越国的安全,便主动向当时的后梁王朝称臣。

后梁皇帝朱温和杨行密本是水火不相容的对手。这下有钱镠的帮助,朱温别提有多高兴。至少,吴越的存在还能对南吴稍加牵制,让南吴不敢随意在梁吴边境大规模的出兵。后来,随着中原王朝的更替,吴越国也一直保持与中原朝廷的友好往来。在后周、北宋时期,吴越屡次出兵相助,成为中原王朝的一位好“帮手”。

因此,南唐想要打吴越,还得看看“佛面”:吴越背后的靠山,不是你惹得起的。

3、“睦邻友好”的外交。

南唐创立者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昇),在建国初期,为了避免内乱和外患,就采取了与南吴相反的政策,主动与周边政权缓和关系,这其中便有与吴越的交好。

综上所述

南唐不灭吴越国,主要是吴越的综合实力远超其它政权,况且吴越政局稳定,国主不昏庸也不残暴,加上还有中原朝廷(后周、北宋)作为靠山。南唐想打吴越,还是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胜算有多少?

否则,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么简单了!


孫郎谈古


南唐灭不掉吴越,不是因为他不想灭掉吴越,而是因为他没有灭掉吴越国的能力。吴越国是五代十国里面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并且最终完成了和平演变,并入了宋朝的国土。而吴越国有独特的生存之道,从他开国国君钱镠留下的祖训开始,后世的国王一直沿袭此国策,才让偏安一隅的吴越国长期生存下去,没有被豪强兼并。

钱镠留下的国策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抱大腿”,是的,吴越国的国王一直向北方的最强政权称臣,而且态度极其诚恳,毫无二心,每当自己的宗主国对外征战的时候,都会派出军队助战。就拿五代十国末年到北宋初年这短短的几年历史。吴越国就先后向后周和宋朝称臣,而且反应极快,通常是在皇帝登基还没有几天,他称臣的贺表就到了。

北方的政权当然乐意收他这一个忠诚的小弟,因为这近百年来,吴越国的信誉一直非常好,从来没有背叛过。尤其是在之后北宋消灭了北汉、南唐,统一天下已成大势所趋的时候,吴越国竟然做出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和平演变,整个国家并入北宋成为其中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都知道,宋太祖留下遗训,要求照顾柴氏子孙,同样宋太宗也留下遗训,要求照顾钱氏子孙。

钱姓在北宋地位极高,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可以看出,钱姓的地位仅次于皇室的赵姓。





赵公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定律,但是不仅仅诸侯国,还有蛮夷戎狄,从某些层面来讲南唐能够在偏安一隅的情况下灭楚,越,就这一点,已经超越后来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