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宝宝入园,避开这4种“错误做法”,以免增加宝宝的入园焦虑

到了入学年龄段家长们会选择将宝宝们送到幼儿园进行一些简单的启蒙教育生活。

德国心理教育学家普莱尔在1988年发表的著作《儿童心理》中写道:幼儿园教育作为宝宝们人生的第一堂课程,教会宝宝的不是怎样学习,而是培养宝宝们的人格与习惯的关键时期。

宝宝们上幼儿园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在家长们送宝宝去幼儿园的前期准备中会有错误的做法。应该如何避免呢?


送宝宝上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1、家长表现得焦虑

比起孩子们的焦虑表现,家长们首先会出现坐立难安的表现。

担心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否能够正常地适应规则与学习、玩耍的生活。同时担心孩子们是否能够和同龄孩子建立很好的友谊关系。家长们要知道的是,这样焦虑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让本就不安的孩子对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出现更深的恐惧感。



2、家长偷偷走开

还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当家长们把孩子送入到幼儿园后,与孩子们说“我一会儿就来接你”,然后偷偷离开。

这样的做法会让天真的孩子们误以为家长马上就会来接自己,所以会花费自己的全部精力在思考父母什么时候来。这是在损害父母在宝宝心中诚信的形象。同时当宝宝发现父母偷偷离开了,会觉得所有的安全感都被抽走了,紧张不安的情绪会挥之不去。



3、告诉孩子过多的规矩

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很多的规矩约束自己。所以他们会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地玩耍。但是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如果告诉他们过多的规矩,会给孩子们建立起一个对幼儿园不好的初印象。对于本就陌生的一个环境,孩子们会变得更加抵触。



4、狠心把孩子丢在幼儿园

大多数家长不会跟孩子们使用商量的方式来交流询问孩子是不是愿意去幼儿园。而是逼迫孩子们必须去幼儿园。一个错误的做法是狠心的把孩子丢在幼儿园。不顾孩子的心情与感受。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会将孩子留在幼儿园,但对于将要在幼儿园待很长一段时间的孩子们来说,会埋下“祸端”。



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该怎么做?

告诉宝宝放学前会来接他

将孩子们送入到幼儿园之后,父母们一定实现自己的约定。明确地告诉孩子们在放学之前会来接他们。让孩子们明确的认识到进入幼儿园仅仅只是为了学习,不是抛弃他们。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遵守约定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长们不能遵守约定,孩子们将会模仿家长变得没有诚信。



让爸爸送孩子去幼儿园

父亲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们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们对于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父亲需要主动地承担这一项责任。爸爸需要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们建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勇敢。



上幼儿园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

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们与孩子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沟通。

沟通的内容为确定孩子们是否愿意主动去幼儿园。家长们也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通过讲述幼儿园中新奇的事物,与同龄孩子交往玩耍的机会,好玩的玩具等等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带着期待感,用期盼代替焦虑。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孩子们没有进入到幼儿园之前,家长们可以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自己讲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同时家长们要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加孩子们接触陌生人群的机会。积累交友经验。这样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中就会“游刃有余”。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们在上幼儿园之前出现的焦虑心情。要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消化这些负面情绪。让孩子们带着积极、主动、期待的心情进入幼儿园,才能真正的收获一些“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