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我不会”,孩子畏难情绪发作,家长如何应对?逆商是关键

从某一个方面来讲,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他们,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这就是人生。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很差,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他们说“我不会”,但是一次两次可以理解,

遇事就说“我不会”,来人逃避责任的孩子,长大肯定没出息。

孩子的“畏难心理”,很有可能是父母给的,并且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更可怕的是,父母通常都抱有一种自己无比正确,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心态,这是病态的。

这是大多数家长常犯的两个错误。

1、负面预设

问题恰恰就出在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上,在孩子还没接触更高层次的学习之前,家长已经把后面是一条多辛苦的路告诉他了。

因而,孩子还没走入这扇大门之前,就已经先产生了畏难心理,当然会打击积极性。忍不住想:“那么难,我怎么可能做好呢?”

2、威逼利诱

家长越看孩子不喜欢学习,就越紧张,于是关心则乱,采用各种强迫、惩罚、指责、奖励等方式,就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

可所有的这些,不过是在提醒孩子学习不吃点苦头怎么行,于是孩子就将学习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和别人一样背个小书包去上学,学校的生活对他而言,也变得感毫无乐趣,就像在前面张着嘴等他进入的怪兽,不产生抵触心理才怪。

因此,家长只有在生活中、尤其是逆境之中,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孩子长大之后才不会一事无成,

1、常称赞,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可以说非常之大的,相信大家生活中也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孩子的新成就,新变化多多夸奖。

但是要注意,这里的常称赞不要变成了“溺爱”,在称赞的同时,也要明白是非,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自信阳光。

2、用故事来做心理建设

我们成年人常讲“读史使人明智”,对于孩子同样。他们可能听不懂深奥的《史记》《资治通鉴》,但家长可以给他们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这里面的道理是简单且深刻的。

尤其是一些面对挫折,勇敢征服的故事,要多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就不恐惧困难,不害怕失败。

3、教会孩子分解任务目标

当面对学习的困难时,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容易导致多数的孩子还没去思考就觉得自己不行,还没去尝试就选择了放弃,但是任何事情都没那么简单能够完成,都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解决问题。

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教育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不要急着放弃,试着冷静下来去分析问题,引导孩子将问题分解成许多的小部分,然后一步步的去解决。

每一小步的克服和完成,都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4、勇敢尝试,是成功的第一步

懂了再多道理,不敢做就是另一回事了。俗话讲“万事开头难”,一方面是讲刚开始接触新事物,什么都不懂,会步步维艰;但另一方面的意思是遇到困难不要怕,越过这个坎,后面就是一片光明。

所以对孩子的“逆商”教育中,勇于尝试,迈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注意。

所以在人生中,成功往往没什么难的,有资源、方向对、再加上自己努力就行了,但对于失败而言,多次面对挫折依旧能挺过来才是最难的,希望孩子们都能拥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