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戴口罩,72岁老人被打死;院长连说16个“我不戴”,世界会好吗

东野圭吾曾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样是太阳,一样是人心。


01.死性不改——背后是什么在作怪?

北京东城区一个超市内,72岁老人劝说郭某某,反而引起郭某某的不满,于是直接把段某某摔倒在地,并用双手击打老人的头颈部,导致老人受重伤。

郭某某在逃离现场过程中,又打伤两名超市员工,然后后被当场抓获。可是老人已经因为颅脑损伤,经救治无效后逝世。

这么大岁数了,好心提醒反而惨遭杀害,怎么下得去手呢?而且刚刚从监狱里面出来的人啊,又开始为非作歹了。这样恶劣的死性不改到底是什么在作怪?


我认为,这是因为,作恶者拥有的是一颗死了的心。

人性中最大的恶是什么?是不把人当成人来看。

有的人在黑暗中找光亮,有的人迷失在黑暗中。肆意妄为的背后已经没有所谓的人情,更没有什么法理可言。

正义和生命,在作恶者的眼中无异于一块青苔,踩了就会滑倒,而且越往那边走,越会滑倒,滑得越多次,越站不起来。

所以,他选择了无边无际的作恶,死不悔改。


02.权力之恶——背后是什么在指使?

2月8日的时候,一个视频火遍了全网,是一个关于医院的院长的视频。是因为她操劳过度了吗?是因为她尽职尽责吗?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感动天地的是事情吗?

都不是!

在河南新郑,一个女子在卡点的地方值班,遇上了警察,警察要求她带上口罩,她连说了16个“我不戴”,“你爱咋录就录”、“难道我还不懂吗?”等言语强硬拒绝戴口罩的要求,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的身份,是一个医院的院长。



在我们质疑说,为什么连个医院的院长都不懂这些的时候,她反而来了一句,“难道我还比你们不懂吗?”

最后,她还打电话给一位叫做张局长的人汇报情况,也就是哭诉自己的情况。

我真想问一句,是不是这么嚣张的人,都是因为梁静茹的《勇气》给了他们无边的勇气?

有了权,钱,色的人,就会忘乎所以的本性暴露无遗。

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有就埋头苦干的人,又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种人才称得上有中国的脊梁。

柏杨有一句话,中国人不懂得平等,只懂得自己人平等,圈内人平等,外人不平等。因为我是圣,我是贤,我是王,我跟你不是在同一个等级,我为什么要用容忍你呢?权力你又没我大。

权利背后作怪的,无非是中国人的酱缸文化之一,劣根性之一。这也就是一种容易得意忘形的状态,尤其有钱和权之后,春风得意之时。

仗势欺人永远是猖狂者的主旋律,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撒野作恶者的固有属性,敢怒不敢言永远与弱小者相伴。


03.“自我利益最大化”——是否只是管中窥豹?

传统的经济学家说过,人总会在有限的条件上让自己利益最大化(maximize)。

疫情期间,惨案不少,悲情不缺。

有的人看到了卖房卖车也换不来一个健康的老父亲的悲剧,意识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只有两样东西——钱和健康。

有人看到了为了活着用尽全力,却依旧归天的3个孩子的妈妈。

有人看到了为了疫情尽快结束,而去援鄂的护士的眼泪和剪掉的秀发。

有人看到在武汉医院朝家的方向三拜,为突然失去的母亲泪流满面的医护人员。


人世间百态人情,纵使有百般的坏,也有百般的好。

即使行将就木,也不忘恩情的人其实并不少见。

87岁耳背的弟弟从四川翠屏走到柏溪,还背着30斤的红薯,最后找了40分钟,才找到89岁哥哥的住所,只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哥哥了,想念他了。

但是,我们总是忍不住吐槽人性中最不堪的东西,我们总是习惯问一句话,这个世界怎么了?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吗?

是这个世界让我们变坏了,还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坏了?

就我看来,是我们让这个世界披上了一层灰,带上了一层蜡。

而且,人越坏,灰尘就越重,蜡就越厚。自我利益最大化者,最后都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04.一百多年前,梁漱溟的父亲问梁漱溟:世界会好吗?

100多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

“世界会好吗?”父亲最后缓缓地问道。

儿子坚定地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父亲说完了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当时60岁。

现在,梁济去世已余百年。

他在遗书《敬告世人书》中说:“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先生以身殉国,发出问题,让百年后的我们回答。

我们不仅现在要扪心自问,还要一直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