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秦帝国到底败在谁的手中?

妹陀在深圳


主要是当权者失去了民心,反抗的人太多。制度上来说,秦朝改掉了前期的分封制,开始使用郡县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全国的权利都把握在皇上的手里。但是随后登基的是胡亥,配上这样的制度,就会出现:当皇上出错的时候,整个制度都会陷入瘫痪。

郡县制比起前期的分封制度,好处就是国家的权利都属于皇上,所以当时秦始皇就是绝对领导者。坏处就是出现一言堂,因为全国的权利机构都是对皇上负责。秦始皇统治时期,虽然秦始皇为全国统一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也因为权利空前集中,所以秦始皇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骄奢淫逸,手段暴虐,导致百姓对秦始皇的怨念也很大。

到了胡亥时期,胡亥本人在处理国家政务上并没有秦始皇那样的天份,而且虽说皇上的权利很大,但是他的权利大把握在赵高手里。赵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加奸臣。当初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联合李斯,干掉扶苏。后来为了权利,同样干掉了李斯。这样的一个奸臣当道,早就引起了群臣和百姓的不满。

所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从此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抗。后来秦朝被灭,并不是因为秦军不强大,也不是因为制度有问题,最主要是因为当权者没本事还继续压迫百姓,使得百姓心中的怒火无法克制,反抗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不得民心的秦朝就被消灭了。





缘御寒


关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的论断,累不胜举,最有名的就是贾谊的《过秦论》,其中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还有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也写到“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其实不管是贾谊还是杜牧都说到了一个根本性问题:秦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仁义不施,滥用民力,这些都是正确的。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秦在统一六国后没有及时调整统治政策,还继续沿用单一的法家治国方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迅速壮大国力,经历几世君王努力终于在秦王嬴政手里消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法家在秦的统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性作用,然而统一后秦的疆域扩大了近十倍,很多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状况,比如秦法规定戊卒必须多少天从征发地到达目的地,未到斩首。秦没统一时疆域小可能十天到达,但是统一后疆域扩大,从某一征发地到目的地50天都不能到达,然法规未改,致使天下皆刑徒。

秦统一后没有很好的与民修养生息,大肆滥用民力,建阿房宫,建始皇陵,修长城,修灵渠,征岭南使百姓的承受力达到极限而“天下苦秦久矣”。一旦陈胜吴广点燃火星,天下便熊熊燃烧起来。就像杜牧所说“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次大陆的风1


我想起了一篇文章里的两句,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句是“席卷天下,振长策御宇內,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治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第二句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这两句,一是体现了秦始皇拥有如同魔兽里燃烧军团毁灭艾泽拉斯大陆的效率,秋风扫落叶般兼并天下的雄霸之气。后一句体现了主动造反的天下百姓是多么地仇恨秦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可以看出,一方手段过于强硬,一方忍耐已到极限,矛盾激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兼并天下,把秦国升格为帝国,享受着统御四海,牧民施政的感觉。实行帝国制度,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任命官员代理治权;行酷法,实暴政;统一货币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搞得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蓝图规划的仅仅是膨胀到宇宙的秦始皇理想中帝国的辉煌。

成功者靠巧取豪夺得到江山,必然对这些来自于过去各属异域的人民大众更加视如草芥。也许是某种形势所迫,也许是为了维护统治,对各方的不满声音施行强力镇压,也许是汉朝统治者为了彰显改朝换代的合法性而故意摸黑前朝等等。

项羽,没落贵族,有贵族的骄傲,有贵族的思维习惯,有贵族的粗心大意,有贵族身上不切实际的行为方式,更有封建诸侯时期的遗风旧习。骨子里的东西缺乏一个统治者和人民利益代表者的标准。而刘邦正好相反,他来自于底层,明白人民群众的疾苦和想法,信任部卒,深知天下人的理想蓝图,懂人性,实事求是。

总结:

秦朝灭亡可以总结为几点原因,

1,帝国制度在秦朝初期无法建立起相匹配的漏洞修复系统,秦法没有与时俱进地去修改和变通,酷法治下太不把人当人了。

2,从西周分封到春秋战国共约一千四百年来的封建制度突然终止,帝国制度的运行方式还不能完全被当时的人们接受和适应。特别是被灭掉的六国之人民。旧有的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和农业家庭延续模式还比较牢固,秦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3,改变历史的永远是人民群众,因为天下人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密闭地理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和文化延续,有其自身特有的需求,谁能满足其生存需求就会拥护谁。活跃在台面上的只是某个代表,其政治背后永远反映得是天下人生存的需要和对安定生产环境的强烈要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街道办事处工作者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经过老秦人五百多年奋斗才建立起的大秦帝国仅存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轰然倒塌了,让后世的人们唏嘘不已。为何强大的大秦帝国会短时间内迅速灭亡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思索追寻的一个问题。




大秦帝国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强大并不能代表着这个王朝能够传之千秋万世。作为大秦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嬴政曾经就这样幻想着自己所创建的王朝能够传之万世,但是现实却狠狠的打了秦始皇的脸。

秦始皇去世仅仅一年之后,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秦始皇去世三年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走向了灭亡。

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的主要的原因是内部统治者所犯下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


在秦始皇时代,一系列超越当时国力和民力的浩大工程严重透支了这个王朝的生命力。苛政猛于虎!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慑于秦始皇的余威不敢造次。

秦二世胡亥篡权后,在赵高等人的蛊惑下,实行了比秦始皇时代更加残暴的政策。秦二世的种种恶行不仅弄得民怨沸腾,更要命的是使秦帝国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以致于在秦朝行将灭亡之际,南下的50万岭南军团竟然见死不救。


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纷争,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灭掉六国,一统天下。此时正是天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的有利时机,但是秦帝国的统治者却自恃国家机器的运转的高效性不断毫无节制的透支名利,结果量变最终发展成了质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秦帝国的短暂灭亡并不是不可避免。但是当时秦帝国统治者的历史局限性又决定了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