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天下,真的是褒姒的過錯嗎?她只是一個背鍋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大多數國家中,社會上的人都有著明顯的男尊女卑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男性是權利的象徵,擁有著經濟上和政治上的主動權,尤其是在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大多數的女性形象都有著明顯的男性意識形態,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男權文化。

“紅顏”一詞指的是非常漂亮的女人,“紅顏禍水”在歷史中代指一種概念,意思是漂亮的女人是禍害的根源。在古代,男性對於女性的存在一直有著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又想依靠又渴望得到,另一方面卻畏懼又企圖想要壓制情感。在歷朝歷代中,“紅顏禍水”一詞的出現,本質上都是統治者為了開脫自己的過錯而把責任都推脫到女性身上。



歷朝歷代有很多“紅顏禍水”的例子,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的例子。但在本人看來,“周失天下”從形式上看,或許是跟褒姒本身的笑有點聯繫,但真正的矛頭卻是周幽王本身

周幽王喜愛追求享樂,整日醉生夢死,又昏庸無能,周王朝各地出現自然災害,百姓苦不堪言,周幽王又聽信小人之言,導致賢才遭受不公平待遇,周朝陷入到黑暗中。

因為周幽王極度荒淫又喜愛美女,褒珦的家人把褒姒這個大美人推出來進獻給他,目的只是為了救出被周幽王關起來的褒珦。在這種情況下,褒姒談何“笑”,整日鬱鬱寡歡,後來就出現史書上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事。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下文中提到的兩個。



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有建造烽火臺的習慣,因為烽火臺的作用很大,跟軍事、政治上相掛鉤,烽火臺上點烽火不僅可以用於傳送敵情,給予統治者信息,還能召見各地的諸侯。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點烽火的作用很重要,甚至與國家政權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周幽王在看到點燃烽火致使諸侯到時,向來抑鬱的褒姒卻露出了笑容,昏庸的周幽王不斷的點燃烽火,諸侯在一次次的戲弄中來到周幽王面前,最終在真正有敵軍來襲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諸侯來,因為統治者一旦沒有任何權威和可信任感,

把政權當做是歡樂的手段,肆意踐踏國民的忠心,那統治者必將失民心,得民憤,最終不受民眾愛戴。所以說,周王朝在這樣的統治者手下,可以說是距離滅亡不遠了。



褒姒與周幽王育有一兒——伯服,過分寵愛褒姒的周幽王不顧朝臣反對,執意廢除皇后,改立褒姒為皇后,並把伯服立為太子。

歷朝歷代立皇后太子都是與國家政權有關係,這雖然是皇帝的家事,但卻與政治和軍事有著聯繫,隨意的廢除會引發一連鎖的反應,比如外家的政治地位影響和在軍事上的影響。眾所周知,廢太子與廢皇后的身後站著的是申候。從廢太子與廢皇后的話語中,得知會被君王處死的他,拼命反抗並聯合敵軍一起,企圖把君王扼殺。因為之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事,導致統治者失了民心,所以在敵軍進犯之時,沒有一個人來救他。周幽王一直是在作死的邊緣試探,不僅無根據地廢除皇后和太子,還讓申候有機會謀反,這簡直就是為謀反之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空有美貌的褒姒,卻手無寸鐵之力,只能任由強權的男性掙來搶去,不僅不能夠保護自己,還連累了自己的孩子。雖然史書上記載犬戎擄走了褒姒,但史書上卻沒有記載褒姒的結局。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沒有任何政治利用價值的她,結局可想而知。

史書上有很多“紅顏禍水”的例子,夏代的妹喜,商代的妲己,春秋的西施……但從來就不是因為一個女性就致使國家滅亡,就像我們不相信花木蘭真的能夠以一己之力保護好隋國不滅亡。雖然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天生對於男性有著誘惑力,但是筆者認為,這只是男性的劣性根,國家滅亡的真正原因從來就不是“紅顏禍水”,“紅顏禍水”只是男性的男權心理讓他們不得不找藉口掩蓋自己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