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會推薦公筷聚餐嗎?

根號視界


防止其它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如乙肝等[酷拽]疫情前我都建議用公筷,對己對別人都好[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夜歸人319


疫情過後,我會大力推薦公筷聚餐。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要實行公筷聚餐。

公筷聚餐,不論是什麼樣的場合下都適用,好處很多。不論是單位聚餐還是親朋好友聚會,實行公筷聚餐都是可行的。

大家都知道這次疫情傳染性非常強。我國在第一時間採取了封閉措施,所有餐飲業都停止運行。隔斷了聚餐的機會。現在疫情過去了,衛生防疫部門推薦分餐制,提倡公筷聚餐,這都是利於大家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傳播。

我國是世界上得過乙肝病病人最多的國家,總人數超過一個億。大家都知道,乙肝病毒是以飲食傳播為主。如果實行分筷聚餐,就能大大的減少傳染的可能性。其實還有很多傳染病是通過聚餐不注意分筷交叉感染髮生的。

有的朋友說了用公筷聚餐不習慣,沒有了在一齊你讓我讓你在一個盤子共同夾菜熱鬧,減少了親情感。其實不好的生活習慣都是要改變的,堅持久了也就習慣了,對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有好處,我們沒有理由不遵守。

這次疫情過後,大家都會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自來水反覆洗手,出門帶口罩,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實行分筷聚餐,注重食品安全和飲食衛生。只有大家都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歡迎大家評論。謝謝閱讀。


日月思勤


一頓飯感染一桌人,一場酒席連累一群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多地出現因聚餐、聚會而導致集聚性感染新冠肺炎事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反覆指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正因如此,這場全民阻擊戰打響後,專家們一再提醒民眾“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出門、不聚餐、不扎堆”,盡力阻斷病毒的人際傳播,減緩疫情擴散蔓延。專家們大聲疾呼:分餐是預防、減少各類疾病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徑。為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應儘早付諸行動,以更文明、更衛生的分餐替代合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已初步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生產生活秩序也在逐漸恢復。全國多地的地方政府開始倡導推廣分餐制。





陝西楞娃123


就目前疫情發展來說 不管現在還是疫情過後 國民都應有意識的來使用公筷

公筷

顧名思義是大家公用夾菜的筷子 不用於吃飯

為了方便夾菜,有時一人有一雙公筷。

使用公筷不僅僅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門螺旋桿菌,使用公筷可以避免傳染給家人。以前我記得有一個公筷的口號

小餐桌 大健康 用公筷 吃的香私筷不進公盤 公筷為了健康公筷用餐 文明健康不是互相嫌棄 都是為了健康一雙公筷 健康常在別拿自己不當外人 私筷夾菜有害他人多一份公筷 多一份健康

我們應該提倡使用公筷 為了自身健康 也為了他人身體


花嬸是個妞


隨著餐飲行業恢復營業,經過疫情大考的人們開始重視使用公筷,但多數飯館、酒店的服務仍然沒跟上來。據瞭解,現在不少餐飲門店生意熱鬧,戴口罩、測體溫、登記信息等防控流程一項不缺,然而進入食用環節便打回原形,店家不提供公筷,客人們拿著自己舔過的筷子在鍋裡上翻下涮。

關於就餐,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家吃飯時:

1、固定餐具:每家庭成員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顏色上容易辨別。

2、踐行分餐: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碗裡面,大家只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

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飯,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勺公筷夾、盛食物。

4、兒童餵養:鼓勵孩子儘早獨立進食。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一定用適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溫度,嚴格禁止用嘴嘗試孩子食物、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餵食孩子、與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二、餐館就餐時:

1、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館的餐具,主動要求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

從現在開始,從你我開始

多一雙公筷,多一份保障,希望“公筷意識”能深入人心,讓“分餐進食”成為文明餐桌的標配。


李先森vlog


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在挫折中不斷進步的,公筷進餐是良好衛生習慣,當傳染病沒有大面積發生的時候,人民看不到威脅的存在,所以就很難推廣,現在威脅實實在在的來了,所以大家都認識到了,公筷用餐肯定會被廣泛接受和推廣的。



北方的鐵拳


疫情過後,我還是推薦公筷的,小時候,母親總是要求我們吃飯不許大聲說話,夾菜只能夾靠近自己的一側,不能用筷子在菜裡亂翻,也不能把筷頭在嘴裡允吸,不能讓大家吃你的口水。長大後,在外吃飯,看到有的人喜歡用筷子把菜撥來翻去,像找金子一樣,有的喜歡把一盤菜撥得整整齊齊,然後夾一點,週而復始。

圍桌合餐是中國人的主要用餐方式,但合餐很容易帶來疾病傳播。不說類似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等了,就說幽門螺桿菌等,聚餐時的口水傳染是主要途徑。

日前,中國飯店協會發布倡議,引導餐飲企業開展公勺公筷健康行動,對圍桌合餐主動提供公勺公筷,引導客人正確使用,阻斷餐桌上的疾病傳染途徑。有條件的,提供分餐制服務,採用服務員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擺放公勺公筷等多種分餐方式。實行分餐制,能預防和減少多種疾病交叉感染的機會,也可以按需提供餐食,減少食物浪費。


陸家嘴劉小妹


我一直推薦聚餐用公筷。無論什麼時候,哪怕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推薦聚餐用公筷,原因有二。

一是防止病毒細菌傳染。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發地區。20~40歲感染率為45.4%~63.6%,70歲以上高達78.9%。幽門螺桿菌是一類致癌物。聚餐時通過筷子很容易傳染幽門螺桿菌。

二是減少不適感。就餐時看到別人粘有口水的筷子在菜盤裡翻找,菜裡粘滿了幾個人的口水,你還有食慾吃下去麼?

我認為聚餐不光要使用公筷,最好像外國人一樣實行分餐制。



河1258流





雪眏明月


唐宋之前,吃飯都用矮几,沒凳子,人得跪著,或盤著腿。 古人吃飯用矮几,秦漢時代,餐飲比較簡單,每頓就那三五樣東西,一人一份,一個小几都擺下了。後來因為中國菜系的進步和發達,中國的飲食文化也相應的做出了改變,逐漸的變為合餐。試想一下,比較注重於色香味形的中國佳餚,比如說松鼠桂魚被分成了十幾份,少了好看的形,總是感覺少了些什麼。但是公筷聚餐就不一樣了,既保持了菜品的色香味形,松鼠桂魚雖然不方便每人分一條,但我們可以用公筷給自己夾一塊,而不要把蘸著自己口水的私筷伸過去,大大的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