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家暴26岁女教师跳楼身亡,曾想跳楼,老公:你跳啊,我给你录视频,你怎么看?

职场Show


看了新闻的介绍,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在对轻生女子的遭遇感到痛心和惋惜的同时也会好奇,为什么她不选择离开呢?


或许下面的例子,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并且在以后当我们身边的人遭遇家庭暴力时,大家可以伸以援手。


1973年8月23日,斯德哥尔摩的两个持械抢匪进入一个银行,绑架了名人质。他们劫持了人质5天的时间。等人质获救之后,在媒体采访中,这些人质居然都对劫匪表达支持,他们甚至觉得劫匪是在保护他们免受警察的伤害。甚至有一个女性和其中一个劫匪订婚,而另一名女性发起了一个基金来帮助劫匪进行法律诉讼。


这在当时被看来是如此地不可理解,后来就被公众定义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受害者和施虐者结成情感同盟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和施虐者结盟,其实是受害者在应对虐待和恐吓之下发展出的生存策略


尤其是施虐和受虐的关系长期存在的时候,受害者只能(从心理上)和施虐者站在一起,否则就无法“生存”下来。


而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绝不仅仅在极端情形下发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中都以各种形式存在,施虐方不止是个人,有时候也会以职位、机构、组织的形式出现。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情形的本质上是控制和虐待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受害者会这样为施虐者辩护了。


当然,不是所有处在“控制和虐待”的关系中都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的特征,但一旦出现,有几个常见的特点:


对施虐方/控制者心怀感激

对于来解救的人或者家人感到厌烦或者仇恨

认为施虐方是有难处/道理的,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支持施虐者的行为,有的时候甚至会帮助施虐者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离开

而以上的情形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呢?


1、一个人相信会对自己的人身或心理上的有威胁的时候


这样的威胁有两种。一种是可见的暴力人身威胁;另一种是间接的恐吓:比如说你永远都不能离开我,以前离开我的都没有啥好下场。

不那么容易被识别的(常见)威胁:你这么差,除了你不会有人要你了/ 外面没有比我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全世界只有我对你最好,别人都会伤害你。


2、施虐者时不时给予受害者一些小恩小惠


因为受害者在努力寻找一切希望,这些小恩小惠可以是任何东西。劫持情形下,让你活着就已经是“大恩大德”;而在一段虐待的关系中,如果施虐者给了一些哪怕是“嘘寒问暖”,都会让人觉得“事情也许就快有转机了”、“Ta也不全是坏的”、“Ta也许也是一个在经受痛苦的人”。


有一个陷入在性虐待关系中的人,先是觉得愤怒,但是一想到对方在生活中还挺照顾自己的,就觉得很愧疚,“ta其实对我挺好的,我怎么能把ta想得那么坏呢。”


尤其是,施虐者也许会向你展示Ta柔软脆弱的一面:Ta有酗酒的父亲、难缠的母亲,悲惨的童年,难养活的家……这让你同情和“理解”Ta,尽管施虐的行为一如既往,你充满了“理解”和“希望”。


3

、受害者主动或被动地(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和外界隔离


受害者往往觉得自己在关系中如履薄冰。Ta不得不完全按照施虐者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否则都是你的错!”


这时候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只会使Ta招致更多的被虐待。所以受害者会主动地隔离自己,与其说Ta在和施虐者结盟,不如说,Ta在试着隔离开那些会使得Ta遭受更多虐待的来源。


4、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逃离开这个环境


施虐者往往会使得受害者觉得无比愧疚。“如果你离开,我就死给你看”“你走了孩子怎么办,都是你的错”。在施虐/控制的关系中,被害者往往会体验到自尊和自信的丧失感和无力感,而使得自己相信自己是没有能力独立/离开这个环境。


而一个处理家暴和暴力管理项目的咨询师说,在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产生的影响就像“钟摆”。即便受害者有机会离开,受害者会觉得恐惧、愤怒、甚至仇恨,而之后,他们会开始觉得愧疚、羞耻、焦虑不安……也许陷入这样的情形都是我的错。这非常容易使得他们转身回到那个被伤害的情境中去。


坏事不会只出现一件,常常伴随的还有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比如你的伴侣羞辱你,对你家暴。但是因为经济、孩子或者其他原因你无法离开Ta,你会开始想:“Ta平时对我挺好的”,“可能只是Ta最近压力比较大”,“下一次我更小心一点就好了”。


这就是“认知失调”的作用。


当人们在同一时候有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认知(可以是看法/情绪/信仰/行为),这两种认知打架,从而陷入很紧张的心理冲突的状态。这是如此之难以承受,之后人们就会放弃或者改变其中一种认知,来消除这种冲突感。


而每一次放弃,并不意味着是“理性”的结果。多半是在当下情境下选择的生存策略。


有科学家观察过一个邪教,教义要求会员要放弃所有的一切来入教。这个邪教相信世界会被洪水淹没,如果你放弃得越多(你的财产/你的家人/你的生活),你就越有机会被拯救。这听起来是如此不可思议,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选择相信它。


研究发现,越是让我们觉得艰难、不舒服、羞辱的仪式,我们就越发对它越忠诚。当你投入得越多,你越要给自己找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被骗了之后,比如交了昂贵的学费、买了电视购物的残次品,你调侃Ta的时候,Ta会很认真地反驳你。


因为否则,真相太痛苦了。



我们怎么帮助受害者?


请一定一定请不要评价受害者。


站在局外,我们很容易去评判“受害者”看起来“蠢得无可救药”。而其实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表达:我要努力先活下来。


如果我们回去看看资料,会发现,越是畸形的环境,越是使得人们产生(外人看起来)“奇怪”的应对方式。我想大概如果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陷入同样情境的时候,做出相同的选择。


如果你的家人或者朋友陷入这样令人担心的关系中,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需要理解:


你如果直接跟施虐者对着干,你就彻底走到了对立面。


“你看,就是你在破坏我们的关系!”


而你每次和受害者的联系,都会使得受害者被攻击的可能性高一些。受害者不是在躲避或者拒绝你。他们是在躲避引起被虐待的可能性。


你可以怎么做:


你如果时不时地去问Ta,你最近有没有逃脱魔掌?Ta很快就不再搭理你了。不如固定一个时间电话或者会面,只谈一些猫猫狗狗。你的唯一目的是,让受害者知道,当他们决定求助的时候,你在这里。

常常以家庭的身份,逢年过节问候。让他们知道,家庭是在的。

给受害者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受害者感受到,无论他们做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支持。不要因为他们没有马上改变而让他们觉得我们抛弃了Ta。

不要轻易伤害施虐者。在改变尚未发生的时候,伤害施虐者只会增添受害者的负担(他们甚至会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的错造成的,如果不跟你诉苦,施虐者就不会受伤了!)

寻求专业的帮助。永远鼓励Ta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来简单心理寻求帮助哦)。

记住,改变是个过程。


我们要做的是,给予这个过程开始以空间和时间,并提供稳定的支持。而当这个过程开始,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一样,会充满反复曲折。请抱持、并耐心等待。

如果你发现有人身安全的伤害,要记得:要报警哦!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8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4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私信 回复“心理咨询”即刻获取更专业的心理援助吧~


简单心理


心理分析:从警戒此类事件发生的社会意义层面,根据有限资料,我们做以下推理。


1、男主:明显是不爱女主了,甚至有点憎恶感。且女主死后是否有牵扯利益不得而知(比如是否购买保险、是否第三者)。但这句“你跳吧,我给你录视频”,是带有怂恿意味的。

举个栗子:情感世界是一定需要寄托的。这就像在女主身下已经是悬崖,而男主把这条寄托在他身上的绳子,狞笑着松开了。如果心理暗示可以定罪,这个罪,不可赦。


2、女主:心智还不够成熟。

如果男主确实经常性家暴,对于其的悔过是不需要一而再的容忍的。

我们都见过被溺爱和纵容的孩子,随着其成长,只会在自己欲望上变本加厉地索取。

男主应该本身心智也不够成熟的情况下,遇到了女主。

男主一旦未获得满足感,就会找一个宣泄对象。很不幸,女主的容忍反应又让其把情绪宣泄一再指向她。等于女主的软弱与纵容侧面促进其在个人欲望上越滑越远。


3、对社会的教育意义:

对家暴必须“零容忍”。才能保护自己。

对婚姻对象必须寻找心智成熟的。才能让家庭和孩子都健康成长。


心智成长营


答:遇人不淑是真!!!还有一个小细节,是我在新闻中发现的。

在女老师跳楼之前,她跟丈夫就在回家的电梯内发生了激烈的打斗,丈夫挥着拳头疯狂暴打她,导致牙齿都被打掉了。

但女孩子没跟任何人提过这件事,包括第二天上班,她都直接带着口罩。

同事问起来,只是说骑摩托车摔倒了。

事实上,女老师遭遇家暴也不是第一次,两人经常吵架。她数次在跟闺蜜聊天中,透露想要轻生的想法。

既然过得那么不幸福,她为什么不早点离开渣男呢?

很简单,因为要面子!

我们来看看这位老师的履历。

年纪轻轻,26岁,才刚刚步入社会就进入了一所国际学校教音乐。多才多艺,人也长得漂亮,怎么看,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

理所当然的,她谈恋爱了。

跟男友相恋后,他们互相见了家长,可惜,父母对男友并不满意。

少女情怀总是诗,恋爱中的女生都是一根筋啊!她哪想那么多?只看眼前的男生对她好,就心甘情愿跟了他。

所以,不顾父母反对,她嫁给了他。

结婚才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垃圾人,没有风花雪月,只有一地鸡毛。

才1年零3个月不到,两人就发生过无数次冲突、打架、家暴,最后冲突升级,导致了跳楼的悲剧发生。

你说女生从来没有反抗过吗?

也许有的吧,但那种力量,柔弱得可以忽略不计。

她跟闺蜜抱怨过自己过得不幸福,也透露过想要轻声的打算,但从来没想过离开渣男。

而且,她的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女儿糟了什么罪。

为了面子,也不愿意让父母为她生气,女孩在被打得鼻青脸肿时,总是一个人默默去地承受,独自忍受,打掉牙齿和血吞。

因为,路是她自己选择的,为人师表的骄傲也不允许她在外人崩溃。所以她伪装,逃避,却从没想过彻底割掉身上的毒瘤。

直到死亡,成为她唯一的解脱。

可悲的是,这世上多的是这样可怜的女生啊!

明明在感情中已经过得很不幸福了,明明早已被丈夫冷遇, 但为了那该死的面子,她们却选择苦苦强撑,委曲求全。

无论是寻常的家庭主妇,还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很多女人都没能逃离这个魔咒。只能在隐忍中,独自舔舐伤口。

就像小S,在外是呼风唤雨的当红女主持人,其实内心也一直脆弱不堪。

她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的默默拭泪,她醉后不小心发在社交网站上的一段痛哭视频,都暴露出,她在这段婚姻中过的相当不堪。

但那又怎么样?女人就是这么执迷不悟。围观者纵使看得再清楚,当事人也只是笑着默默承受。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悲的女人。

苏菲·玛索曾说,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隐忍从来不是救赎。

反抗才是。

希望每一个遭遇家庭不幸的女人,都能勇敢地站出来。

请相信,你不是孤军奋战。

请相信,你永远值得更好的人生。


晓小飞


没结婚的真的要擦亮眼,一个男人做人再成功,外人眼里夸得有多好,多有能力,只要是暴力倾向,控制欲强的,有语言暴力的,没有主见的真不能要,要不然就如同进入地狱!





叫我傻妞妞


我也是曾经是一名教师,当看见这个消息后,我很痛心,为何这么说呢?

没做过教师的,不知道工作任务量有多大,要应对家长和孩子,其次要应对上面的检查。

除此之外,女老师虽然有节假日,但是她们平时很累很累,如果再遭遇了家暴之后,她们更多是疲于奔命。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我相信一句话有本事的男人从不打女人。

更别说说这种恶劣的威胁之语。

有本事的男人只会心疼女人。

而那些打女人的男人都属于品行有问题。

为何家暴问题层出不穷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生在婚前遇人不淑 ,要么男人假装大男子主义,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大男子主义绝不是打老婆。

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这个视频一出,我总算明白了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剩女。

没有人愿意当剩女,而是如果嫁错人那是灾难性的打击。

对于女人来说,所以不结婚至少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锦绣名家


这种女人傻,一个己经不爱的人,你怎么死,他都无所谓!而且是越早死越好,他可以不用分割财产了!

知道嫁了人渣,就要想对付人渣的办法!不要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老方法!显然人家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婚姻中,女人要对家中发生的事情,多长心眼,大不了还有个离婚了。这种打人的男人,离婚后,他不好再找!


花狸猫mm


珍爱生命,远离家暴。

家暴和出轨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遇到家暴的时候,不管多爱对方,都要先爱自己的生命。那些你以为他是一是冲动而软下的心,那些他痛哭流涕,发誓不再犯的表演,都是将你一步步推向深渊的恶魔。家暴会上瘾,比出轨有过之而无不及。

8月27日夜,巴中城区置信逸都花园一居民楼一女子从14层高楼坠落,摔在二楼楼梯口遮雨平台上,结束了她年仅26岁的生命。

据悉,女子生前经常遭到丈夫家暴,据死者生前与闺蜜发的微信语音聊天记录显示,该女子多次有轻生的想法。一次,该女子为逃避家暴以跳楼阻止丈夫的暴力,陈某显然不吃这一套,男子掏出手机说,你跳吧,我给你录视频。

家暴为何不能忍?家暴是一种“病”,你不是他的医生,却可能是他的发泄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有一部很出名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社会性动物》,这本书认为人类具有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双重属性,文明的进展其实就是不断提升人类的社会性,削弱或隐藏动物性进化而来。当沟通不能说服和控制对方时,愤怒的情绪就激起人们的暴力行为。

家暴的实施者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大多易怒,不会管理情绪,社会认同感比较低。在家暴的实施者中,人格障碍占1/4,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

而且家暴会上瘾,有的时候他家暴你,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只是他的瘾犯了。你越是隐忍,越是觉得家家丑不可外扬,他就越是肆无忌惮。不要和一个情绪处于无法自控的家暴实施者谈爱,谈感情,在家暴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脱离了社会属性的动物啊。

遭遇家暴应该怎么做?家暴不仅要外扬,而且要逃离。

遭遇家暴,千万不要替他遮丑,不然就是纵容。正确的做法是一时间寻求帮助,社会援助,妇联,报警都可以。不要给伤害你的人一而再,再而三伤害你的机会。第一次被家暴以后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是否还敢有下一次。

只有惩罚足够让他透彻心扉,他才有那么一点可能不再有下一次。

一般情况是如果是谈恋爱就开始遭遇家暴,分手吧,以最快的速度。

如果结婚生子,还想给对方和这个家庭一次机会,也不要轻易原谅他。那些对家暴者的心软,都是以后对自己的残忍。记住,一定也要他痛彻心扉。

都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但是家暴不可以!让施暴者受到同等的伤痛,一方面是给他教训,一方面是告诉他你不是好惹的!

家暴比出轨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出轨让你伤心,家暴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一定要自己爱自己。只有你足够爱自己,才不会轻易容忍和原谅别人对你的冒犯。也只有你足够爱自己,才会想方设法,去营救自己,而不是放弃自己。

遭遇家暴的时候,千万别以为他会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对你高抬贵手,或者心生可怜,记住,他开始家暴的时候,已经不是曾经爱你的他了,只是一个动物。而你要做的,就是速度逃离,保护好自己。寻找各种方法保护自己:村委会,派出所,妇联,对方工作单位,社会组织,法院,暂时找个庇护所等等。

最后,祝大家都能免遭家暴,即使不幸遇上,也能保护好自己。


小六的暖拥抱


两个知识分子结婚,是门当户对的事情。女老师被家暴挨打,好面子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女老师上对不起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下对不起她教育的学生。男老师有才无德,不配去当老师,为人师表不是表现在学校里面,社会家庭里面都一样的。如果家暴情况属实证据确实充分的话,应该建议巴中教育部门给这个男老师开除公职曝光,终身不予录用的处分。司法机关应追究这个男老师的刑事责任。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琢摩哥


如果老公这样说,我偏不跳,这个26岁女教师太傻了为什么要跳楼,老公家暴可以选择离婚,一个当教师还怕养不活自己?一死了便宜恶人,让父母亲人哭断肠,自己年幼儿子从小没了娘,这是傻瓜行为,所以有了委屈的向自己父母亲倾诉,寻求帮助,寻求解决之道,千万别寻短见,万事好商量,这样做只会亲者痛,仇者快


用户三毛好888


选择另一半,眼光真的很重要。凡事不能看表面,不能只看到他们表现出来的,还要看到他们没有表现出来的。[机智]看一个人可以从几方面来看,这几方面过关就算是很好的:1、心胸是狭隘还是开阔,阔达。是否乐观。2、对于善恶对错的基本观念是否正。3、对于自己的情绪,感觉能不能意识到,有没有比较好的控制力,或者说情绪是否稳定。4、对于苦难,挫折有什么看法?承受力如何?5、身体是否健康。6、他们的世界观是怎么样的,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这种问题看似不重要,无关紧要,但是我觉得这反而是最重要的,最能准确看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要我判断一个人,肯定会从这些方面判断,不会看现在的那些所谓的成功标准,要看潜力啊[灵光一闪]。7、还可以加一点,他们的外貌是怎么样的,可以感觉感受一下(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挺准的[黑线])相由心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看看是否有魅力吧,说帅不帅就太俗气了,很多人你看着似乎很帅,但是却根本就没有什么魅力,也没有气质。一个人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倾向完全可以从脸上看出来。[机智]

做到这些,我觉得你不会选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