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坪孝媳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臥床公公

本網訊 俗話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面對重病在床的公公,向勝群不嫌累、不嫌髒,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在老人眼裡,她是孝順的親女兒;在街坊鄰居和眾人眼中,她是——向勝群,女,45歲,曙坪鎮桃元村三組村民。她不識字、不善言辭、甚至記不清自己的出生年月,卻幾十年一如初生時淳樸善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傾情詮釋著親情與責任。其公公癱瘓多年,在其丈夫、兒子長期務工無法在家照料的情況下,獨自承擔起公公的照顧責任直到老人2019年去世,任勞任怨。

2020年3月4日,是向勝群公公貴應祿一週年忌日。一大早,向勝群就張羅了一大桌飯菜,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圍坐在一起,四個人眼角泛紅,默默不語……

“兩個娃兒和他們爺爺感情最深,雖然老的走了一年了,想到去年今天的這個時候,還是不好受。哪怕以前父親不能動,兩個娃一回來就在他們爺爺跟前來了,給爺爺按摩腿,陪著聊天,幫著洗、幫著擦。一家人一起過了這麼多年,都習慣了。”向勝群擦了擦眼角的淚,指向“堂屋”西側:“那個地方就是以前放父親躺椅的地方,那個躺椅是娃兒爸做的,立起來可以當輪椅,天晴就把老的推到院壩裡曬太陽,放下來還可以當床。平時把父親安置在那個位置,我們邊幹活還能邊陪著他。”

向勝群從小身體虛弱,過早就患上了腦膜炎、黃疸肝炎、胃炎等疾病,幹不了重活。可她不願做家庭的“累贅”,硬撐著包攬起一家的生活起居。丈夫外出幹活的時候,她就獨自在家照料公公,暗暗下定決心要做好丈夫的“賢內助”。 除了一日三餐要按時送到公公手上,長期臥床,她為避免老人身上長褥瘡,堅持每天給公公擦洗,每週換一次衣服,每月換一次被子。丈夫親自設計製作的一款移動式升降木床,她白天推公公到院子裡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天涼了,又將公公推進屋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一丁點兒怨言。公公癱瘓在床整整12年,時時面色紅潤,容光煥發,身上從未長過褥瘡,床上沒有任何異味兒。老人在時,時常感慨的說:“若不是他們有這份孝心,我早就死了!”

向勝群自幼被抱養。養父養母膝下無兒無女,雖在一邊獨立生活,但因年歲已高,行動不便,腰腿疼痛、咳嗽感冒等日常病痛從未間斷過,向勝群堅持每天到家看望一次,送米送油、收拾柴火,只要發現他們身體有恙,都第一時間送醫買藥。每逢年節或是做一頓“好的”,也都是要把養父母接到家裡一起享用。細心周到、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兩位老人也格外感動,逢人就感嘆:“真是享了後人的福了!”對於養父母,向勝群最感激的是丈夫,她說:“把我的父母當做他的父母孝敬,真的很感謝他。他辛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把家務做好,把老的照顧好,讓他少操點心。”

向勝群從來沒有對孩子們講過什麼大道理,她的行動,卻讓兩個兒子看在眼裡,記在了心上。他們不僅繼承了母親勤勞善良的淳樸本色,“孝”這個字更是紮根進了他們的血脈、融入了他們的靈魂。在家裡,除了做家務、幹農活,給老人端茶送飯、清洗衣物之類的諸多“小事”,他們也都爭著搶著去做。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八個字,在向勝群家“堂屋”的牆壁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