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逆襲之路『最美航天人』

螺絲釘——航天領域中最普通不過的零件。

對於西昌航天人而言,螺絲釘既是夥伴,同樣也是他們自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來,一代代航天人深悟和傳承螺絲釘精神,嚴謹細實精益求精,紮根崗位忘我奮鬥,已成功將150餘個航天器送入太空,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蹟。

今天,我們一起探尋該中心通信系統嶽清華的螺絲釘情懷。  

▲崗位上與同事交流中的嶽清華

40歲的嶽清華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19年,參與的航天發射通信保障任務多達110次,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任務之星。同時,他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考取“網絡光纖技師”資格的第一人。

▲工作多年學習依然是嶽清華最喜歡做的事

2001年是嶽清華人生轉折的開始。這一年,年僅21歲的他,千里迢迢奔赴坐落在川西大涼山深處的航天發射場。當時,他只有初中文化,想要在航天發射這個大學生、碩士、博士扎堆的高科技領域幹出成績,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

剛上崗的那段時間,為了彌補自己在理論知識方面的不足,嶽清華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日按時完成。嶽清華深信,實踐是最好的養分。日常工作中,為了有更多的機會操作設備,除了吃飯睡覺,他如螺絲釘般將自己“鉚”在機房、“釘”在操作間,幾乎包攬了崗位上的所有業務。

這還不夠,在單位技術室任職後,想到節假日還有些臨時的實踐機會,他專門購置了一輛電動車,保證有通知時能以最快速度趕到崗位上。

▲嶽清華正在對通信設備進行檢修保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在全航天系統組織的本專業競賽中,嶽清華奪得季軍,自此一鳴驚人。

在航天發射事業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微小失誤,都可能影響到任務成敗。在單位,說起嶽清華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因為他技術一流,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與螺絲釘有關的特質——嚴謹。

幾年前,某型號任務緊張備戰時,嶽清華帶著新同事對發射場試驗電視信號和網絡通信進行維護測試,測出衰減值與理論值不符。新同事覺得,一點誤差不算啥,不影響通信效果就算合格;嶽清華則認為,工作不細緻,難免造成嚴重後果。出於職業習慣,他決定按照規定操作步驟反覆測試,最終發現問題出在測試頻率的選擇上。

▲任務成功後嶽清華又投入到日常業務工作中

2020年2月20日,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這次發射任務備戰中,嶽清華髮現機房網管系統正在告警,可設備數據傳輸狀態是正常的。到底是錯報?還是問題確實存在?通過細緻排查和反覆推理測試,他最終確定是備用線路中斷所致。通過利用專業儀器鎖定斷點修復後,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些年,嶽清華髮現並排除會議電視系統網橋故障、主幹光電纜路由中斷等重大通信故障20餘起,參與關係中心職能優化的重點改造10餘項。他像是個隱沒在時光裡的手藝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和嚴謹細實的敬業精神,一次次在緊要關頭排險除故障,成功助飛一發發火箭飛向浩瀚宇宙。

21歲投身航天,19載逐夢航天,嶽清華堅信下一個19年,自己將會見證中國航天取得的更多成就。新的一天,學習室一如既往地迎來那個如螺絲釘般的追夢者,他懷著年輕的心,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code>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張立超

編輯 | 麻雨潔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