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菇培养要注意哪些细节?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南粤新农人


导语:滑菇其表面有胶质,很滑粘,故而得名。在日本裁培相当普遍,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裁培面积也很大,在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创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详细的滑菇管理栽培流程。

滑菇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

为补充营养,促进菌丝生长,早出菇,多出菇应添加麦麸或米糠,其比例为10%-15%。蛋白胨是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合氮源,培养基中添加0.4%的酵母漫汁后,菌丝生长量增加2倍,最适合菌丝生长的葡萄糖浓度是3%。麦芽糖是滑菇子实体形成的良好碳源,在只有蔗糖做碳源的培养基上,子实体不易形成。

2、空气

菌丝生长时要有新鲜空气供应,用箱、袋、瓶裁时,菌丝生长主要利用培养基内颗粒间存在的空气,注意培养室及菇房的清洁卫生。

3、酸碱度

滑菇菌丝生长所需pH值5-6,一般情况下,无需调整培养料的pH值。

菌种培养注意事项

如前所述,滑菇生活史中除去与其他菇类相似的担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一正常子实体和担孢子的有性生殖大循环外,还有5个无性小循环。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应尽避免出现分生孢子和单核菌丝。

1、一级种培养基

滑菇一级种在普通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易产生分生孢子,使用麦麸浸汁培养基则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可用土豆麦麸培养基,先将麦麸加水煮10分钟,过滤,滤液中加人其他成分,补足水量1000毫升,待琼脂溶化后,分装灭菌摆斜面。

2、二级种和三级种种培养温度

滑菇二、三级种一般采用木屑85%,麦麸或米糠15%为培养料,制作方法无特殊要求。滑菇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单核菌丝在温度较高时,其生长速度比双核菌丝快,因此培养温度在20-24℃为宜。在试管菌种或瓶内浓密的双核菌丝前端或边缘,常出现薄薄一层灰白色网状物,这多是由单核菌丝组成,接种时应遗弃这一部分。

3、栽培技术

滑菇的大面积裁培多为木屑箱栽或床栽,这种栽培方式在我国的华北地区较为普遍,威勒率颇高,但在四川省低温时间矩、夏季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不能顺利地越夏,因此四川省宜使用木属塑料袋裁培。

栽培用培养料与原种相同,耐高压豪丙烯塑料袋规格为宽X长(17X32)平方厘米,厚0.04毫米,每袋装干料500克,或用宽X长(17X25)平方厘米,厚0.04毫米的小袋,袋装干料350-400克。滑菇菌丝体生长要求装料松,否则菌丝生长缓慢,造成污染或错过零节而影响出菇。其余打孔封袋,灭菌方法同平菇裁培相似。

接好种的栽培袋应于20-25℃的培养室中培养,40天后菌丝长湍塑料袋,将其移人菇房,除去袋圈,轻拉袋口,进行水分管理。菇房要求通气、清洁,滑菇出菇要求相对湿度85%- 90%,冬季寒冷的天气水分蒸发快,空气干燥,湿度不能满足子实体的要求。因此每天上、下午分别喷一次水,保湿管理半月后,只要气温不低于10仁或高于20℃,就会出现大原基,保慢5天后菌盖未开伞时收获。

滑菇在袋中生长,由于空间小,子实体生长快,受袋压迫,往往形成菇脚长、菌董小的畸形菇。在生长过程中,应勤观察,一旦发现原基在塑料袋中央,须及时在原基处开口让其正常不受阻地生长,以保证菇体质量。

采后酋袋处理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气温较低,常年平均温度为10-12℃,滑菇在这两月中出菇较少,而在每年10月中下旬至翌年的2-4月出菇较多。5月份气温上升超过20℃ ,此后,已不适合滑菇出菇。但菌袋中培养料的营养还很丰富,可将菌袋搬至荫凉地方,到10月份又可开始进行水分管理,使其继续出菇,收获总转化率可达100%。

4、采收与加工

当菇柄长至2厘米未开伞或半开伞时就可采收采大留小,用手轻轻连根拔起,如簇生的可以大小一齐拔。采后继续保温保湿,让其继续生长,一般能采收三茬菇。将采下的菇除掉根部杂物,当天即放入10%的盐水中煮开,水开后下锅,由盐脱水,稳定组织,不至腐败。当水又沸腾时即可捞起,再用凉水冷却,然后用饱和盐水,或相当于滑菇35%的盐,盐渍21天即可装桶待运。

总结:人们根据滑菇出菇时对温度要求的不同,把它分为极早熟种、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根据来源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名字。滑菇不仅作为食物非常的美味,同时也是种植户非常喜欢的一种农作物,在种植时还要需要科学的栽培。


农事农忙


滑菇又叫滑子蘑、光帽鳞伞。这是一种黄色或锈棕色的菇,常几个成簇地生长在一起。因其表面有粘液质,很光滑,上筷易滑掉,入口滑溜溜,故得名滑菇。

滑菇有低温型和中温型两个类型。低温型滑菇在5 — 10℃条件下结菇,适于髙寒山区及北方冷凉地区栽培;在华东、华中等温暖地区,又可作为秋收冬藏后的主要栽培品种。继续进行食用菌生产。滑菇也是木质腐生菌,但人工栽培时,其它木腐菌所用木屑不宜掺有松、柏等针叶树的,滑菇则无妨,凡木工厂的新鲜杂木屑都可以用。因其不用化肥,没有污染,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目前栽培滑菇,多用木屑箱栽。滑菇生育期较长,接种后五、六个月才能出菇。根据其在5—10℃下易出菇的特点,最好于四、五月份播种,使其在十月份温度降低后出菇。

由于滑菇菌丝生长缓慢,更易被杂菌污染,所以接种后最好先在10℃左右温度下培养十五、六天,待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后,再移到自然温度下,这样有利于抑制杂菌,提髙菌种成活率,

滑菇子实体含水量髙,可达95%左右。菌丝发育过程中所番要询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空气,栽培滑菇,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接种后不可随埂揭开辑盖的槊料薄膜往箱内洒水,如培养料表面干,可在地上洒水,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天气变凉后,要及时打开薄膜,用消毒耙子划破表面硬壳,喷水他菇。这时要使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提髙到70%左右,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

菇菌丝生长阶段,也不需要光照,但在划歧表皮喷水催菇的同时,应给予散射光照,并注意通风换气。出现褐色小菇后,更应勤喷水,每天至少一次。采菇后,隔二、三 再喷水催菇。这样一周左右,就又能收笫二潮菇。管理得好,可采收四、五潮菇。





摄影爱好者XL


(1) 在滑菇扩接转管过程中,母种试管壁或菌丝生长前端常常出现薄薄一层灰白色网状物或粉秋物,这大多由单核菌丝或分生孢子组成,在接种时应去掉这一部分,选择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健壮的试管母种扩接;

(2) 母种扩接后,培养温度应控制在15°C~20°C之间,以免温度过高,单核菌丝及分生孢子萌发生长超过双核菌丝,一般培养温度不易超过22°C;

(3) 滑菇原种及栽培种接种时将瓶口表面及瓶口壁上的菌丝挖掉,接种后在培养室内黑暗条件下,温度在15°C~20°C之间培养。


来自农村的阿董


希望能帮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a80008d47a9e6e1d27\

湖北老刘


一般都是人工栽培都是室内,要经过装袋,灭菌接种,要提前一周给室内进行消毒,温度范围和空气湿度控制好。每排菌袋之间可以留少许空隙,码好后在上边覆薄膜保温,并把菇棚的门关好。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料袋温度不能超过26℃,当菌丝封面并吃料1厘米左右时,适当揭开袋或用铁丝在菌丝生长的地方扎小孔,增加透气通氧,促进菌丝快速生长。菌丝长满后,继续在20℃的温度下培养20天,为了尽快达到生理成熟,快速出菇,应将袋口打开,不过要注意在开袋前三天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天喷0.5%次的氯酸钙溶液消毒,第二天喷1000倍的敌杀死灭虫除虫,第三天喷清水清洗棚内药液,然后揭开袋口盖上塑料薄膜,以后每天向棚内喷水三次,增强光照度,增加通气量,温度控制在10~20℃,湿度保持80%~90%。

当菌袋表面菌丝已变成淡黄色,有一层腊膜形成时,表示菌袋已生理成熟。





英229157686


滑菇子实体含水量髙,可达95%左右。菌丝发育过程中所番要询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空气,栽培滑菇,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接种后不可随埂揭开辑盖的槊料薄膜往箱内洒水,如培养料表面干,可在地上洒水,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天气变凉后,要及时打开薄膜,用消毒耙子划破表面硬壳,喷水他菇。这时要使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提髙到70%左右,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

菇菌丝生长阶段,也不需要光照,但在划歧表皮喷水催菇的同时,应给予散射光照,并注意通风换气。出现褐色小菇后,更应勤喷水,每天至少一次。采菇后,隔二、三 再喷水催菇。这样一周左右,就又能收笫二潮菇。管理得好,可采收四、五潮菇。




品读人生百态


特意查了资料,仅供参考。当菇盖长到2~3厘米(未开伞或半开伞)时,菇柄 坚实,菇盖黄褐色,油滑,就可以采收。采摘时,要采大留小,用 手按菇根轻轻拔起;如果是簇生的,应大小一起采收。采后要停水 3~4天,清除死菇、残余的菇脚和杂物,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温,让 菌丝恢复生长,以利下潮菇丰产。

二潮菇仍以浇水管理为主,方法 同一潮蘇。为了多出蘇,可结合喷水加入1~2ppm的三十烧醇和1%葡萄糖水,一般能出3〜4潮菇。


完成了呀


滑菇是非常好吃的一种菌菇,但是栽种起来可不容易。而培养中的步骤也比较繁多,简单的说几点细节吧:

①培养室要保持一定的通风

②室内的湿度要控制,避免感染霉菌。

③培养基和培养料需经过严格的消毒,更有利于滑菇的生长

④培养室还要进行控温,普遍的菌菇种控温在15℃–20℃



多多de妈


一、要特别注意菌种的品质,必须保证菌种的质量,只有特好的质量,才能保证蘑菇的质量。

二、必须保证放菌种的环境温度,必须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中,确保不失温度。

三、培养的技术,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以上条件,必须保证,才能获得更好的产量。


历史的烟云


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不是我所熟悉的领域,怕误导他人,就不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免得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