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还能用来做节奏?利用身体打拍子,声势训练做好孩子音乐启蒙

在我们的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胎儿在母体孕育时就能感知“节奏”。

在胎儿的世界中,母亲的心跳、均匀的呼吸,就是他们的节奏。节奏一直伴随我们左右,拿最简单的来说,如我们日常的跑步、行走就是一种节奏。

在胎儿的世界中,母亲的心跳、均匀的呼吸,就是他们的节奏

虽然节奏能够以多种形式给予表现,但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为身体的节奏。

而声势学习作为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同时是父母在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音乐启蒙的工具之一。

声势动作主要有四个,构成要素为音色、节奏和身体

声势学习,就是把人的身体当作天然的乐器,通过拍打身体各部而发出声响的一种动作姿态(即用身体的打击乐)。

它能够使人类更直接的表现情感,且拥有悠久的历史,早于语言、音乐,它昌盛不衰,在现代的生活中一直为人们所运用。

其中声势里最经典的动作是由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构成,它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

声势里的经典动作

1、音色

即便是简单的拍手,其产生的音色也是不同的。

对于音色的探索它不是单一的,可通过拍击胳膊、胸口以及我们身体可以拍出声响的一切部位,都可以作为音色探索的内容。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通过拍击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或大或小,有其独立的“共鸣箱”。

2、节奏

如果我们只探索音色,不探索节奏,节奏学习的内容与意义的表明效果将会不完整。

于是,音色与节奏相结合成为了最具有音乐性的一部分。而身体打击乐对音色和节奏的组合要求非常高,需具有超强的音乐性,这就使其听觉效果产生差异。

3、身体

身体打击乐作为音乐,但它不是舞蹈。由于它的表达以身体动作来实现,因此,视觉的美感很关键。而实现视觉美感的重要手段是身体协调。

身体动作要建立在节奏准确、音色完美的基础上,在音乐的基础上,动作的自然衔接,才是身体的自然反应。

声势训练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创造力

音乐的学习永远都是释放孩子天性的,相比于钢琴等枯燥的启蒙方式,声势学习能够让孩子真正地了解艺术的魅力,并在自主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符和身体的美妙。

身势训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1、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终身喜爱某一事物的必要前提。儿童正处于好动的阶段,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专注思维时间也很短,如果学习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从中得不到吸引,必然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然而声势学习活泼有趣,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加入声势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的专注力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2、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在被动学习中,孩子不用去思考只是模仿,使其处于被动,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而声势学习有涉及创编活动,父母鼓励孩子即兴创编各种声势动作,积极参与这一过程中孩子哪怕创编出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将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

在声势互动中,为了使声势动作与音乐节奏达到更好的效果,父母可以将家庭成员进行分组,多人互动互相配合完成学习过程,对学生养成良好合作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用心跳做节奏进行声势学习,让孩子感受自身节奏感

从人人共有的节奏本能-心跳,开始节奏训练可以让孩子快速理解节奏的含义。

同时由于人的注意力是周期性的,心理状态也是周期性的,必然在摸脉时会有听不到的时候,所以每个人必定是走走停停的。

脉搏节奏训练感受自我身体

尝试摸自己的脉搏,摸到跳一下就跺脚,大家逐渐找到自己的脉搏后在按脉的跳动节奏跺脚,当摸不到时就停下来。

这个活动的价值首先是让人们从喧闹的环境中回到内省、关注自己的身体,把心静下来。在进行这个互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让孩子首先能感受到自己脉搏的跳动,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给孩子差异性刺激。比如先感受一下父母的脉搏,再感受自己脉搏的不同。孩子可能一开始无法准确感受到自己的脉搏,所以会有时停顿,表现出跺脚没有节奏。这时父母只需做好示范,而不要急于去干预孩子。在孩子做完练习后,要让孩子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脉搏跳动的节奏,比如像雨滴一样,滴滴答答。这种语言表达对于节奏的感受也十分重要。

字词朗读声势训练培养节奏感,还能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字词本身就是一种“节奏基石”,基本的节奏型在这里变成“固定音型”,无论做朗诵、声势还是节奏乐,每个人只要无限反复一种节奏型,可合起来就是三声部的“多声”了。

父母可以用日常生活化的物体,用声势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节奏感。

声势朗读训练

先让孩子学会先拍手,在按照节奏型念“拖拉机”。剩下的家庭成员分别用拍腿和跺脚等声势念公共汽车、卡车等名词。接着进行轮换,让孩子模仿“公共汽车”、“卡车”的声势节奏。练习几次后,随意念出三个名词中的一个,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做出自己对应的动作;完全熟练后,就和孩子玩名词接龙,要求孩子一边做动作,一边有节奏的念出相同节奏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