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綠園區靶向施策助力城市繁華如初

近日,綠園區四大班子負責同志實地踏查“三早”項目,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長春西站出站口旅客依次刷身份證登記

新城吾悅廣場全面運營。綠園區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百分之百復工

英湖印象小區外來人員在門口登記

工作人員在隔離賓館消殺

車間裡響起的隆隆機器聲,道路上流動的車水馬龍,天空中迎風舞動的風箏……暖陽下的城市逐漸恢復了勃勃生機。

回首一個多月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長春市綠園區迅速反應,全面實施入城檢查嚴、集中觀察嚴、居家觀察嚴等“十嚴一清”工作法,下大力氣抓防控,為如今的城市復甦鋪就了一條平坦大道。

面對鞏固防疫成果、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新局面,綠園區又一次調整策略,建立“三長一者”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智能化助力繼續值守“西大門”;加強境外返長人員隔離管理,守住入門防線;區領導“一包到底”助推企業復產達效……在一次次策略調整、一項項精準落實中,綠園區遵循“第一時間”原則,主動作為,護航城市活力重現,繁華如初。

“三長一者”各就各位

基層治理觸角“向下”延伸

“各位業主,20日,小區解除封閉式管理。”

“封閉式管理期間,物業的一些舉措很到位,以後的工作也可以借鑑。”

“建議小區北門可以長期關閉。”

“之後,小區裡還繼續消殺嗎?”

在綠園區英湖印象小區業主群內,小區解除封閉式管理的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起業主熱烈討論,有的建議總結經驗應用到以後的工作中,有的擔心能否鞏固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

對此,長春科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姜興剛表示,雖然小區解除封閉式管理,但防控措施依然持續,“我們每天要對小區進行一次全面消殺,業主可直接刷門禁卡進入。”

如英湖印象小區一樣,隨著小區解除封閉式管理,綠園區各街道、社區及時調整策略,在繼續鞏固疫情防控戰果的同時,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我們按照區裡統一部署,建立了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志願者‘三長一者’的聯動機制。”正陽街道豐和社區黨委書記王紅巖介紹說,網格長、單元長、樓棟長、志願者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負責蒐集民情民意、宣傳政策法規、調節矛盾糾紛、開展便民服務,聯手幫助居民解決多方面的需求。同時,他們也是社區的監督員,協助社區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建議。

社區、物業、志願者……在疫情中逆行,用一份責任、一份擔當詮釋著無私奉獻的大愛。24小時隨時待命,排查重點疫區返長人員勸導隔離保證生活需求,巡邏宣傳防控知識,只要居民有需求,能代辦盡辦,能想盡想。經過疫情期間的歷練,他們已成長為社區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

一場疫情危機同樣隱藏著社區創新為民服務舉措的機遇。王紅巖表示,智能化管理是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豐和社區正與一家科技公司協商,專為社區開發一款軟件,可以及時準確收集社區居民的基本信息,便於人員信息統計管理,“我們將採取‘網格+網絡’的形式,推進智能化社區建設,在節時、省力的前提下實現點對點、一對一服務。”

“‘三長一者’聯動機制的建立,落實基層治理責任,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切實推進基層防控和治理能力提質提效。”綠園區委書記張洪彬說。近期,綠園區有序調整社區、村屯管控措施,總結出“三長一者”聯動組織架構,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將防控“陣地”設在樓棟、布在單元,對物業小區、棄管小區和散居樓棟進行分類施策,發動網格長、單元長、樓棟長、志願者繼續參與到基層治理中,迅速掀起了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熱潮。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推進、多元協同、公眾參與的思路,綠園區全面動員部署、科學施劃網格、落實屬地責任、狠抓督辦落實。區級領導包保、千名幹部下基層、社區兩委與網格交叉任職等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三長聯動”工作落地生效,助力基層治理提質提效。

智能“過濾器”助陣

卡住入口高效值守“西大門”

列車抵達長春西站,旅客分成兩排,按秩序走向出口。

“各位旅客請掃描健康碼,請提前準備好身份證、護照。”

駐守在此的區徵收辦工作人員各就其位,兩人分別拿著喇叭和健康碼在通道處提醒旅客,出口處兩名工作人員則專職負責刷身份證。

紅外線測溫、智能化登記不僅更加精準地排查出重點區域及外籍返長旅客,也讓旅客們快速通行,減少滯留和聚集,這就是綠園區徵收辦總結出來的“六步工作法”。區徵收辦副主任李海濱介紹,“針對當下疫情防控任務,我們細化防控範圍,重點排查境外返長旅客和湖北省旅客,同時,增加了掃健康碼環節,通過高效測溫、建立出站通道、智能化身份排查等工作流程,卡住防疫過程中的每個關鍵點。”

在旅客出站通道上,幾塊紅色立牌特別顯眼,日語、韓語、英語等6種語言分別提示旅客出示護照,“有一次,一位德國旅客在排隊時,看上去有些迷茫,我們猜想,他應該不知道該做什麼準備,便引導他走到英語牌前面,他笑著拿出護照和火車票,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李海濱說,為了做好“引路人”,綠園區徵收辦自費在長春西站出口拉起長長的圍擋,製作6種語言提示的指示牌,引導國內外旅客到定點位置登記、檢查,節省旅客時間,維護好下車秩序。

“六步工作法”如何做到快速、高效、精準防控?工作人員詳細解釋著六個步驟的環環相扣。

第一步高效測溫,面對體溫過高旅客,採用紅外線測溫、人工測溫雙層保障,針對超過37.3℃的旅客,及時組織衛生防疫人員和專用車輛護送至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檢查;第二步建立旅客出站通道,設立6種不同國家語言提示牌,指引旅客出站、身份證刷卡、出示護照,為旅客進一步提供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第三步智能化身份排查,利用身份證讀卡器對湖北省旅客、外籍返長旅客進行排查,加快旅客流動速度,減少人群聚集;第四步迅速採集完整信息,立即引導旅客至登記區域,填寫旅客行程、去向、電話、住址等信息,便於後期跟蹤;第五步及時分流中轉,把信息填報的旅客再進一步區分,針對機場、火車站中轉旅客,核查中轉機票和火車票後即可放行;第六步實時派發接轉,對於信息填報後需要排轉旅客,進入旅客接轉區域,等待接收轉移。

在守住“西大門”的同時,綠園區為加強境外返長人員輸入管理,堅持“檢查力量不減、人員有序輪換和兼顧部門工作”的原則,由區委組織部與機關工委從25個部門及單位抽調36名幹部,對區徵收辦派出的長春西站檢查人員進行輪換,接續開展檢查工作,實現人員無縫對接。截至目前,“一站四口”累計排查車輛2萬餘臺、排查人員18萬餘人次。區司法局、區應急局等五家單位聯合駐守長春火車站(南、北口),至3月19日累計核實1284人。區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與區衛健局、市公安局綠園分局配合負責隔離人員轉運工作,每天在機場值班,轉運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等10國外來返長到綠園區人員,截至3月20日,共出車41次,累計接送210人。

用愛填滿“等待的日子”

隔離賓館貼心服務全程守護

春城大街隔離賓館站長、綠園區中醫院院長王東林介紹,隔離賓館3月7日正式啟動接收境外返長隔離人員,截至3月20日共收住94人,已累計解除13人。

隔離賓館除每天三餐供給和日常消毒外,還配備三組醫護人員進行醫學健康觀察,包括每日兩次測溫、身體一般狀態觀察。同時還要為隔離人員提供更加細心的照護。

“隔離賓館裡有兩位外國人,他們不會說中文,我們只能進行簡單的交流,為了克服語言障礙,醫護人員特意下載了語言翻譯軟件,幫助他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王東林說,幾天隔離後,兩位外籍人士突然提出,不適應中餐,希望能夠偶爾提供西餐,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醫護人員特意買來麵包、水果、沙拉等,“我們沒辦法提供複雜的西餐,便想著,按著他們的口味準備點近似的餐食,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隔離賓館內發生了許多小故事,醫護人員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小事的處理,儘可能給予隔離人員最大的幫助,使他們從心裡感受到工作人員的關愛與溫暖。

隔離期間,有一名隔離人員突然連續兩次測溫都在37.3℃的邊緣,醫護人員急忙聯繫醫院就診,各種檢查後顯示各項數值均正常,後來發現,原來是這名隔離人員由於情緒緊張造成體溫升高。回到隔離賓館後,醫護人員通過微信輪番勸導她,“只是晚回家幾天而已,我們會好好照顧你,放心吧。”“剛才拍的CT結果挺正常的,沒問題。”一段段暖意融融的文字讓她放下了心中的石頭,安心等待度過隔離期。如今,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護下,許多隔離人員也轉變了觀念,不但能積極配合工作,還經常在微信群中替醫護人員解答其他隔離人員的疑問。

這暖心的一幕幕也時常上演在綠園區其他隔離賓館裡。“孟站長,有位隔離人員血壓高壓180。”皓月大路隔離賓館站長、綠園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孟健手邊的對講機突然響起,收到組員呼叫,他急忙到附近藥店買好降壓藥,做好防護後,來到隔離房間,詳細瞭解隔離人員身體狀況、病史等。一整個下午,孟健和組員一直關注著這位60多歲的隔離人員,其血壓始終沒有下降的趨勢。孟健急忙聯繫醫院專家與設備,對隔離人員進行救治,直到晚上11點多,隔離人員的血壓才降下來。

隨著境外返長人員增多,綠園區及時調整政策,加大對境外人員管控力度,全面細化精準集中隔離管理措施,確保“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落細落實。

“一包到底”增活力

城市發展倍速“快進”

近日,綠園區委書記張洪彬帶領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先後實地踏查了保利·雲上、萬華汽車零部件衝壓、青怡坊昆瀾等7個“三早”項目、64路車庫徵收地塊、西新鎮裴家屯和新農村屯2個農居環境整治精品屯項目,現場聽取相關包保區級領導工作推進情況彙報,認真研究存在問題。隨後張洪彬主持召開全區重點工作第三次雙週調度會,安排部署當前重點工作。在重點工作區級領導包保機制的全力保障中,企業按下發展“快進鍵”,快速復產復工,力爭達標達效。

為全力攻堅重點任務,綠園區建立“區級領導+包保部門+屬地單位”聯包聯保責任機制和“領導包保+專班跟蹤+定期調度”工作推進機制;對列入區級包保方案中的重點工作,分別設立“工作專班”,一包到底;科學劃分分管領導和包保領導職責,各包保區級領導和分管區級領導、各相關部門、責任單位之間打破界限,實現密切配合、無縫銜接;建立調度機制,包保領導隨時調度重點工作;建立重點工作調度中心,形成重點工作調度、彙總、推進、落實完整“閉合圈”。

盯緊盯住啃下硬骨頭,每一項工作都是一場硬仗。24位區領導及包保部門通過實地踏查、專題調度等方式,與46個包保項目對接80餘次,制定問題清單分類推進,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包保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督辦,為“三早”項目、重點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區級領導系統深度落實包保責任,累計開展對接390餘人次,身體力行,踐行“不達成效不撒手、不達目標不收兵”的諾言。截至目前,全區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百分之百復工;限上批零住餐企業共112戶,已開工109戶,開工率達到97.3%。

緊隨企業復工復產,城市全面恢復正常秩序。面對新局面、新任務,綠園區再次科學規劃,以開展各類促銷活動、提升“夜經濟”活躍度等9項工作安排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將轄區內網吧、影院、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重點企業納入全區“萬人助萬企”行動範疇,利用3至5天時間,開展集中走訪、調研活動,協調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力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啟動“全民健身百日行”“君子蘭花卉節”等大型活動籌備工作,力爭按原計劃如期啟動,營造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氛圍。

整合轄區新城吾悅廣場、歐亞春城購物中心、華天大酒店等大型商貿企業資源,推出集餐飲、休閒、娛樂、購物、住宿為一體的系列促銷活動。

從6月份開始,以同心國際食品城、新城吾悅廣場等為重點,開展美食節、電音節、花卉節、啤酒節系列活動,輻射周邊區域消費。依託萬福街、普陽街等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食街區,繁榮周邊夜間經濟。

鼓勵和倡導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利用下班及週末業餘時間到區內大型商貿企業、餐飲企業及文化體育、生活服務等場所進行購物消費。

幫助轄區企業爭取國家、省市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

重點對轄區主幹道、商業街、標緻性建築、公園廣場等設施開啟夜間亮化模式,持續開展“環境清潔周”活動。

引導和鼓勵轄區各類商城、商業街、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及餐飲、文化、娛樂等經營性消費場所恢復正常營業時間。

全面落實“人人有碼 碼上行動”健康碼管理,積極引導轄區居民在公共場所主動出示“吉祥碼”等健康碼,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