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揭秘:1939年9月1日至30日,德国闪击波兰!


希特勒和德军将领

希特勒第一次试验他的闪电战术就很走运。德国可用的兵力,在数量上只略胜于受他们之害的波兰人,因为德军在留下三十四个师作为西线后方掩护之后,在东线只能动用五十二个师(包括九个装甲师),而波兰人却能动用四十个步兵师和十个骑兵师(部分骑马,部分机械化)以抵抗德军。但是希特勒在六个月之前夺取了捷克斯洛伐克,得以在北起马祖里湖区南至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山边界这一巨大的月牙形战线上部署兵力,能够对波兰抵抗力量的核心——华沙展开一个巨大的、集中的钳形运动,从南北两线包抄由维斯瓦河、那累夫河和桑河所形成的主要自然防线。

德国陆军除了这一外线的战略优势以外,在战术训练方面达到的标准,也远远超过波兰军队,无论陆军或空军拥有的装备都比它们的对手更现代化,效率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德国武装部队通过俯冲轰炸机、装甲部队和步兵支援部队在战场上密切的战术合作,其火力和行动的灵活性是空前的。这一非凡的战斗训练已于1937年至1938年在西班牙战场上试过,并且迅速地被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杰出的训练人员所利用。最后一点是,空军的数量也胜过波兰,超过四与一之比(三千架对七百架)。

行军途中的德军

此外,波兰人作了两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也可说是由于胆小怕事,而给希特勒帮了大忙。第一,他们为了向整2个世界,特别是为了向他们勉强结成同盟的国家证明,他们不想对强邻挑衅,从而不顾德军加紧战备,迟迟不完成自己的动员工作,直至失去最后的时机。这样他们就完全把战术上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德国人。第二,他们把动员好的大量军队密集在西部边界,欲保卫波兰西里西亚和加利西亚的煤、铁和石油资源以及华沙南面和西南的工业中心,结果是大失所望。

在这种形势下,波兰人唯一的希望是向西北或西南迅速出击,以切断调来包围他们的德军的一翼。但是这一计划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9月1日黎明,甚至在德国最后通牒的限期尚未到期的时候,德国空军就进行了沉重无情的袭击。德国人对于波兰的各项军事部署和位置了如指掌,依靠这种知识的指导,进行突然空袭,使波兰的司令部、飞机场和后方设备大多被炸毁或瘫痪。

德军飞机和装甲装备

进行了这种打击之后,德军便从各条战线集中目标前进。冯·勃劳希契将军统率两个集团军群计五个集团军,北翼由冯.包克指挥(两个集团军共十七个师),南翼由冯·伦斯德指挥(三个集团军共三十五个师),这一部署包括一百五十万人。

这些军队在八天之内实际上已经到达目的地,波兰野战军大部分在华沙以西被包围;一星期后,伦斯德的军队即到达布格河。声势最为值赫的大概是德国第十集团军(冯·赖歇瑙)的挺进。它冲过波兰西里西亚的工业区,在拉多姆以西使六万波兰军队陷于困境,最后到9月8日深入华沙市郊,切断波兹南地区波军的大部分。

可是,波兰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大大不如德军,而且实际上得不到任何空中支援,然而进行了英勇的回击。德军在这场惊人的会战中损失异常轻微,而且考虑到他们取胜速度之快,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希特勒宣扬的数字的准确性—只有10572 人死亡,30322 人负伤和3400 人失踪。对波军的损失我们只能推测,但德军宣称他们抓获了694000 名俘虏。而这场会战最大的战利品是波兰本身,德军占领了这个国家在皮萨河(Pissa)、布格河和桑河以西的国土,共计129400 平方千米,而苏联吞并了其余部分—200280 平方千米。

战败了的波兰人还将受到更为阴险的致命打击;9月17日,俄国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直到寇松线。于是,除了华沙围城战之外,一切战斗都已停止。18日波兰政府流亡到罗马尼亚。华沙终于在9月30日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