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如何选择稽查对象?

fengdxt


在财务的日常工作当中,碰上税务稽查或者税务检查都是比较头疼的事情。因此作为企业的会计,即使没有发生偷税漏税,也需要了解一些税收风险的常识,以避免因为企业出问题而受到检查。

1. 税务抽查

税务部门每年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一部分企业的账目,随机抽查可能是定向或者是不定向的。如果是定向抽查,一般按照税务的稽查对象的类型、经营范围、规模、收入规模、纳税的数额、税收风险等级、纳税信用级别等特定条件来确定。不定向的抽查就会不设定条件,通过摇号来确定待查的对象。

2. 风险信息分析选取抽查对象

按照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推送的高风险纳税人来确定选取的对象。或者由上级安排的,打击偷漏税,骗税,抗税,虚开发票等稽查任务。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税务机关利用大数据是很容易发现企业是否存在较高的纳税风险的。如果企业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来偷漏税,那么必然会造成成本费用率异常、税负率异常,或者个税申报异常等问题,引起高风险的税务预警。

3. 企业被举报的

如果企业涉及到经营不规范,或者有偷漏税的嫌疑,被人实名举报。在有充分证据并且事实也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立案调查。

总的来说,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帮助企业控制好税收的风险,避免企业被列入高风险的范围。只要企业本身的账目和税务没有问题,那么即使碰上税务稽查也就无需担心了。


财会小童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

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科室,稽查对象的确立是有选案部门确定的。

稽查对象的确定

确定稽查对象,属于案源管理范畴,是税务稽查的第一个流程,稽查局有案源管理,对达到立案检查标准的案源,确认为需要立案的案源。

条件:

①督办、交办事项明确要求立案检查的案源

②案源部门接受并确认的高风险纳税人风险信息案源

③按照稽查任务和计划要求自选的案源

④举报受理部门受理的检举内容详细、线索清楚的案源

⑤协查部门接收的协查案源信息涉及的纳税人状态正常,委托方已开具《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并提供相关证据的、委托方提供的证据资料能够证明协查对象存在税收违法嫌疑的、协查证实协查对象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

⑥转办案源涉及的纳税人状态正常,税收违法线索清晰

⑦其他经过识别判断后应当立案的

⑧上级稽查局要求立案检查的

简单说,系统内部推送的协查,督办、交办、转办、上级稽查局要求的,以及举报线索清晰的案源,这些是必查的。

然后就是风控管理岗数据分析后,认为存在高风险的企业会推送到稽查局,稽查局会再进行识别判断做为稽查对象,还有就是随机选案。

稽查有严格的流程,选案科确定了稽查对象,会给推送检查部门《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检查部门组织实施检查。


新税视点


税务稽查的案源主要有几类:上级下发案源,协查案源,管理部门转交案源,举报案源,随机抽查案源等。

税务稽查是税务部门最强有力的手段

上级下发交办案源

主要是上级税务稽查部门从各种来源接受的案源,根据案件管理权限,分配给下属的对应稽查部门负责立案、检查。这类案件一般都是大要案,或者批量案源。

协查案源

协查案源一般来自外地税务机关机关,往往是外地企业虚开发票引发上下游企业“拔出萝卜带出泥”。因为发票的抵扣链条特性,往往一家企业被查,有关联的企业很容易就连带被查处。这类案件的查处往往从查发票入手。

管理部门移交案源

这类案源一般来自税源管理部门在日常征管中发现的重大涉税违法嫌疑,往往是有重大偷漏税或虚开发票等严重违法嫌疑。

举报案源

这类案源主要来自实名举报。根据稽查工作规程和税收违法行为检举办法,由地级市以上税务局稽查局设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举报可以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分实名和匿名检举。

对于检举内容详细、线索清楚、证明资料充分的,由稽查局应当立案检查;对于实名举报人要求回复案件处理情况和查处结果的,负责查处案件的稽查部门可以书面或口头简要回复,同时根据案件查补税款的金额给予一定奖励,最高10万元。但是匿名举报没有奖励。

随机抽查案源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从稽查案源库里每年抽取20%,5年轮一次,进行选案。检查人员也采取随机抽取。这就是双随机。


税收之家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广义上税务稽查对像,只要你偷漏税了,都是稽查对象。

下面就说一下,稽查有那几种情况,被稽查对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中国境内的经营主体。

1.先说对个人的稽查有那些。

①对个人的稽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稽查,个人所得税包括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2.中国境内的经营主体。

①.知情举报,例如去酒店吃饭住宿,然后酒店方不开据发票或者开据的发票不相符,还是开据的发票存在变造伪造,都会是稽查对像。

②开据发票金额的稳定来判断是否要稽查,如一个公司开据发的金额急剧增加急剧减少都存在稽查的可能

③虚开发票,不管是接受虚开发票还是虚开都会被稽查。

④总结一句话,合法经营,远离稽查!


直男奋斗之旅


税务稽查是税务局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的一个重要工作,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按照税务稽查规程,如果要实施一项检查,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俗称"选案"。

选案的原则

(1)专门部门。在稽查局内要设置单独的选案部门,负责稽查对象的选取,并对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2)要有计划。各级稽查局在每年年底前制订下一年度的稽查工作计划,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

(3)管理严格。选案时要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要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建立案件管理台账,跟踪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及时报告稽查局局长。

选案的方法

选案部门对案源信息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有税收违法嫌疑的,应当确定为待查对象,填制《税务稽查立案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选案的案源来源途径主要有:

(1)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主要是根据财务、税收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选出有疑点的企业。这是稽查选案的一个主要方法。

(2)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3)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4)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5)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主要是各级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受理的单位和个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检举,检举能够立案的重要参考是线索清楚,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或者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

(6)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  

(7)社会公共信息;  

(8)其他相关信息。

(9)双随机一公开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是近年来开始大力推广的一种检查要求,主要要求是随机选择被查对象,随机选择检查人员,公开检查结果。税务稽查为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选案方面主要是建立了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对辖区内的全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按照管理层级、稽查资源配置与纳税规模等标准,将随机抽查对象分为重点稽查对象和非重点稽查对象。

在建立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的基础上,通过接收、分析、整理和确认随机抽查对象的异常涉税信息并进行标识,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随机抽查对象,列入随机抽查对象异常名录:  

(1)税收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主要依赖于各类税收数据的指标分析来得出的。

(2)两个年度内两次以上被检举且经检查均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3)受托协查事项中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也就是在正常的协查工作中发现的。

(4)长期纳税申报异常的;包括长期零申报、负申报、忽高忽低等等一些申报行为。

(5)纳税信用级别为D级的; 

(6)被相关部门列为违法失信联合惩戒的;  

(7)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的。

在进行选案时,从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查,具体方法分为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定向抽查是指按照税务稽查的一些指标指向缩小抽查对象库的范围,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确定待查对象名单。不定向抽查是指不设定条件,就是完全随机的在管辖企业内选择企业进行检查。

撰文:左刀三爷 觉得好就关注,不好就拍砖!其他需求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