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假裝猶豫軟弱害怕決戰,俄沙皇上當全力出擊,被殲三萬餘人

拿破崙曾經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心理弱點,採取鬼詐的戰術左右了敵人的行動,創出了一次被恩格斯稱為“戰略上的奇蹟。”

那是1805年10月,拿破崙帶兵同第三次反法聯盟作戰時,他指揮法軍在烏爾會戰中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奧軍一部後,連戰連捷,屢挫敵軍,於11月13日乘勝進佔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爾後他揮師北上,繼續跟蹤追殲潰退的俄奧聯軍。

乘勝追擊逃敵的拿破崙,此時一心借勝兵氣壯,敗敵氣竭的有利戰機,儘快地與俄奧聯軍進行最後決戰。但是,戰略眼光遠大的俄軍統帥庫圖佐夫認為,只有堅持等到友軍普魯士軍隊正式參戰以後,兩軍共同對敵才能取得決戰的勝利。於是,他決定避免決戰,保存兵力,繼續撤退,待機破敵。他堅持指揮俄軍不斷後撤,使拿破崙有勁使不上,無法得手。

11月22日,俄國調來了近衛軍和其它增援部隊。從而,使聯軍的兵力稍稍超過了法軍的兵力。沙皇亞歷山大一見援兵到了,認為決戰的條件已具備,應當同法軍進行決戰。這時,正帶兵追擊俄軍至奧爾莫烏茨的拿破崙,得知了俄軍援兵已到的消息後,突然勒馬不前,略一思索,頓時心生妙計一條。他根據自己對亞歷山大的瞭解,深知此人對軍事一竅不通,虛榮心卻極強。他判斷亞歷山大現在有了比法軍更多的軍隊,一定會覺得身為堂堂大俄國的皇帝,又有了這麼多的軍隊,老是被法軍追得不戰而退,太丟面子了。

同時,拿破崙也猜到俄軍內部很可能有相反的兩種意見,他最怕庫圖佐夫說服了沙皇,從而失去了良好的戰機,被迫陷入對己不利的持久戰爭。於是,拿破崙當機立斷,命令部隊立即停止追擊,並指示前哨部隊馬上開始後撤。然後,又派出自己的侍從武官去見沙皇,建議雙方休戰,媾和,還要求舉行兩國首腦的個人會晤。

在談判桌上,拿破崙像演員一樣,把自己裝扮成驚惶失措,猶豫軟弱,尤其是害怕決戰的樣子。會談中,他雖然拒絕了俄國提出的苛刻條件,但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顯得心信不足,害怕決戰。這種在戰場上和談判桌上造成的法軍害怕決戰的假象,果然起到了促使亞歷山大驕心大發的作用。他堅信:現在已是消滅法軍最有利的時機,因為象拿破崙這樣不可一世的傲慢皇帝,如不是被逼得實在走投無路,是不會主動要求停戰求和的。

結果,亞歷山大按照自己的錯誤判斷,武斷地全盤否定了庫圖佐夫的正確意見,冒然調頭回師與法軍在奧斯特里茨展開了大決戰,終於自作聰明地鑽進了拿破崙的圈套之中。決戰開始後,僅僅五個小時的時間,俄軍便被打得落花流水,被殲三萬餘人。

正所謂:寧可有為示無為,本身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實際糊塗裝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