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什么意思?

泰和道安


《道德经》第十六章,“萬物旁作,居以须復也”,是指天地间万物广泛兴作,安坐以静观天地自然的循环往复之道。

春来生发意盎然

本句,郭店楚简本作“萬物旁作,居以须復也”,马王堆帛书本作“萬物並作,吾以覌其復也”,河上公本、傅奕本作“萬物並作,吾以覌其復”,王弼本作“萬物並作,吾以覌復”。郭店楚简本最古,且老子为楚国人(陈为楚所灭),郭店楚简本理应最接近老子原始祖本原貌,因此本文从郭店楚简本。理由如下:

萬:形容种类和数量极多。萬,形声字,甲骨文呈蟲形,本义是蟲,后为数次,指十个一千,后极言其多,各不相同。《说文》:“萬,蟲也。”《埤雅》:“蜂,一名萬。盖蜂類衆多,动以万计。”后引为数名。《易•乾象》:“万国咸宁。”《列子•汤问》:“高万仞。”《汉书•律历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后喻为极言其多,极言各不相同。

夏日繁茂意炎炎

物:事物,天地之间的事物。物,形声字,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指万物。《说文》:“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玉篇》:“凡生天地之间皆为物也”,又,“事也”,“類也”。《易•乾》:“品物流形。”《礼记•乐记》:“物以群分。”《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周礼•太宰》:“九曰物贡。”此外,有物母(万物之本源)、物祖(万物之始祖)、物用(物之器用)等皆由此而来。

旁:广泛地。旁,形声字,从二阙,方声,本义是在旁边,后引申为大,广。《说文》:“旁,溥也。”《广雅》:“旁,大也,广也。”《释名》:“在边曰旁。”《玉篇》:“犹侧也,非一方也。”《易•乾坤》:“旁通情也。”《书•太甲上》:“旁求俊彦。传:旁,非一方。”《尔雅•释宫》:“二逹谓之岐旁。注:岐旁,岐道旁出。”

並:一起,一齐,同时。并,会意字,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指并行、并列,这里指一起、同时。《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仪礼•乡射礼》:“並行。”《礼记•儒行》:“並立则乐。”《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文心雕龙•附会》:“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作:兴作。作,会意字,从人,从乍,本义是指人突然站起,这里指产生、兴作。《康熙字典》:“兴起也,振也,造也,为也,始也。”《易•乾》:“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易•系辞下》:“包牺氏作没,神农氏作。”《论衡》:“周秦之际,诸子并作。”《孟子•公孙丑下》:“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天油然作云。”汉张衡《东京赋》:“坚冰作与履霜,寻木起于孽栽。”

秋来收获意萧瑟

居:安处,安坐。居,象形字,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是蹲着。《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史记》:“不宜居见长者。”《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易•系辞》:“则居可知也。”《吕氏春秋•离俗》:“仁者居之。”《吕氏春秋•逹郁》:“卒不居赵地。”《淮南子•地形》:“寝居直梦。”《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列子•汤问》:“面山而居。”《荀子•劝学》:“君子居必择乡。”

又,居原作“凥”。《说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孝经》:“仲尼凥”,凥为閒凥,今文作居。《广韵》:“安也。”《书•盘庚》:“奠厥攸居。”《礼•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参相得。”《书•舜典》:“五宅三居。注:三居谓周之夷服、镇服、藩服也。”,又,坐也。《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吾:我自称。《说文》:“我自称也。”《尔雅•释诂》:“吾,我也。” 《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道德经》:“吾将镇之以无明之朴。”《楚辞•屈原•涉江》:“莫吾知兮。”《论语•先进》:“毋吾知也。”《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左传•桓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

以:用以,用来。象形字,本义是用,这里指凭借、利用。《说文》:“以,用也。”《小尔雅》:“以,用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公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能以众正。”《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以余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韩非子》:“富国以农,拒敌恃卒。”

须:待也,本义是等待、停留,这里指静静地观察。《易•归妹》:“归妹以须。”《诗•邶风》:“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须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须故人而食。”《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可须夜鼓声而发。”

覌:观察,观照。观,形声字,从见,雚声,本义是仔细看,这里是指观察、审察。《说文》:“观,谛视也。”《博雅》:“视也。”《正韵》:“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余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广雅•释诂》:“观,视也。”《庄子•人间世》:“观者如市。”《庄子•秋水》:“观于大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易•系辞》:“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滑稽列传》:“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战国策•秦策》:“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復:循环往复。复,形声字,下为“攵/攴”,是“止”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有关;上为“畐”的省形,有“腹满”之义,原意是返回、回来。《说文》:“復,往来也。”《易•复》:“反复其道。”《诗•豳风•九罭》《广韵》:“返也。”《诗•小雅》:“言归思复。”《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易•泰》:“无往不复。”《书•舜典》:“卒乃复。”《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复生。”《书•大传》:“旦复旦兮。”《论语》:“言不可復也”。

冬来飞雪常漫天

由此可知,所谓“萬物旁作,居以须復也”,是指天地间万物广泛兴作,安坐以静观天地自然的循环往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