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留给朱允炆一支王牌军队,为何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不动用?

无聊芒果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谁能想到当年讨饭的朱元璋能成为皇帝,连朱元璋在这一刻都不禁觉得一路走来不可思议。朱元璋登基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到各地就藩,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朱家江山。可是等到朱元璋最后几年,随着边疆战事稳定,藩王就有点尾大不掉的局面。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肯定没有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敢和老朱作对,还都老老实实的各司其职。朱元璋死之前,不顾群臣的反对传位给了孙子朱允文(也就是建文帝),这样就让各地藩王不满,原来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标为太子,未来的皇帝继承者,没人有话说。可是现在朱标挂了,朱元璋竟然传位于孙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所以朱元璋这样做,更激起了藩王对中央的仇恨。

朱允文继位后,各地藩王都不怎么服气,朱允文也看到了藩王的威胁很大,尤其是燕王朱棣,镇守北平,统兵数万,又有节制沿边士马之权。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劝说下,朱允文着手消藩。要消藩,藩王肯定都不愿意,谁也不愿意自己失去手中的权利,况且这个消藩的还是自己的侄子,本来侄子继位就让这样人很烦,现在消藩肯定会激起反抗。



一开始朱允文采取的柿子专门逮软的捏,先消一些势力弱小的藩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毕竟实力不允许嘛。可是这样也打草惊蛇了,引起了朱棣的防备,后来朱棣还装疯卖傻的蒙骗朱允文为战争做准备,后来实在装不下去了,就正式起兵反抗,借口是朝中有奸佞之臣,帅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燕王朱棣胜出,登上皇位。那么有人说朱元璋留给朱允文一支王牌军队,为什么“靖难之役”中朱允文不用呢?

很显然,题目中说的这个军队应该是镇守云南边陲的沐英沐家军。虽然靖难之役时沐英已经去世很久,可是沐英的儿子沐晟是新的云南王,一样有着几十万大军。那么为什么朱允文不用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朱允文觉得根本用不着,等觉得用着的时候,根本调不过来,时间不允许了。

其实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胜出,可是一直以来朱棣都并不占优势,虽然朱棣一开始就击败了开国大将耿炳文,后来也迫使朱允文自杀式的操作,把大将换成了李景隆个草包。可是朱棣是以北平一隅抵抗全国之力,虽然朱棣的军队英勇无比,可是耐不住朱允文的军队人多,所以直到建文三年冬天朱棣仍然没有攻克山东。

后来道衍和尚给朱棣出了主意,那就是绕过朱允文的军队,选择比较薄弱的地方南下,线路就是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进山东),并长驱直入。直到建文四年正月三十先头部队才到达徐州,朱棣在猛攻徐州不下的情况下,直接不与其纠缠,继续南下。


虽然朱棣的这一做法确实不错,但是朱允文也调集大军防御,一直到建文四年四月的灵璧之战,燕军才基本消灭长江以北的朱允文军队。也就是说到这时候朱允文才感觉到危险,随后燕军长驱直入,最后攻入南京。

由此可知,在灵璧之战之前,朱允文都处于优势,朱棣虽然有勇有谋,善于领兵,可是由于自己长驱直入,孤军深入,有很多次都想议和北归。后来也是属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下南京。这些都是建文帝所料不及的。而等知道自己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沐晟的沐家军远在云南,路途遥远,即使快马传信也要很多天。然后等集结部队,准备好粮草,等救援大军赶到,朱棣早就登基数月了,所以根本没有时间。


第二,我觉得沐家军不一定会去救援,靖难之役不同与别的战争,它是朱家人内部的战争。其实很多地方官员和将领抵抗不力,或者有的直接投降,原因就在于这里,人家家族内部的战争,所以很多人一看抵抗不住就会选择投降。反正无所谓都是朱家江山,投降了也没事,不算是对正统江山的背叛。朱允文本来就是毛头小子,要不是朱元璋一意孤行,怎么可能让他继位,朱允文的威望与势力其实在朝廷中和地方官员心中并不是特别的强大。

而沐家军,担任的是镇守边陲,保卫朱家江山的任务。沐家军是忠于大明王朝的,而不是忠于哪一个皇帝的,既然是朱家自己人内乱,就无所谓了,谁当皇帝不一样啊,守好自己的封地比干什么都好,不卷入皇族的纷争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多,主战场在东部地区,给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朱元璋引起的,分封藩王这样倒退的历史把戏已经不可能成功了,刘伯温当年就提醒过他,可是他根本不听。藩王掌兵本来就是很大的隐患,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就是这个分封藩王引起的。



建文帝为什么失败,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太年轻,和能征善战的朱棣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朱元璋大杀功臣,开国功臣屠戮殆尽,使建文帝手下没有真正能统兵的将帅。其实虽然耿炳文不善于进攻,如果朱允文不临阵换将,或许会好很多,换了李景陇以后,几十万军队都被败光了,关键后来还开城门投降,绝对是一个坑。


建文帝自己一点主意都没有,只会听几个儒士的,而身边三个儒士除了忠心点,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当初既然想消藩,就不该放朱棣三个儿子走,这一点可以看看人家康熙大帝。吴三桂叛乱,康熙直接处死吴三桂的儿子,坚决的平叛。如果朱允文能够杀死朱棣三个儿子,可以说不光让朱棣心神不宁,而且还让朱棣少了三个帮手,要知道朱棣起兵三个儿子起了大作用。总得来说,朱允文太仁慈了,或者太懦弱了,确实不适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