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和贵阳都是“山城”,如何避免同质化发展?

变有钱干啥都行


一直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对这两个城市都比较熟,贵阳居住过多年了,而和重庆方面,也时常保持着关注度,可以说,两个城市的

山形地貌,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避免“同质化”发展的。

△重庆渝中

现在很多中国的城市,千篇一律,让人感觉没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任何城市或地域,它的高楼大厦也好,民居街巷也罢,很多方面,是结合客观的地理环境和地缘区位形成的,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

△重庆山系示意图

就拿重庆来说,虽然主城区被几条山脉纵贯,但山脉与山脉之间的片区板块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铜锣山脉和中梁山脉之间的大块坪地,所以,包括渝中、九龙坡、江北等区域,都相对成块状分布,最著名的解放碑、观音桥等商圈,也位于这个中部的板块。

△重庆城区规划

相对而言,歌乐山以西的沙坪坝,以及南岸等区域,板块的面积就相对小一些,可以很形象地把重庆描述为“城中有山”,但要说是“山中有城”就有点远。

△贵阳花果园CBD的山体公园

真正“山中有城”的,其实是贵阳,看贵阳的山脉就可以看得出来,贵阳的山脉,主要包括百花山、黔灵山、南岳山,也是纵向分割城区,但值得注意一点,山脉之间的平整土地面积,比较均匀,特别是黔灵山,相对居中地划分了观山湖和老城区,并不像重庆那样有大块和小块之分。

△贵阳山脉示意图

可以说,贵阳这座城市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城区布局:组团式,而重庆的城区布局就更侧重于大块、小块的差别,因为贵阳城区的“山包包”,实在是不少的,但这也正好为两座城市的“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提供了条件。

△贵阳城区规划

对于重庆而言,城市的绿化、景观等, 可能穿插在铺开来的大片城区以内,而对于贵阳而言,城市的绿化、景观等,可能就是成片成片的,所谓的“留白”,因为贵阳城区的山还是很多的,这些天然的小山包,就整个组成了天然的绿化和氧吧,得天独厚。相对比起来,重庆的绿化留白面积,可能并不会像贵阳那么大,重庆也许会更注重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的那种绿化,而贵阳的绿化,有时候是整座山,甚至整一片连绵的山脉例如比较典型的花果园社区的云贵山山体公园、阿哈湖水库等,这些都是在主城区繁华地段内。

△贵阳花果园

这其实也反映了两个城市,城区的的布局不同,在贵阳,你会很容易看到居住区密集的大盘社区,因为平整的土地少,一些山体、山包夹杂其间,与其削平不如拿来作为纯天然的绿化,居住大盘相聚的组团型布局,就很适合贵阳。而重庆,平整土地的板块较大,山脉之间相隔距离又很远,那么中心城区的绿化很多还是靠人工,至于“留白”的的山体公园,一方面可能数量少,另一方面,规模大一点的,可能要到城郊或更远一些的地方,例如照母山、歌乐山、南山等。总结下来,重庆可以说是城中有山,而贵阳则是山中有城,重庆核心繁华地段的“留白”小,贵阳的“留白”面积大,而且在中心城区,一个是主次板块布局,一个是组团式布局,这就是我综合多年经验,分析出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思考的、避免两城“同质化”的一些思路。


贵阳小数据


能发展就不错了


我是帅得很低调


贵阳只是小丘陵地区,山很小很低,相对来说属于山间盆地,又没有大江大河,不像重庆市,依山傍水,长江,嘉陵江两岸山势陡峭,建筑都夹江而建,所以发展的思路要有所区别,不能雷同,当然把经济发展起来这个目的是一样的!


WILDMAN


一个山水城市和一个山区城市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