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百年老枪,历经三个世纪,至今仍在“服役”!

一片狼藉的沙场上,时不时传来将死者的阵阵哀鸣,一个纳粹的德军军官,摆弄着一把敌人的步枪。在几个小时之前,这位在死人堆里打过几回滚的军人,犯了一个极为“低级的错误”,

竟然将敌人的步枪枪声,当成了重机枪。

战后,他发现自己错了,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军事素养。这片敌人的阵地上,根本没有英军的维克斯重机枪,而是一地的英制步枪。正当他迟疑的时候,身旁的一个老兵,大声说:“长官,这是英国陆军制式步枪——李恩菲尔德!”



“英国佬的步枪样子好怪啊?”

“是的长官!但他射速快。”德国老兵补充道

“原来如此啊!”德国军官心中困惑,终于解除了。

而这款李恩菲尔德步枪的传奇,依然随时间的流逝而延续……

一、一代名枪的传奇

上文那位纳粹德军军官,所困惑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早已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正式装备英国陆军了。前后经过三次大的技术改造,在19世纪初李恩菲尔德三代步枪问世了。



这支枪全名是李恩菲尔德短步枪。之所以“”,是因为这款枪一开始是为英国骑兵装备的。后来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骑兵逐渐不能适应现代战争,尤其是在一战后,英国骑兵正式退出现役。

而退下来的骑兵装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英国步兵装备。由于一战后,欧洲军事理论界开始流行“火力决定一切”的理论,因此这款步枪,尽量谈化拼刺功能,刺刀与枪支仅用卡榫连接。

二、“老李”的优点

“老李”这款枪有两大优点,第一便是可以一次性装弹10发,这一功能放到现代,可能还不如一支手枪的带弹量(例如奥地利的格洛克和意大利的贝雷塔m9),但是在一百年前,那可是一大“优点”!



在一战前后,全世界流行的德国毛瑟1898、美国springfieldm1903、日本的友阪制式步枪(俗称38大盖)都是弹夹量为5发。而法国陆军装备的m1902只有3发的弹夹量。因此李恩菲尔德步枪的10发带弹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战场生存率

另一个优点便是射速快。英国陆军是要求所有士兵,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射击时,必须每分钟不得少于30发,曾被戏称“一分钟疯狂”!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达到,一分钟35发的最高纪录。

三、李恩费菲尔德步枪在西方战场的优异表现

二战中,许多德军对英军手中李恩菲尔德步枪,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因为英国士兵在连续射击时,会发出类似“

马克辛重机枪”的枪声。往往四五名英军士兵,连续射击,可以达到重机枪的射击效果。



以上种种这些情况,李恩菲尔德步枪给当时德国士兵带来了

极大的“麻烦”!而当时二战初期德军的武器,还没有在射速方面上,能与之来抗衡的。不过要想用李恩菲尔德步枪达到这种射速,必须经过英军的“专业”训练

皆因如此,李恩菲尔德步枪除了在英军服役中屡立战功外,其他军队中都鲜有“战绩”。当然由于英军在二战中大量装备该款武器,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退出现役。这些英军旧装备便被“半送半卖”,到了英联邦各国

四、百年“老李”与“三哥”精彩的“cp”,那真是志在千里(“老李”也就剩下“志”了)

李恩菲尔德步枪跟随大英帝国的军队,走过镇压印度土王的战斗,参加过“布尔战争”、“爱尔兰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之后便由英联邦军队来“接棒”。



其他英联邦在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几年后,便都换装更先进的“美械”了。然而,有一个英联邦国家印度除外,直到现在,仍然服役于二线部队和军警部队。从1947年印度建国起,历次印巴战争,都有他的“身影”。

当然“三哥”的军队,是不会有类似“一分钟疯狂”的专业训练。因此李恩菲尔德步枪在“三哥”那里,真的是反应平平。

只不过“三锅”的军工产业十分落后,很多还停留在“作坊”的水平。

因此“老李”这款老枪,在印军中已是超超超期服务,上阵杀敌有他、维持治安有他、驱赶暴民有他、打击“恐怖分子”还有他。总之,李恩菲尔德步枪在三哥军队里,简直就是一位“劳动模范”,到处“救火”(宝宝苦!宝宝不想说)



结 语

其实李恩菲尔德步枪步枪,在上世纪初,也曾装备过中国北洋军阀的直系军队,在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北伐、蒋冯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历次战争中,都有他征战的“身影”。

然而他在中国服役期极短,总体数量也比德械、日械、美械相比少得可怜。而且在旧中国也没有,任何一家兵工厂,对其进行仿制。以上两点,足可见“老李”在中国并不着“待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女红军背的枪为李恩菲尔德步枪


1、子弹相对稀缺。当时旧中国的工业极为落后,尤其是军事工业,所以大量枪支都需要,每年从国外大规模进口。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子弹是7.7mm,与当时从清末就应经大量普及的7.92x57德制子弹来说,太“稀有”了,如果长期大量装备该枪,子弹不易补充,成本太高了。

2、步枪长度过“短”,不适合中国战场。李恩菲尔德步枪全长1130mm,而日军的友板式步枪(38大盖)全长1700mm(带刺刀的情况下),一比就高低立见了。由于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强国都走“大炮兵主义”,拼刺刀的情况很难出现在西方的战场上了。

然而在中国战场上,军事工业与西方相比非常滞后,热兵器还无法完全替代冷兵器,因此,在抗日时期,时不时还会出现“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壮举!因此作为中国陆军的常规武器——步枪,必须拥有面对面拼刺的功能



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身过短,使得他在拼刺刀的战斗中,往往因为这一自身的

“劣势”,不得不甘拜下风!毕竟在抗日战场上,拼刺刀往往是最后的“决斗”,成为此战胜利与否的关键。

3、刺刀设置很“差”。上文已经提到了,中国与西方战场上的差异,而李恩菲尔德步枪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刺刀设置”。由于该枪刺刀是卡榫设置,白刃战时,很容易脱落。

李恩菲尔德步枪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单发栓动步枪。“好枪”也需要有成熟的工业作为其强大的“后盾”,否则再好的武器,也只会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可悲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