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懦弱又自卑的孩子,通常有这4种父亲,你在其中吗?

在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上,中国传统家庭分工大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教育模式,虽然中国男性没有父辈们“一己之力扛起全家生计”的赚钱能力,但依旧得了父辈们不参与育儿的少爷病,这导致不少家庭存“丧偶式育儿”现象。

长大后又懦弱又自卑的孩子,通常有这四种父亲,你在其中吗?

1.爸爸过分强势

这种情况是现实中最常见的,爸爸过于强势,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是两个极端:要么性格一样强势,要么自卑懦弱,遇事退缩。

这是因为爸爸的强权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承受能力较强,在父权思想的镇压下,能全身而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若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问题就严重了,自卑懦弱都是小事,严重的还会离家出走。

2. 很少陪伴孩子们

孩子们都需要父母们的关心和关爱,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不少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大多数时间都让孩子们一个人在家。有一些父母工作非常的忙碌,经常需要在外面加班没有什么时间,能够在家里陪伴孩子们。

慢慢的,孩子们就会变得很孤单。甚至,是缺乏一种安全性。长期这样下去,他们就会变得很自卑,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等到他们长大之后,他们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3. 时常打击孩子自信心的爸爸

有的爸爸不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意,在孩子获得成功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的时候,父亲却满不在乎或者是在言语中不经意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在感情上都应该富养,感情上穷养的孩子长大后别人的小恩小惠,一点关怀就可以把他“骗走”。所以宝爸们要注意了,平时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词语。

4. 不顾家、不关心孩子的爸爸

一般来说,不顾家的爸爸都不会有多关心孩子,这一类的爸爸,对家庭琐事没有耐心,也不愿意去插手孩子的成长,不喜欢小孩子,也不愿意去哄孩子、去教育孩子。孩子碰上这种爸爸,渴望得到的父爱,基本也就没有多少指望了。

孩子童年需要母爱也需要父爱,得不到爸爸的关爱的孩子,内心容易产生一种自卑的感觉,时间长了,会影响到性格。

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智商高,情商也更高,更自信,也更优秀,走向社会以后会更容易成功。

但是很多爸爸的工作都很忙,很难有时间去陪伴孩子,这种忙碌的爸爸应该怎么办呢?

樊登曾极力推荐的私房藏书《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就是写给那些忙碌而无奈的爸爸们看的,更是写给有工作的家长看的,获得过:“澳洲年度十大好书“、 美国Choice Magazine年度十大好书。

这本书来自作者对75位忙碌的爸爸和他们的家人的采访,这些爸爸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水电修理工、白领职员、企业经理、体育明星、宗教人士、国家领导人

,看看他们是如何做或者是如何反思的。无论你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你都能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

精选受访者问题:

1. 什么是孩子的真正需求?

2. 我的工作太忙了,我该如何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

3. 我有多少时间是陪在孩子身边的?这些时间发挥作用了吗?

4. 时间有限,我该怎么做?

5. 在工作或出差时,我该怎样照顾孩子,而不是与其产生冲突?

6. 我需要完善自己照顾孩子的方法吗?还是我应该顺其自然?

7. 现阶段,我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吗?评价标准是什么?

8. 我该怎样帮助年轻的爸爸,不让他们和犯跟我一样的错误?

这本书的价格是49元,一杯咖啡的价钱,说不定你就能从中找到真谛。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商卡查看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