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屯田和水利事業魏國遙遙領先,吳國毫無建樹,蜀漢仍吃老本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魏國屯田制度的發展狀況和制度特徵,同時也對屯田官員系統有簡單的認識。其實相對於魏國大張旗鼓且不斷調整的屯田制度,吳國對農業也比較重視,而蜀漢卻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屯田上。另外,屯田耕種急需水源,所以各國水利也是三國時期農業的重要參考依據。本文,我們主要說說東吳與蜀漢的屯田制度措施和魏蜀吳三國的農田水利情況。

一:東吳和蜀漢的屯田事業

在魏蜀吳三國中,吳國的屯田事業也很發達,他在各郡縣都設置“農官”。甚至曾將部分地區分割並設置典農都尉的情況,例如“江乘縣典農都尉”和“毗陵典農都尉”。根據《諸葛瑾傳》記載,。新都都尉陳表曾和吳郡都尉顧承各率領數萬人參加屯田工作,陳表病死後,新都的工作交給了諸葛融。當然如果非要和曹魏相比,東吳屯田事業還是稍顯遜色的。


但值得肯定的是,劉馥主持修建的茹陂及七門吳塘諸堨,在宋朝時期還在被廣泛利用。由此可見魏國的部分水利工程,仍為百姓們創造了數百年甚至千年的便利。

瞭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