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人做错事往往是恼羞成怒而没有惭愧的心理和大环境有何关系?

观经济


人贵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一个人的美德!一些人做错事恼羞成怒而没有惭愧的心理根本原因是个人的品质修养和素质问题!自己做错事要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方向找原因而不是迁怒于他人!一味的粗暴行事只能是事与愿违、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最终身败名裂!做人要厚道,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人尊重!善待他人、厚德载物!



泰安方圆


不是现在,古往今来这种人很多,做错了永远也不承认错误,说白了就是有些人给惯出来的,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只能在家人和亲戚之间排怀,只有这些人能让他,在外人之间他不敢,没人惯着他,这种人说话作事总以试探你的底线,一旦碰到对手,比孙子还孙子,亲眼目睹过这种人,我家就有,深有感触,一个六十多岁的公公,张手打儿媳妇,头一个媳妇忍了,小儿媳妇立刻就翻脸了,跑回娘家去叫人,吓得这家伙调头就跑,几年不敢回家,这就应了那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只一次管终身,讲话作事总是我行我素,错也是对,根本不懂羞耻感


卢教练6


“做错事情恼羞成怒,没有惭愧心里”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做错事情为什么“恼羞成怒”?是因为他认为“是别人害了我”!

这种状态的形成原因,和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养育时,没有让孩子担当自己的责任有关系。

举个例子就会更清晰。

一个小孩在家快跑,不小心撞在桌子角上,小孩大哭,大人的做法常常是怎样?

大人常常用手拍打桌子:“你这个破桌子,怎么撞我宝贝头了,等一会儿我打它,宝贝你别哭了。”

想想这和桌子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我们从小要让小孩对桌子“恼羞成怒”。

想想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做事出错以后,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吗?会自己感到羞愧吗?

再有就是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人,本来是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确不去担当,通过狡辩、推卸、逃避等手段,让自己从中“获利”。

而那些踏踏实实担下责任的人,最后“吃亏”的现象。

比如老人摔倒,为什么很多人不敢上前去扶?大部分人内心都看不得老人倒在地上没人管的现状,但为什么不敢主动去扶?

就是怕遇到“没有担当”受害者心态的“老小孩”。

因为老人知道摔倒要去就医,就医就要花钱,如果儿女来了埋怨老人,不成熟的老人就想找个“救命稻草(是你害了我)”。

这种不成熟的“受害者心态”的人,在社会上太多了,所以形成了人性最基本的本能,还要拿来大讨论的话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心智的成熟成长需要学习。

祝你身心和谐,幸福快乐。

我是觉心悦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相关问题关注我一起深聊。



觉心悦境



易友20


一些人做错了没有惭愧心,不认为自己有错,缺乏廉耻不回光返照,向外追求找借口,希望把错推给别人,没有担当和负重勇气!敷衍了事做事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将人推之险地而后快,心胸狭隘容量极小,有错不改得理不饶人,所有这些来源跟家庭有直接关系,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从小都是让他满足占尽便宜,没有谦让概念,长大就是这样的人,大环境是有点关系,但完全不是这样的同一班级、小区、自然村完全不同,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都是说后天家里搞坏的,和大环境没关系,人无自察,天地日月同辉!


船夫2474


因人而异,这就和喝酒一样,酒量是练出来的。一个常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你说什么他也不恼(脸皮厚),反而是一些平时老实巴交的人做了错事会急赤白咧的解释一番,个人之见


1353835950



津城酒


这种人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的害怕,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想用这种恼羞成怒来转移别人对他错误的发现,实则是很狭隘的心里的表现。人的一生都会犯很多错,连正视的勇气都没有的人永远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


成都默默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往往静不下心来想想古人对待做错的事情时候的见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纪晓岚14


社会各阶层不断分化,导致逆反心理加重。一旦形成群体,在群体意识的扰动下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