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段读《金瓶梅》为好?

黄强黄不息


虽然人的悟性有高低之分,多数人来说,年龄越大社会经验越丰富,对人生的理解越全面、理性、客观和周全。所以说,读《金瓶梅》年龄越大越觉得好。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不易,才更能看懂人性。

读《金瓶梅》必须列宝剑于右,或可划空泄愤。
读《金瓶梅》,必须悬明镜于前,庶能圆满照见。
读《金瓶梅》,必置名香于几,庶可遥谢前人,以消此世情之恶。

说以上这些话的是张竹坡,这是张竹坡读《金瓶梅》中的几句感受,也是经典之语。

张竹坡是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生于康熙年间,年仅二十九岁就病逝了。可见张竹坡读《金瓶梅》年纪算是正当年。在古代男人结婚较早,一般十七八岁结婚,张竹坡这个年龄,早已成家立业,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这个时候的张竹坡读《金瓶梅》,看得不是作者写小说的手法、结构、框架,而是读的世故人情之味。

我小时候听说过《金瓶梅》,父母当然是绝对不让看的,说这种书特别不好,小孩子绝对不能看。长大后,阅读了好多书后,有了人生的阅历和经历,看透了一些人事,再读《金瓶梅》心中的感触很深。当然,还要感谢《金瓶梅》最著名的评论家张竹坡,对引导青年读者,起了领路人的作用。张竹坡的观点,也击碎了一些人《金瓶梅》恶毒的攻击。

关于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读法:

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有一篇《张竹坡闲话》和《金瓶梅寓意说》、《金瓶梅苦孝说》、《金瓶梅趣谈》、《金瓶梅读法》等,把《金瓶梅》方方面面的都评了一个遍。在关于评论《金瓶梅》的评论史上,有无可超越的地位。

张竹坡是怀着一颗慈悲心,去读《金瓶梅》的。

《金瓶梅》的故事大概,读者都知道了,不过写西门庆的一生,从做生药材生意的小户小家,最后走向县城掌刑的地位,可谓一步青云。在西门庆由一介白衣迈向县城公安局长的位置,怎样不步步的走向成功的,作者写得非常详细。在西门庆由商到官的过程中,又与几个女人纠缠。为了勾引潘金莲,西门庆费劲心思,西门庆如此奸猾,却不知王婆等着张网捕他。西门庆与几个女人之间的纠缠中,对他有情有义的,他枉然不顾,背叛他偷偷勾搭自己女婿的潘金莲,他视如珍宝。一向水性杨花的李瓶儿,倒对他一片真心,却不知被潘金莲背后暗害。其他女人,对他根本没有什么情感,他一死,纷纷出嫁了。正如《红楼梦》中写道的:“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金瓶梅》还重点写了看起来热切交往的十兄弟,看起来感情那么好,那么深厚。比如西门庆十分信任应伯爵,不论什么好吃的都给应伯爵留着。应伯爵没钱给老婆孩子买冬衣,守着西门庆“古都“着嘴不高兴,西门庆给他五十两银子,连欠条都不让打。在西门庆死后,西门庆热结拜的兄弟们,连三钱银子的吊唁钱都不舍得出。最后还是应伯爵过意不去,对常峙节他们说:

大官人没了,今一七光景。你我相交一场,当时也曾吃过他的,也曾用过他的,也曾使过他的。今日他死了,莫非推不知道?洒土也迷迷后人的眼儿,他就到阎王跟前也不饶你我。你我如今这等算计,你我各自出一钱银子,七人共凑上七钱,办一桌祭礼抬了去,少不得还讨了他七分银子一条孝绢来。

不知道为什么,读好多次《金瓶梅》,只这一段最为刺心,觉得作者的文笔真够毒的,把世俗人情刻画的如此让人心惊。人性真的像作者写得这么冷漠、冷酷吗?也许是夸张,也许是真有实情。在《金》中处处可以读到这样人世人惊心的文字。

正是明朝那个时期官场黑暗,民不聊生,黑白颠倒,人情冷漠,致使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和功利,没有一点真情。其实,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不过,书中也有几处温暖的地方,也有几个清正的官员,让我在读书中,体会到作者的慈悲心肠。

总之,年少时,根本不在乎这些世俗人情来往,等到中年时,才看得清人性的本质和本性。虽然《金瓶梅》刻画的入骨,毕竟太主观了。毕竟“人之初,性本善人性还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值得我们感恩和感动。,等中年时,阅读《金瓶梅》我觉得更好。

(西门庆剧照)


一串七珠读杂书


成年以后。

不是说《金瓶梅》中的色情描写有多大的害处。说实话,现在网络有多发达,大家心知肚明。电脑上随便会弹出广告,含有色情暗示的图片比比皆是,甚至连教室的多媒体也无法避免。

小朋友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即使不是故意,谁还没见过几张色情含义的图片、几个色情暗示的小视频?更不用说粗糙的色情描写文字了。

和那些图片、视频相比,《金瓶梅》中的描写毕竟是文字,远没有那么直接。它对未成年人的害处不是没有,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认为因为成年后再读《金瓶梅》,是因为它的除色情之外的描写,不管是情节,还是人物,以及社会背景、风俗民情的反映,都是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够理解体会的。

不主张小孩子看《金瓶梅》,不是怕有害,而是因为他们看不懂。


栖鸿看红楼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而相对于其他三部奇书,《金瓶梅》更奇,堪称奇书中的奇书,因为其中不但有许多青少年不宜的男情女事的描写,而且描写的尺度很大、笔触又深入细腻,故也颇多争议。那么,对于这么一部少儿不宜的作品,到底什么年龄段读《金瓶梅》,既可以正确理解,又不至于误读呢?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一是《金瓶梅》到底是不是一部健康向上的书;二是《金瓶梅》到底有没有文学价值;三是《金瓶梅》到底有没有社会意义。只有厘清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可以深入讨论什么年龄阶段阅读《金瓶梅》为好。

我们看第一个问题,《金瓶梅》到底是不是一部健康向上的书。关于《金瓶梅》健不健康,这就因人而异了,健康的人可以读出健康,不健康的人满眼都是不健康。当然,《金瓶梅》那铺天盖地的风月描写,确实让人一叶障目,带来一些视觉上的困惑。然而,当你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兰陵笑笑生绝非因风月而风月,并不是要以风月来吸人眼睛,这不是他的卖点和噱头,他在那些纷繁的风月描写中,并没有过多的重复,而且不是时时这样写、次次这样写,而是隔一段情节、隔几个章节这样铺陈一下,说明这种风月描写,是为推动情节而写,为挖掘人物性格、揭露社会阴暗而写,有其深刻的作用和意蕴。但是,阅读者如果只顾风月之此、而失人物和社会特点之彼,那么就真会“一叶障目”了。所以,还不单单是健康的人看出健康、不健康的人看出不健康这么简单,读者还得有自己的洞察,得出自己的体会。

那么第二个问题,《金瓶梅》到底有没有文学价值。其实,关于《金瓶梅》的文学价值问题,前面那个问题已经有所涉及了,作者用大量的风月描写,目的就是对人物的深入刻画,通过风月,刻画人物,揭露人性,把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自私和贪婪,在另一种非金钱物欲的场景,即情色的场景中揭露无遗,这既是兰陵笑笑生创作手法上的高明之处,也是他文学素养上的高深之处。同时,《金瓶梅》还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书名本来就是《金瓶梅词话》嘛,通过诗词的加入,点亮了小说前进的路径,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第三个问题,《金瓶梅》到底有没有社会意义。当然有,而且它的社会意义,是这部小说之所以伟大的关键。《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市井小说,写的是明朝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通过对山东东平府清河县一个开生药铺财主西门庆发家致富经历的描写,通过对西门庆如何欺行霸市、如何夺人财产、霸人妻女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生活的困苦。西门庆发财不过两端,一则买通官府,二则鱼肉百姓,这就是他的发财之道。然而,西门庆是暴发了,但因他的暴发而家破人亡的老百姓,却申诉无处、哭诉无门。兰陵笑笑生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虽然写的是血和泪,但他不过度渲染血和泪,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这些事情抖落给你看,没有意气,也无戾气,但读者分明能够感觉到脊背发凉。

那么,既然《金瓶梅》不是为风月而写风月,其风月便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面对如此波涛汹涌的风月描写,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因为对社会认知不够,自然难免为其所迷惑,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自然不适合过早阅读。窃以为,人在知命之年前后阅读《金瓶梅》是比较合适的,人到五十,经历的事多了,经历的坎坷多了,看到的社会丑恶多了,阅读起来便更容易理解,也不会过多地为风月所迷惑,便能更好地体会和思索《金瓶梅》真正的深刻内涵。


帝国的脸谱


我觉得有十年八年的工作经验,你再去读《金瓶梅》,会对小说里对社会的描写有更深刻的认识。



《金瓶梅》是一部对社会全景式描写的小说,尤其是对社会阴暗面的描写更加深刻。比如里面有西门庆远赴东京给蔡京送礼并认为干爹的场面,那是典型的买官卖官;里面有贪财害主苗青,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深夜给西门庆送银子的场面,是典型的贪污受贿;里面有蔡状元等两位官员在上任途中去西门庆家打秋风,西门庆除了银子,每人还送去一个青楼女子陪夜,这是典型的性贿赂。这些场面,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是认识不到它的深刻性的。



西门庆在清河县担任法院院长兼公安局局长,是一个官商兼具、呼风唤雨的人物。比如他为了强娶李瓶儿,找两个混混对也开生药铺的蒋竹山打了一顿并扭送县衙,这是典型的办假案。你想,不是在西门庆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的事例,其实你把《金瓶梅》描写的时代换成如今,把长袍换成西装,也完全能够严丝合缝。这就考验你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了。



我在《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一书里,有很多相应的分析,建议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和身边的现实对比一下,会有很多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