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水,第二故乡情结!(伞兵之家)

今年盛夏时节,广水市关庙镇梅庙村火了一把,该村高坡山下的稻田里,一幅由彩色水稻和绿色水稻组合而成的广水市标火凤、数字“1988—2018”及标语“兴我广水”扑面而来,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这幅壮景,既是勤劳智慧的梅庙人民向广水建市30周年奉献的一份大礼,又是空降兵部队老兵浓浓的第二故乡情结……




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兴我广水”全景图

强军备战 数千东北热血男儿结缘应山

1950年代,新成立的中国外部环境并不平静。为充分备战,中央军委决定从黑龙江省征集大量优质兵员,充实到空降兵部队。从1969年开始,连续几年,数以千计的黑龙江籍热血男儿入伍空降兵44师,与应山县结缘。

对于40多年前的入伍征程,现葵花药业董事局主席、原黑龙江省五常县红旗满族乡人关彦斌在诗作《空降梦·战友情》中这样写道——

40多年前一个深冬的早晨,

在白雪铺就的站台上,我们告别了家乡和亲人。

向南!轰鸣的闷罐列车日夜不停的飞奔,

在广水站的点名声中,我们走进了空降兵44师的大门。

从此,132团三连就成了我们永生的符号,

山中稻草铺成的地铺温暖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

部队为了锻炼新兵,一下火车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新兵们花了大半天时间从广水火车站步行至三里河军营。在东北大平原成长的新兵们从没见过应广公路两边的丘陵山地,讶异这里的地形,特别是对大山口记忆深刻。

新兵们来到应山时大多不到20岁,离家数千公里,思乡心切,刚开始很多人哭鼻子。他们对应山迥异于老家的生活习惯分外新奇,从牡丹江入伍、后任牡丹江市邮政局保卫部部长的李延山说,第一次看到夏家畈的老乡牵着一个头上长角的“怪物”时,吓了一大跳,在老家从没见过这东西,后来才知道这是农民的大家当、重要的生产工具水牛。

1969年的新兵入伍时,应山机场尚未竣工,他们是在随县完成的人生第一跳。那几年的东北籍空降兵服役时间普遍比较长,普通士兵都是5、6年,干部长达近20年,回去较晚的是44师原政治部副主任、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沈长春,1990年10月转业到农业银行牡丹江分行任纪委书记。东北兵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锻造、锤炼,留在部队的走出了原15军政委王守志,更多的则是完成保家卫国任务之后,以干部或普通士兵身份复转到地方重新奋斗,或从政、或经商,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

由于山河阻隔,东北老兵回到故乡后,除个别人与军营有所联系外,绝大多数与应山县、广水市处于失联状态,但他们仍在各类媒体上关注着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


从空降兵15军走出去的原济南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前排中)、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前排右)、原森林警察部队政委尹成富少将(前排左),在黑龙江和战友们在一起。


2016年6月,从空降兵44师走出去的李良辉中将专程到黑龙江看望战友时,到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了解响水大米种植销售情况。


空降兵原15军老军长李良辉(右)在黑龙江和空降老兵、大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延山(左)畅谈难忘的军旅生活。


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良辉中将(左)和李云起(右)一起畅谈难忘的空降兵生活


2018年4月28日,原空降兵15军政委王守志(左二),军长姚恒斌(右二)在黑龙江和战友合影。


原森林警察部队政委尹成富在任空降兵132团团长时,深入训练场地和战士一起训练,带头跳伞。这是他在帮助战士整理伞具,发表于1977年7月17日解放军报上。


2016年9月23日,原空降兵15军老军长、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良辉中将,为空降兵原44师130团直属炮连秦皇岛战友聚会题词:血脉相通,兵心依旧。


听讲雷锋叔叔的故事(摄于八一小学) 发表于1973年《湖北文艺》创刊号上


战地救护

孝行天下、东北老兵联系广水日渐活络

2007年9月24日,在原44师炮团二连当过兵的王凯和弟弟王锐拉着自制的“感恩号”房车,载着80岁的老母亲从家乡黑龙江省兰西县出发,赶向香港,他们计划途经湖北时,顺便回到老部队看一看。此前,“感恩号”周游全国,情动中华。

原44师宣传干事、后转业至黑龙江省绥化日报的主任记者李云起获悉王凯的计划,当即与本网记者联系,要求本网对这一孝心善举进行报道。2007年11月27日,王凯、王锐兄弟俩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翻过武胜关,到达广水。本网记者赶到大山口,迎接王氏母子三人及李云起。随后,空降兵部队举行隆重仪式,敲锣打鼓迎接母子三人。李云起这次是转业后30多年首次回三里河,看到应山城面目全非,他的心情也非常激动。

王凯回老部队了!通过媒体的报道,王凯、王锐兄弟俩的事迹不仅在部队掀起了感恩旋风,在战友之间、在东北老兵之间,也拨动了尘封已久的思念军营、回归第二故乡的心弦。

从2008年开始,东北老兵们或利用去南方办事路过广水回部队看一看,或结伴回广水小住一两天。但是,部队已经物是人非,有的在广水又没有熟人,老兵们回到三里河,很难进到部队里面,只能在外面感受一下部队和三里河容颜的的变化。

2013年9月的一天,1970年入伍到空降兵44师130团、后任黑龙江省五常市良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总经理的刘祥,利用到广州办事的机会,在广水下火车,叫了一个的士回应山。走到大山口,正赶上劈山修路,他对这座山太熟悉了,当即叫停司机,下车登高看了许久。在三里河部队大门,哨兵依纪不准进入,他就绕着军营围墙转圈,随后到应山城区看一看,吃个饭又往火车站赶。

随着年龄增大,战友中陆续有人作古,东北老兵们思念军营、思念第二故乡的情结日盛,很多老兵与军营以及广水市的来往日益密切。2010年,空降兵成立60周年时,葵花药业董事局主席关彦斌向15军献上20万元大礼。当年7月19日,关彦斌回到44师,受到时任师长景涛和政委陈国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2016年春,李云起带领十几个战友回到三里河,本网记者参与了接待;2017年春,李云起和老伴再次回到老部队。2017年国庆后,绥化老兵崔喜臣和老伴旅行到武汉,游览完黄鹤楼后,老两口又在长江大桥上走了一遍。当兵时,部队乘船到监利救灾,从长江大桥下面穿过,他一直想从上面看一看,这次遂了几十年来的心愿。随后,老两口赶到广水,在部队围墙外面远观军营。

可以这样说,没有王凯、王锐兄弟俩的孝心善举,就没有本网记者与李云起的相识,本网记者自然也不可能与东北老兵结为忘年之交,成为东北老兵与广水市加强联系的促进者和联络人。虽然记者与东北老兵年龄相差快到一代人,但每次见面或电话联系,都以兄弟相称。


2015年9月3日,葵花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关彦斌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邀请,到天安门广场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关彦斌1973年从黑龙江省五常县入伍,任空降兵44师132团6连班长。


关彦斌(中)回部队重温跳伞训练


2018年4月28日,葵花药业集团在哈尔滨举办改制20周年庆典活动。关彦斌代表葵花药业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赠小葵花1000万元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基金,关彦斌获得家乡五常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五常功臣勋章”。


王凯、王锐兄弟俩拉着“感恩号”房车从家乡出发


“感恩号”房车行进在应广公路上


时任空降兵15军政委王守志少将(左一)在15军军部迎接王氏母子

日久情深 有生之年助力建设第二故乡

近几年,东北老兵与广水市的联系更加活络,双方人员互访增多。2017年7月,东北老兵们邀请本网记者赴黑龙江旅行。一到牡丹江,听说第二故乡来人了,老兵们齐聚欢迎,崔喜臣接大家去他家吃饭、唱歌,原44师文艺兵、后任海林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的李洪泉为大家离开黑龙江饯行。

牡丹江籍老兵李延山带领大家游览宁安市境内的镜泊湖时,记者发现水稻是当地种植业支柱,稻田文化打造也有声有色。

近年兴起于各地的稻田文化建设,都是以彩色水稻种植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观光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2011年6月,宁安市投资2700万元,高起点建设渤海稻作文化主题公园,打造集景观、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区,让游客感受稻作文化,体验田园生活。2016年5月,五常市中国稻田艺术团队在当地为恒大集团创作出稻田艺术3D粮油广告,整幅作品占地70亩,将设计效果完美的呈现出来。

看到这些新奇的事物,记者当即萌生这一念头:能不能在广水打造类似的稻田文化?关庙镇梅庙村一条冲畈旁边有一不高不矮的山,俯视效果非常好,适合打造稻田文化景观区。老兵朋友们说,完全可以,广水属于丘陵地形,做出来视觉比黑龙江的平原效果会更好。老兵朋友们还表态说,虽然他们不做农业,对彩稻种子这一块不熟悉,但可以找朋友们想办法。

2017年国庆前夕,复员后任哈尔滨检察院处长的空降老兵陈志毅和同连队的刘祥等战友们回应山,李云起请本网记者提供方便。这群从未谋面的老兵到达应山后,记者安顿他们吃住,并带领他们车游三里河、应山城,老兵们连呼:“变化太大了,变化太大了。”

刘祥尝试着对记者说,当兵时在应山有一个朋友,去他家吃过饭,但40多年从没联系,现在连对方名字都忘记了,只知道他姓毛,其父当时任应山县委副书记,很想找到他。记者据此多方打听,查清了他要找的失联40多年的老朋友是现在青岛工作的原应山县委副书记毛凤延的儿子毛立辉。刘祥当即与毛立辉通了话,双方都非常诧异、非常激动。

刘祥此次三里河之行,不光排解了思念军营、思念第二故乡之苦,还在本网记者的帮助下找到了老朋友,这令他非常感动。记者表达梅庙想种彩稻想法,刘祥十分爽快的答应:他不光包了种子,还要提供创意支持。梅庙村干部听说种子有保障后很兴奋,当即与刘祥见了面,刘祥动情的对大家说:“广水是我们东北老兵的第二故乡,第二故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第二故乡出彩了,我们脸上也有光。”

今年清明过后,记者收到发自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两袋子东西,打开一看,是80斤彩稻米,心里当即一紧:是不是彩稻种没戏了?记者给刘祥发去信息:大哥,是不是彩稻种难搞,才搞的米啊?刘祥不久回信:是手下人办事不上心,老弟等着吧!

到了4月底,彩稻种子迟迟没有着落,但梅庙要种彩稻的风早就放出了,广水市主要领导都知道这件事,梅庙村干部和本网记者心急如焚。

正当大家认为今年种彩稻彻底玩完的时候,5月3日,记者终于收到了40斤彩稻种子。刘祥说:“不要谈钱了,彩米大哥送给你吃,彩稻种给第二故乡30年市庆随礼。”而此时,梅庙稻秧基本插完,彩稻都是补插在已插完秧的大田里。

6、7月份,献礼广水建市30周年的“兴我广水”全景图铺陈于梅庙村高坡山下,梅庙彩稻种植一炮打响,该村稻田文化景观区初具雏形。

事实雄辩的证明,东北汉子刘祥靠谱,空降老兵刘祥靠谱!

靠谱的何止刘祥?三里河,应山县,广水市,已沁入东北老兵的骨髓,他们对第二故乡的挂念,与岁月同进,历久弥深。

曾在44师当过兵的哈尔滨杂文作家苏衍坤写了一首与战友们共勉的《莫忘应台山》——

应台山不高,

三里河不深,

但三里河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血缘,

应台山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军魂。

应台山不高,

他从太行走来;

三里河不深,

他向长江奔去。

我们是打过长江的四十四师,

我们是威震太行的二十六旅。

话抗日,百团大战,我们让日寇胆寒;

说解放,淮海战役,我们歼灭了黄维兵团;

讲援朝,五次战役,我们让美国人坐下来谈判。

六七十年代,

我们这一代来到应山,

三里河畔学会了跳伞。

几十年来,

我们陆续奔赴民族复兴的各条战线。

论今朝,

不论是将星闪闪,

不论是商海鏖战,

不论是快乐种田,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兴奋点:

应台山、三里河让我们一辈子梦绕魂牵。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宪奎(左二),“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杨旸博士(左一),五常市委书记张明清(右三),在五常市良农水稻种植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总经理刘祥(右一)陪同下考察五常大米种植情况。


刘祥和他的杏花山庄


刘祥(左二)在良农总部和来访的广水市杨林沟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三(右二)会谈


回三里河的黑龙江空降老兵们

在夏家畈与老乡们交谈


2016年3月,黑龙江空降老兵们

回三里河部队“探亲”


2017年7月,本网记者受黑龙江空降老兵们之邀赴黑龙江旅行,原空降兵44师文艺兵、后任黑龙江省海林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的李洪泉(右三)在威虎山故乡为大家饯行后合影留念。左 一为崔喜臣,左二为李云起,右二为李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