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當如是也,契丹大汗耶律阿保機的彪悍人生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一劇曾火遍大江南北,講了一個契丹大英雄蕭峰的俠肝義膽、愛恨情仇的風流韻事,蕭大哥的事就發生在一代草原猛汗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國時期。

縱觀古今正如古云,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代雄才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就是稀裡糊塗的降生於那個亂世,其出身當然也不簡單,他原是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今天內蒙古赤峰巴林左旗),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生母宣簡皇后蕭氏 ,那是名門貴族,絕非一般草根。

時勢造英雄,阿保機同志出生時也確實挺不幸,正好趕上了另外七個部落貴族之間的權力爭奪戰,耶律阿保機的祖父不幸戰死,父親和叔叔伯伯們在被逼無奈之下也只得出門避禍。而耶律阿保機的祖母將他藏在別人的大帳裡,因此他才能躲過一劫,留得性命。好在後來他的伯父耶律釋魯掌權擔任於越(相當於契丹的宰相)一職,耶律阿保機也開始受到重用。



據《遼史》記載,阿保機自幼聰敏,才智過人,機勇善射騎,明達世務,成人後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身體魁梧健壯,胸懷大志,擱到現在這大體格子鐵定了奧運冠軍的料。從此就開始了剽悍的人生。



後來在其伯伯麾下組建侍衛親軍。憑藉這支精銳武裝,阿保機迅速崛起。阿保機稱帝后,圍繞著老大的位子產生了新的權力鬥爭。首先發難的是耶律阿保機的弟弟們,史稱“諸弟之亂”。

公元911年,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聯合起來準備起兵造反。但不慎走漏風聲,耶律阿保機提前得到消息,兵不血刃平了叛亂。或是念及骨肉親情,耶律阿保機不忍心殺掉自己的兄弟,殺馬宰羊盟誓後便赦免了他們,實際歷史上他弟弟們捱了板子還是可能的。

權利誘惑實在太大,一般人抗拒不了,再一次耶律阿保機的對外征戰中,他的兄弟們又反了。耶律剌葛率軍在耶律阿保機回返時攔住他,逼迫他重新召開可汗選舉。無奈之下耶律阿保機只得答應,但結果卻出人意料,阿保機繞道回去再次當選契丹可汗。

公元913年,耶律阿保機的兄弟們先是擁立耶律剌葛為汗,然後又企圖劫持耶律阿保機,逼迫他參加可汗改選大會。結果陰謀再次洩露,耶律阿保機與他的兄弟們這樑子算結下了,於是大家這次玩真的。

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內戰之後,耶律阿保機取勝,但是戰爭對部落的傷害極大。當本部落的反對勢力平息後,契丹其他七個部落的反對勢力仍舊存在,他們以恢復舊制為旗號,強迫阿保機退讓可汗之位。這時阿保機審時度勢只好先交出旗鼓,答應退位,然後以退為進,設下計謀。他對眾人說:“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屬有很多漢人,我想自己領一部治理漢城,可以嗎?”各部都同意了。到了屬地,阿保機率領漢人耕種搞經濟建設,當地盛產鹽鐵,經濟發達,阿保機採納了妻子述律後的計策,派人轉告諸部落的首領:“我有鹽池,經常供給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鹽方便,卻不知鹽池也有主人,你們應該來犒勞我和部下。”眾人覺得有理,便趕著牛羊揹著酒來了,誰知中了阿保機的圈套。阿保機早已佈下伏兵,就等大家喝得爛醉時,將各部落的首領一鍋端。這可能也是歷史上少有幹成的鴻門宴。



貞明二年(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稱帝。 率部建都城皇城,即後來的上京,京中建孔子廟、佛寺、道觀等。立國後,漸以宗室為南府宰相, 制定法律,頒定官爵位次。設立迭剌部南北二院夷離堇,成為後來的定製。又命人制契丹大字, 至今,俄語發音稱中國仍為“契丹”。

稱帝后也沒閒著他率部東征西討,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天顯元年(926年),為向東發展勢力,阿保機又東征渤海國。不久統一渤海全境,阿保機將渤海改為東丹國,意即東契丹國。讓皇太子耶律倍任東丹王,管理東丹事務,此時,阿保機就將勢力擴大到了渤海沿岸。阿保機又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置官府,實施實際管理,向北殺到了烏孤山(今蒙古國肯特山),最西到達了今阿爾泰山一帶。開疆拓土無數,雄霸草原戈壁。



天贊五年(926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阿保機在出徵渤海回皇都途中病逝於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終年55歲。諡昇天皇帝(一作大聖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