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岛登陆战中,占尽优势的美军为何每天只能推进400米?

1943年末,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制海权。美军运用“越岛”、“跳蛙”战术向当时日本的国防圈纵深挺进,以往不可一世的日联合舰队几乎没了还手之力。

然而在塔瓦拉战役中,短短5天美军就伤亡了3000多人,一方面是因为日本陆军的拼死抵抗,更重要的是美军在两栖作战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在随后的马绍尔群岛战役中,美军重点放在了军种间的配合协同上并获得最终胜利。马绍尔群岛丢失使得日本高层惊恐不已,而随之而来的马里亚纳群岛更是不容有失,因为这里是当时日本构建的“绝对国防圈”的核心,是阻止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大战略要地。一旦此处被美军突破占据,日本本土就将受到轰炸威胁。



因为当时日本海军的优势已是荡然无存,所以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决定由陆军。然而当时的其陆军主力在中国战场尚且还是艰难维持,也只能硬着头皮从中国东北抽调了2个师团的关东军。这样拆了东墙补西墙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关东军从鼎盛时期的15个师团最后只剩下4个成了一个空壳,(这也解释了为何向来精锐的关东军在苏联人的进攻下会崩盘的那样快)而马里亚纳群岛的日军就达到了7万多人(塞班岛4.3万人、关岛2万人、提尼安岛8000人。)

紧接着日本又整合了剩余的海军力量组成第1机动舰队,并由经验丰富的小泽治三郎担任司令,舰队搭配航空兵准备进行殊死一搏。此时,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美尼米兹也组织了一支舰队。这将会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作战规模空前强大的一次决战。



1944年6月15日美军开始进攻塞班岛,而日本方面出动了9艘航母和当时所有可远航的舰艇并配有舰载机400多架,战斗刚开始便有了决战的架势。首先,由于日舰载机没有装甲所以其重量轻,飞机的续航半径超过700多公里。而美军舰载机只有500公里,尽管性能更优越也只能干着急。其次,虽然塞班岛周围有美军15艘航母另有舰载机900多架,实力上比日本高出一大截,但其必须执行的是确保登陆部队安全不能贸然出动。然而,处于劣势的日军急于速战速决率先起飞进攻,美军飞机也立刻进行拦截。因为太平洋战场前期的激烈战斗导致日本的老牌飞行员大量丧生,以至于日本飞行员青黄不接,其后期的空战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再加上美军新配备的高射炮弹极大提高防空能力。一天里就击落了日军的200多架日本飞机,而己方只损失了23架,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更要命的是日本的旗舰“大凤号”航母也被美军鱼雷击沉,在同一天“翔鹤号”航母也被击沉。据统计直至战斗结束,日军有3艘航母被击沉,舰载机也被击落了380架。经此一役过后,日本海军再无一战之力。



然而在另一个战场上,海滩登陆的美军却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尽管美军是配有新式的喷火坦克对付日军修建的地下碉堡,但却忽略了日军预先设置的大量火炮,美军在登陆塞班岛的头一天就在滩头留下了2000多具尸体。到了夜晚,岛上的日军还组织了规模不小的反冲锋,好在美陆战队员有所准备发射照明弹同时呼叫舰炮支援,很快将其消灭。第二天美军选择了稳扎稳打的方式进攻方式:呼叫炮火或是使用喷火坦克,虽然每天只能向前推进400米,但其伤亡显著减少。在7月7日美军占领全岛。

在此次塞班岛的登陆战中,美军伤亡虽大大低于日军但还是足够引起高层的关注。当然通过此次战役,美军意识到了充足的炮火准备及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必要性。尽管有时推进的速度不快,但却能有效的降低部队的伤亡。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美军在后来的攻占提尼安岛登陆战中用时不到9天,伤亡人数不足2000人,相比于塞班岛比较轻松的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