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温度传感器芯片下线,微商还是老老实实去卖洗发水吧

日前,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8寸MEMS研发中试线(简称“8寸线”)生产的500多万颗温度传感器芯片顺利下线,第一批9万颗芯片以99.74%的良率提前三天送到客户手中。这些芯片将作为核心部件组装到红外线体温计中,投放到战“疫”最前线,

这也意味着温度传感器将得到充分补给,结束自春节以来的供应紧张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红外线体温计、防护衣等防疫物资紧缺,作为红外体温计的核心器件,红外温度传感器也面临巨大的缺口。

2月1日,担攻坚任务的8寸线设备工程师队伍迅速集结,全部在沪人员即刻到位;外地人员尽快返沪并开始必要的14天居家隔离、居家健康观察,争取尽早复工;确因实际困难无法到岗和返沪的员工,也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从技术操作等方面全力支持复工。

据介绍,温度传感器芯片是一个需要38台主力设备和120多个步骤的复杂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对设备状态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任何一个设备或步骤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制作流程的失败或停滞。同时,温度传感器芯片结构精细、设计严格,一个亚微米大小的颗粒就会毁掉整个芯片;薄膜生长时出现几纳米的厚度偏差,就可能导致几十万颗芯片的报废。

有一次,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自动流片,工程师曹兴龙打开设备外壳,在同事的配合下,钻进机器背面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手工装卸。维修中稍有失误就会导致碎片产生,甚至损伤设备,操作的紧张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凭着沉着冷静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曹兴龙圆满完成任务。

通常,半导体生产厂的设备工程师只需掌握一种设备的操作技能,而8寸线的设备团队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互帮互学,线上的每位工程师都能熟练维修、操作多种设备。

在生产人员无法全部到位参加生产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平时练就的基本功派上了用场,他们义不容辞地当上了生产操作工,同时把积累的生产技能及时传授给赶来“参战”的其他员工。

在到厂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团队完美配合,及时排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故障,昼夜兼程,有力保障了整个生产线的稳定和通畅。

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6万台,手持式测温仪55万台。

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以额温枪为代表的手持侧温枪需求远超预估,朋友圈各类微商腾空出世,“价格翻涨,一枪难求”成为常态,原本一台零售价100多元,到达最终用户手上可能就达到了500多元甚至更多。而这些需求反映到供应链上游,在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下,缺货涨价被放大,其中以手持测温仪中的重要元件“温度传感器”最为疯狂。

但市场上所谓的现货价格(仅指常见的TO-46封装),截至上周末已经飙到了:人民币40+(隔一手),60+(隔两手),80+(隔三手),100+(隔n手),而原本原厂直接出来的货成本(含税)仅在个位数。

当前,8寸线生产的500多万颗温度传感器芯片下线,这也意味着500多万测温枪即将被生产。随着疫情逐步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一枪难求还会持续多久?温度传感器还会继续疯狂吗?

潮水散去,疫情平稳,这场由手持测温仪引发的疯狂或将终止。希望最终,朋友圈微商还是老老实实去卖洗发水,而真正用传感器的终端,能以合理的价格拿到传感器,并用到产品上,不再为寻找传感器发愁。



我们没有红外传感,但有测温枪配套的屏幕,有需求欢迎私信回复: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