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三星崛起》将怎样揭示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历史?

cnBeta


目前同时在使用iPhone Xr 和 Galaxy Note 10+ ,对于两家企业的手机产品来说,我的体验是:各有千秋。实际上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还是电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差异并不会太明显,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产品的场景通常是固定的。

手机的用户,最多不过是喜欢拍照,爱玩手游;平板的用户,最大的场景应该是追剧,刷视频;电脑用户相对更加复杂,但是购买超级本和购买工作本的,场景无非就是一个注重办公,一个注重生产力。不过三星和苹果两家科技企业的巨头,相互竞争数十年到现在,依旧有一些故事可以供大家回味。我这里以个人角度讲一讲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

企业形态有本质的差异


了解三星的人,或多或少都应该知道,三星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该被称为韩国的“国企”。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三星集团的家族与韩国政府首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三星而言,本身就可以拿到比其它企业更多的资源,自然也才能够将业务涉及到金融、保险、生物、基建,甚至是军工和核能。因为用任何私企来跟三星做对比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包括苹果。

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三星电子,而不是三星集团。三星电子,本身起家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日本企图使用日元在国际市场挑战美元霸权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决定放弃日本,扶持韩国,因此三星在当时自然也成为了重点扶持对象。才会有现在三星电子在屏幕、内存、闪存、处理器、基带、光学传感器、电池、机械结构、机身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全球有,且只有三星电子,可以在不借助第三方供应商的力量的情况下,自己生产制造手机。所以三星在电子产品方向走的,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自己不仅仅可以设计生产手机,并且还可以做零部件方面的供应商。OLED屏幕、存储芯片,全球第一;处理器代工和光学传感器全球第二。


苹果则恰恰相反。实际上苹果在早期,也就是当年正式开始量产Apple II,一直到iPod产品线,苹果也大都是自己修建工厂进行生产。真正的改变,是在1998年现任CEO蒂姆库克加入苹果之后开始的。当时乔布斯也刚刚回到苹果,苹果公司在当时已经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产品线很多(相机、打印机都有),但是缺少爆款,库存大量积压,自建工厂导致企业负担很重。乔布斯砍掉了不赚钱,没有前景的产品线,并且推出了iPod音乐产品,才将苹果拉回了正轨。
真正的转机,来自于2007年发布的iPhone,苹果称为智能手机领军企业。但是在iPhone发布之前,乔布斯本来打算自己建厂进行生产(本身是个偏执狂,对产品要求严格),但是被负责供应链的库克阻止,转为外包模式。苹果在全球寻找代工厂商,只要可以保质保量生产出产品,那么苹果就会源源不断提供订单。


因此苹果走的方向,其实是外包合作的模式。从iPhone开始,到现在从手表到电脑全部采用外包模式进行生产。苹果大大减轻了制造链条上带来的负担。对于苹果来说,只要抓住上游的技术研发,依旧最下游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就可以控制产品的定价权。掌握了技术研发实力,就决定了用户体验;掌握了定价权,就决定了企业的利润。

冲突与合作持续至今


实际上大家可以发现一个事实:三星是唯一一家从功能机时代顺利过渡到智能手机时代,并且保持着市场领先的企业。从功能机时代的三星AnyCall滑盖手机,到现在的Galaxy系列机型,手机市场一直都有三星的身影。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一直都将苹果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来看待,因此双方的冲突才绵绵不断十几年时间。

双方的第一次冲突,是三星在手机设计上抄袭苹果的问题。在2010年三星第一代Galaxy手机发布之后。苹果惊讶的发现,第一代Galaxy手机,无论是从外观还是UI界面的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操作逻辑上来讲,与自家的iPhone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苹果在当时考虑到三星本身也是自己重要零部件的供应商,因此向三星提出了专利授权的方案,三星付钱给苹果,就可以继续使用现在的设计。但是三星并没有妥协,而是一直与苹果在打官司,并且在欧洲起诉苹果专利侵权(北美、欧洲、大中华三个地区,三星和苹果都相互进行了专利上的摩擦),最终在2018年,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



双方的第二次冲突,是关于苹果A系列芯片代工的问题。三星本身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之一,很早就开始从事手机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实际上从第一代iPhone一直到iPhone 3Gs,苹果使用的也都是三星生产的芯片。一直到2010年iPhone 4发布过后,苹果发布了自家的A4处理器,但是代工厂商也是三星。
此时的问题就在于,苹果一边使用三星代工生产的芯片,一边与三星进行冲突。并且三星在代工A系列芯片的同时,也开始偷学苹果芯片的设计用在自家的猎户座芯片上。因此苹果打算寻找另外的代工厂商进行生产,被三星用各种专利侵权威胁。此时苹果找到了另一家代工厂商台积电,台积电派驻专家到苹果总部,用了两年时间,硬是绕开了所有三星的专利,在iPhone 6s开始,苹果逐渐将订台从三星转移到了台积电。

除了上述的两次较大的冲突之外,苹果与三星在宣传方面也是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三星每年都会针对iPhone在功能方面的保守拍摄一些广告,从最初嘲讽iPhone需要排队购买,到后面没有OLED屏幕,之后是没有快充,最后到嘲笑iPhone X的刘海屏;而苹果这一边也经常拍摄短片,嘲讽三星手机在系统上面的卡顿、不安全等等。

未来竞争依旧激烈


三星和苹果,前者是目前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后者是全球利润最高的手机品牌。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的冲突,一直到智能手机市场洗牌完全结束,只留下两三家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出现为止。


从2019年全球手机型号的出货量排名来看,苹果之所以每年那么赚钱,是因为出货量前十名的机器中,有5款都是iPhone,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苹果每年推出的机型很少,但却每款都是市场的爆品,而且是以均价700美元售出的爆品。

三星虽然是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但是全球销量前十名的机器中,三星上榜的全是售价在2000元以内的千元机器,Galaxy A系列和J系列。而三星自家的期间Galaxy S和Note系列并未上榜。因此不难看出来,三星手机虽然数量大,但是多数是不赚钱的中低端机器,这一点跟小米的销售结构很相似。
那么大家都知道,手机进入今天,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谁能够赚到钱,谁就可以活到最后。而赚钱的唯一路径,只有做高端机器和旗舰机器。那么对于三星来说,想要稳住行业老大的位置,必须要把自己的旗舰机器变得与iPhone一样拥有竞争力。除了手机市场之外,三星要做的,更多还应该是在生态方面的完善。iPhone之所以可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核心不是像三星那样装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功能,而是在用户的核心体验上做到了最优。比如说系统的稳定性,交互的流畅度,软件的丰富程度。这些东西,除了苹果之外,在安卓阵营还没有厂商可以解决,无论是三星还是华为。因此,虽然大家都有手机、手表、平板、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等产品,但是也只有苹果可以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因此三星在未来不仅仅是要在硬件上面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无论是最好的OLED屏幕,还是1亿像素的传感器,或者现在开始发展的折叠屏手机。更重要的是在系统方面的优化,实际上三星也开始在改变,今年最新的One UI 2.0,从设计到交互上面都变得非常舒服。希望三星在系统和软件方面,之后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惊喜。这句话同样送给华为。


PM宋先生


多年来,三星和苹果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者,它们都密切关注彼此的的战略和运营状况。 即将在下周出版的新书《三星崛起:韩国科技巨头旨在击败苹果和征服技术的内幕》 承诺,两家公司在跻身全球智能手机行业之巅时的竞争都将引人关注。这本书将于3月17日出版。

三星和苹果之间的竞争长达数年。据悉,三星一度将苹果当成“1号公众之敌”,三星在某一时刻采取了行动,用卡车将大量苹果运送到各个办公室。然后,随着公司与iPhone展开的智能手机之战日益激烈,员工被鼓励咬一口苹果。咬一口苹果的实际行为代表着永无止境地寻求打败苹果。书中援引了三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话:“我们有一个目标:打败苹果。我不是在开玩笑。”

《三星崛起》的内幕故事是基于《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和《时代》等媒体对三星的报道。该书基于对数百人的采访,《每日邮报》在周末采访了其中的一位专家。这段讲述了艾伦 · 德杰尼勒斯在主持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在三星手机上拍摄的打破记录的名人自拍照,这在三星公司与苹果的斗争中表现出一种高水准。(有趣的事实:三星不得不教艾伦如何使用Galaxy手机。)

根据摘录,这是一本商务书籍,不过书中涵盖了大量轶事。例如在三星公司的一位高管品尝了一瓶标价为95美元的红酒并冠以Galaxy的名字之后,三星决定将其手机命名为Galaxy S。他认为这个词带有一种奢华的气息,三星随后也在S系列手机上大获成功。


cnBeta


我觉得竞争是好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至于三星手机打败苹果,还是苹果战胜三星我不关心,在我看来不过是安卓与IOS之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