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十五章,事理,讲了什么?

红林主人


没看过红林悟道。刚好正在读《韩非子》,所以可以谈谈《南面》。

《南面》论述君主治国的几项原则。一丶明法。通过彰明法度,以制大臣之威,使他们不能违法专权,假借忠心而"惛主坏法"。

二丶责实。君主对臣下的言论和行动要循名责实,考察其功效,不致被假象迷惑。

三丶变古。君主应因时变法。

君主对人臣既要追究有言之责也要追究无言之责。有言之责指说话不负责任,花言巧语无从验证。无言之责指的是遇事不表态,以便保持其地位。臣子既要负起说话的责任又要负起不说话的责任。关于办事功效的计算原则。名义上得利,自以为有功,而实际耗费巨大,不但无功,反而有罪。

法家主张"法不阿贵"丶"绳不挠曲"相较于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法家维护专制极权统治,以"术"驭人,则是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


不着急爱国学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十五章 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要知事道,知道如何才能成事。事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掌握规律之前要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深入的分析,这是唯一的办法。这一点对于现在的社会尤其重要,农业文明时代,我们暂且能按时光的速度生活,按节气耕作,工业时代,由于交通工具的发明,我们也能暂且按时光的速度的生活,但在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光的速度,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切事物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过去传递文件还取决于交通工具,而现在几乎是光的速度;过去,是人等计划,而现在是计划等人。

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以我们人脑现有的能力再去全面深入了解事物就显得过于困难与无助,也许未来AI可以完成。当然,人还是事物的主体,有天然的选择权,可以拒绝现代社会隐身于野,也可积极进取溶入这个社会,就看个人的选择了,但就现在的发展趋势看,隐身于野也逃避不了现代文明对自然的侵蚀。就财富而言,造就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就技术而言,造就了社会的信息差距。按理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获知信息的能力应该更容易手段更强,可技术的发展速度远高于人们的获知能力,再加上资本的助力,以至于我们对新出现的技术名词根本听不懂,也看不懂,对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商业行为,这简直是用AI对抗普通人,结果普通人被害的惨不忍睹。

回到韩非子的世界,其实也是一样,事物的全面与真实对抗君主的盲目自大,其结果也是被害的惨不忍睹。

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教训而得,都是付出过惨重代价的结果。我们只能一遍又遍的去试,结果几乎是无意中碰到的。无数次的失败,才让我们知道“小锅是铁打的”,君主不知事道,结果就是反受其害。只有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才会明白一些道理。所以韩非子说“知此者,任理去欲”意思是懂得这些,就会顺应客观事理,去掉主观欲望。就这四个字“任理去欲”,让人类走了几千年,往后走还是这四个字,即使人类走出了太阳系还是这四个字,因为环境是客观存在,适应才是人类的智慧。

“任理”是“去欲”的前提,因为明白了客观事理,知道了事物发展规律,一切欲望与贪婪都是苍白无力的。犹如揠苗助长一样,结果都是害自己。对于应该不应该去做这件事,韩非子的策略很简单“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意思是做事有个原则,就是算来利益多、代价少的,就可以做。多么简单的办法,这绝对是现代商业最基础最经典的投资原则与标准。而且这个原则与标准绝对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毫无欲望与贪婪在里面,就和种庄稼一样,遵循的是经济规律与商业规则。

【知此者,任理去欲。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

在企业管理中,日常生活中,“任理去欲”应该是我们做事为人的指导原则。管理企业与日常生活,都是各种事情的组合,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我们必须要按每一件事情的内在逻辑与要求行事,切不可妄为,自以为是。作为公司,赢利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企业的责任,赢利说明企业经营正常,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经营原则就是“计其入多,其出少”,只这样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