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一个充满争议的女人,喜欢的称她为诗人,讨厌的称她是“流氓”!你怎么评价?

楼上娄底人


我是一个写了二十多年诗歌也没啥名气的自称的诗人,也算是吧。说这些只是想说明,我对诗还是有点发言权,和有一点点专业的。

诗坛绝对是乱,也算百家争鸣吧。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余秀华的诗还是不错的,有艺术价值和深度。人不怎么样,我是说长相,我看她的诗很欣赏,但一看照片,我深刻理解她内心的痛苦了。

你说人家流氓,你流氓一下我看看,你能流氓到人家的境界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再说,她流氓是有条件,人家自身条件好,出不了啥大事。你要是个美女,乖乖,你耍她这样的,你诗没红,估计人先红了。

所以,那些读不懂诗的,不要瞎BB,那些吃不到葡萄,说酸的,全滚蛋。余老师的诗不是你们用一个流氓就可以玷污了。时代会证明一切,时间也会,起码我就比较欣赏她的诗还有她的性情她的勇猛。

不服的你也耍一下看看嘛!


大和尚演果


我以前从没有读过余秀华的诗,因为我对现代诗词都不感兴趣,现在听说了她的一些事情才搜出来读了一首她的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读过诗之后,我觉得这首诗挺好的,并不像别人说的很黄,很龌龊,在我看来这首诗是她的心境的体现。

我认为一点不黄,看似是情诗其实也是也不是,虽然有很多个睡你,但是除了睡你之外,也找不出其他涉黄的词语,我看只不过她是用词大胆了一些,其实呢有些人内心的想法兴许比她更大胆,她只是用声音大声喊了出来而己,其实挺好的!

她也许经历了许多事,全是消极的,负面的,因而她的诗里也是有种情绪在里面,但是她兴许在追求一种灵与肉的融合,还有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吧!

我很久没有看现代诗了,余秀华的诗也只看了这一首,自己感觉还行,凡事存在总有存在的理由,她的诗至少让诗坛泛起了一丝涟漪,让我这个不喜欢读现代诗的人也有兴趣,去搜出来看看。


初夏思夏爱华夏


我心目中的余秀华[心][心][心]

♥路过横店

横店

这个地名的指示牌

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仿佛被这两个字点了穴

我的心跳瞬间漏了半拍

这个横店与天下很多的横店

完全不一样

只因为这是余秀华的家乡

我好像看到了

一个普通农妇

一个脑瘫患者

她摇摇晃晃走在小路上

后面跟着名叫的小巫的狗

她并不看向我

她只看着野地上的小花

和正在成长的庄稼和稗子

这些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好像与她无关

细雨飘落着

如同她撕碎的悲伤

和着泥土的腥味

扑面而来

直抵我层层设防的心脏

一下子

就温热了我的眼眶

一排一排的房子

哪一栋是把她囚在横店的家呢

她在暗淡的屋子里

在自己无望的残疾里

在缺少爱情的寂寥里

看向屋外的艳阳

她的心早已经逃向远方

穿过了大半个中国

去追寻自己狂热的梦想

月光落在她的左手上

她用自己生命的重量

把刻骨的疼痛转化为诗行

灵动地画出了内心的模样

于是她自由了

她遇到了杜先生

遇到了胡涛

遇到了很多很多喜欢她的人

她喝了酒

热情恣肆了起来

她的心像花儿一样打开了

因此心里洒进了阳光

路过她的横店

一种强烈的震撼无法阻挡

她用一个意象

和自己的坚强

把这个横店

与别的横店区别开来

这个她一再想要逃离

和背叛的故乡

却成了一个传奇

成了我心中强烈的信仰





独行侠


很久没有读过现代诗了,自幼读的都是巜诗经》巜唐诗三百首》那些古诗词?一直都以为,好文章都被前人写完了。现在诗都不怎么样!

关注余秀华,是因为某位自以为是的诗人,在头条上骂她,把余秀华说得一无是处!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专门关注了余,并搜出来她写的诗歌仔细的读了一遍,她对语言的组织能力真的很强大,一下子就被她迷住了!因为我也是农村的,也和她有一些相同的经历!同是天涯沦落人吧!特别的关注了她!只是后来,她一些骂人的话,骂人的视频,有点让人无语!想想她痛苦的前半生,思想有些偏激也是应该的,善良的人啊,别去伤害她了吧!你不喜欢,可以视而不见!


杨杨老妖


《色解唐诗,意欲何为?》多日前,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我坐在家里的客厅喝茶,顺手打开手机,在翻看《今日头条》上的內容。一则消息让我生气,主要是余秀华色解了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饱经沧桑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我上小学时知道的。感谢当初语文老师的精彩解读,为我后来爱好文学写作,提供的精神营养。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网红诗人余秀华在公众号上色解唐诗的內容,因其不堪入目,原话想必令许多文友所不嗤。然让我困惑的是,当下的中国诗坛,既然余诗人名利双收,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到了江女(郎)才尽?还是另有企图?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受我敬重的。我读过她的部分作品,佩服她身残志坚从事创作的勇气。从某些方面来说,余秀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她的色解恶搞唐诗的做法,确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盛名之下的余秀华老师,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应懂得什么应该尊重,什么值得敬畏!不必哗众取宠,变成自取其辱;不要画蛇添足,歪曲唐诗。我是一个业余诗歌爱好者,在今后望能读到余秀华老师,更多闪光的句子,或者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作者:刘涛)


刘诗任



初次了解余秀华还是早些年在网上看到她写的一首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乍一看这么露骨的诗歌名字让人内心颇为震撼,如果不去看内容的话很容易误认为是黄段子,但读完整首诗歌后发现她所表达是一种干净而又美妙的情感。也是因为这首诗歌就一关注这样一位才华不凡的女子,看了很多有关她的报道和她的作品。去年还看了一本余秀华写的自专体小说《且在人间》,总体感觉这是一位有追求很励志的女人。


至于余秀华成名后引起的各种争议,作为一个没有亲眼了解她真实生活的旁关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妄加评论。从她的作品和公开报道中,我感觉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自小脑瘫使她落下一个残疾的身体、没有劳动能力,成年后父母给她入赘了一位不爱她又鄙视她的丈夫。可能在很多世俗人的眼里,这样残疾的女人一辈子也只能这么苟且多活着了。可余秀华贵在她身残心不残,有追求不愿受世俗的束缚、渴望被尊重,所以她努力的去学习写诗歌,用诗歌表达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活着的态度。最终她的作品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使自己一夜成名,成名后的余秀华选择了和鄙视自己的丈夫离婚,而且她离婚的过程还被人拍成了视频放在网上播放。起初她的父母也是极力反对她离婚的,在她父母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认为你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女子能有一个男人娶你就不错了、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对婚姻就不应该有什么奢望。但不认命的余秀华就是倔强的要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或许这就是她受人非议的开始吧。



后期就慢慢的有人在网上吵笑谩骂她,讽刺她的诗歌是低俗的成名后又得意忘形,但也有很多人在支持和鼓励她。最近余秀华也在头条上开通了头条号开始发文,在她的头条评论区还是依然呈现两种对立网民的留言—谩骂她与支持她。其实从大部分人的角度来看,余秀华现在面对的是网络暴力。她的遭遇使我想起了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在成名前,生活也很贫穷,但大衣哥天生热爱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凭借一首《滔滔江水东去流》而爆红网络一夜成名,紧跟着走进了演艺圈。成名后的大衣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和名利,同时用自己获得的财富回报社会,为灾区捐款、帮村里修路、借钱给亲朋好友。但他善良的付出没有换来大家的感恩,反而换来大家的指责,村民说他路修了那么一点路不值得夸赞,而借出去的钱别人不还给他、还有人贪婪的说大衣哥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还在乎这么一点钱吗?此时的大衣哥不仅有来自外界的非议同时家庭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因为他的成名老婆老是担心大衣哥会抛弃她,一双儿女也因处在青春叛逆期缺乏管教变得不听话不爱学习。面对家里家外的双重压力善良朴实的大衣哥选择了退出演艺圈,在他看来没有了热度的他也就慢慢的没有了被人制造话题的机会,直到被人遗忘然后再过回自己的农耕生活。

最后话题再回到余秀华身上,因为她的倔强性格,她是不愿意如善良的大衣哥那样心平气和的接受世俗之人对她的谩骂和无端指责。很多时候她选择怼回去,所以就有人说她是泼妇,不配大家给她诗人的称号。其实我觉得像她这样的身残志坚草根名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强是很多健全之人都做不到的。即使她身上有什么缺点,网友也应该给予包容和鼓励!不管怎么说他们通过自己的追求和努力,由草根变成了名人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很励志的过程,更是社会的榜样,他如果没有触犯法律突破道德的底线就不应该承受各种无端没有根据的指责。


梦回田园


我认为余秀华其实充其量也就是一位大路边的小文学爱好者,她在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写点小诗以贴家补而已,谈不上什么才华,只不过是有无聊之人炒作罢了。

偶尔有那么一首还说的过去且大胆的小诗,于是被炒作者当做经典,以至于认为她所有的诗都是上乘之作。

更可怜者莫过于余秀华本人了,在别人的吹捧下膨胀的不知自己是谁了,把唐诗进行色解,这与说荤段子有什么区别呢?说穿了就是变态的心理在作怪,身体的残疾扭曲了心理,还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色解唐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种竖下来写的记叙文被美其名曰“现代诗”,真的不知道这些人的文化素养是那么的低下!文化低下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太过于自信,大言不惭还自称“文化人”,假若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诗人”,那么小学毕业以后也就可以浪迹江湖了,再多上两天学就有点浪费了!





s春回大地x


对余秀华的争议是中国诗坛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1 . 余秀华很有诗歌天赋


余秀华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排镇一个小村庄,因出生时早产而造成脑瘫,在命运的打击面前,她拾起了笔,以诗歌作为一种抗争的武器,从高二起写了16年的诗歌。后因《诗刊》的推荐,一时火爆了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她最为广为流传的是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她凄苦的身世,脑瘫的生理特征,还有这首惊世核俗的诗,在当时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方兴未艾的大潮下,满足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传播力。满足了一大部分缺乏诗歌鉴赏能力群体的猎奇心理。


在赵丽华的梨花诗体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之后,这是中国女诗人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节选》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诗以“睡你”为主题而展开,看似“恶俗”的主题在余秀华的驾驭之下,呈现了出众的想象力、文字的纯粹力跟张力,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反差跟审美震撼,可以这样说,这是她几十年的生命汇集成的一首美丽的控诉曲,无论艺术角度跟表现手法,在同时代的诗人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再来看她另外一首我很喜欢的《我们老了,没有人对我们说爱了》


我们点燃炉火,火光颤抖,你不允许我说话。衰老的身体敏感于空气的波动你说钥匙太多了,不利于谜语你看,我并不关心天上的星群
也不关心温热的气流里一些回窝的鸟雀

我那么远赶来,就想赞美你无处安放的沮丧——《节选》


这首明显模仿英国诗人济慈《当你老了》的作品, “炉火”“钥匙”“鸟雀”这些意象应用的恰到好处, 读来有一种洗尽铅华,爱情既美好又无奈之感。


余秀华写的诗,大部分跟爱情有关,婚姻的不幸、爱欲的折磨、他人的冷眼促使她不断地去思考, 从而转化为一行行诗歌。梁文道写过一本书叫《我执》,在爱情里卑微的余秀华也很难走出她的“执”,所以她会迷茫, 这表现在《我们爱过又忘记》这本诗集里, 仿佛丧失了所有的灵气。 她的诗歌生命力,只有放在她的“执”这个前提下才得以延续,她能否抵达更高的彼岸,还要看她有没有“不破不立”的勇气。


有人拿余秀华跟写出《咆哮》的金斯堡相比,这是不恰当的。金斯堡那种脱离了“自我”界限,在那个冷峻时代,把关怀的柔情目光转向面临毁灭的世界跟个体,怜天悯人的情怀是余秀华所不具备的。 如果非要比的话,我更愿意拿萧红跟她相比。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一样的才华,一样的直白,一样的质朴,一样地努力想冲破命运的枷锁, 但愿余秀华的结局,要比萧红好一些。


2. “不健全”的余秀华


生理上的不健全造成了她婚姻的悲剧,但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她。如果余秀华没有“脑瘫诗人”这个标签,在这个全民泛娱乐化的时代她不可能得到那么多关注。正如去年在抖音火起来的“沈大师”一样,很多人关注的是他的流量价值跟传播价值,这需要乞丐跟国学大师两个身份的巨大反差。



另一个方面,正个因为她生理上的“不健全”,她的迷茫,她的痛苦,她的思考, 让诗性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让她没有浪费自己的天分。


现在很多人说她心理上不健全, 比如对提携过她的贵人缺乏感恩之心,对自己爱得不得的人进行诋毁,跟网友粗俗对骂等等,网上也大有不把她打落神坛不罢休的势头。但我觉得,余秀华之所以是余秀华,她的生理缺陷是她及其重要的一部分,竟然是“脑瘫诗人”,那很多时候,我们就不可能用身体健全的人的标准去衡量她、要求她。


很多人在口舌之快的同时都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余秀华说过的一句话让我非常触动。


小时候担心原子弹会不会把我炸了。


在她接受凤凰网采访的时候说道,“像我们这种先天残疾,敏感的性格在小时候就已经被培养出来了。”从小就脑瘫,谁也不知道她的童年、少女时期经历了多少谩骂、无奈跟焦虑。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余秀华在成名之后还会如此敏感,如此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通过谩骂的方式进行抗争了。


余秀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多关注她的才华,少关注她的八卦,对她宽容一些。


君说新语


我认为余秀华是一个聪明的善于学习思考并非常有个性的女性,不管她的作品你是否欣赏,但人格上必须尊重,这不仅是对一个女性的尊重,对一位诗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比如她今天才发的微头条《像我这样心灵丰富的残疾人,是不幸中的不幸!》中:


她对自己女性角色感觉很幸福;

她认为“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已经体现了男女的不平等;

爱情就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的想象;

爱情的对象从一个变成了多个,到底是我们人性的堕落还是人性的上升,还是人性的平衡?

爱情是纯粹的,是没有功利性的;交换一旦形成世界就会变得非常肮脏;

表明爱情,在于能找到与我相匹配的灵魂,一辈子找不到爱情,那可能是你的灵魂太高贵。


讲的就很不错,尤其是她以不完美的姿势走上舞台,敢于面对观众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对爱情的独特理解,我认为需要极大的勇气,很多身体正常的人未必能做得到。

不管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都有权利追求爱情。

她的诗歌中感性成分多一点,但请别仅仅从文字的表面去理解诗歌,更不要以猥琐的心理去猜度他人,因为那是侮辱我们自己。


来生的鱼


第一次见到余秀华老师是在荆门跨年诗歌朗诵会,穿着很朴素,虽然没有和她过多交流,但是能感觉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无论和谁说话,她总是微笑着。

那天的诗歌分享会,主编说她生病了,可是她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完成了朗诵。虽然她话语不清,但是听的人心中还是感动满满。

结束的时候,很多人想和她合影,她都答应了。

所以,我感觉她没有大众说的那么不堪,她也只是个普通人,敢爱敢恨,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

而第二次见到她是在《朗读者》中, 第二次的她漂亮了许多 ,给我更多感触是她与董老师的对话。

说起过往,她是有遗憾的,如果她没有那么出名,也没有那么有钱,丈夫也不会与之离婚 。

她是自卑的,也是一个有着才华的灵魂。

一个自卑的自由体与一个洞察世事的灵魂明显不相融合,但是余老师却在低到尘埃的种子里开出了花,我甚至有些嫉妒她对于自身的解读。

在荧屏面前,毫不避讳的说出内心的渴望还有对自己的讨厌与喜欢。她会在公众号里文学性的说出自己的反攻甚至对这个社会的抨击,也会说出在身边的小确幸。

她的每一次推送我都会回味良久,坚定不失温婉。甚至有时会有点调皮,还有点色色的。

喜欢这样的她,她无愧于“诗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