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為非物傳承絕響,譚維維《華陰老腔一聲喊》唱出炸裂震撼

關於華陰老腔,有兩種“起源”敘述頗具代表性。一種以其粗獷豪放、高亢昂揚的“聲腔”為代表的老腔,源於西漢,與當時三河口(黃河、渭河、洛河交界處)漕運船工的拉船號子密不可分。另一說法為其“聲腔”源於明末清初華陰流行的一人唱多人幫腔,且以木板拍擊音節的“說書”,至清乾隆初年始發展為“老腔皮影”,並沿襲傳承至今。


作為華陰老腔的主唱,其嗓音天賦就尤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絃,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在一般人看來土得掉渣的、獨一無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以這樣的原生態,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劇院那豪華的舞臺上,也被請進了央視春晚的演播大廳。

老腔,以這種最原始的風貌出現,卻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華陰老腔生於張氏家族。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 保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餘個戲本。這些戲本幾乎均為北宋、金、元時期民間流傳的西周、列國、三分天下、唐宋故事。

陝西地區還存有阿宮腔、弦板腔、碗碗腔等其他板腔體,和這些劇種相比,華陰老腔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老辣。老腔的語言性很強,聲腔緊緊依附和模擬著字聲,經常把說、念、唱交織在同一個唱段,呈現出由說唱向戲曲過渡的明顯痕跡。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藝術瑰寶,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接領域早已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保留說唱的越多,它就越原始,2004年,金庸先生曾經登臨西嶽華山,在觀看老腔皮影戲後,立即興奮題詞:“喜觀老腔皮影戲,精彩無比,歎為觀止。”


華陰老腔屬於秦派特色劇種,華陰老腔的主要特點有三:一是表演者感情昂揚激越,唱腔豪放灑脫;二是表演中時常是一人領唱,眾人應和的“拉坡調(幫唱)的唱法,因此具有“滿臺吼”之稱,正所謂“一聲吼得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三是表演藝術家用驚堂木擊板伴奏使得臺上臺下的演員和觀眾群情激昂、遙相呼應,帶入感極強。 華陰老腔劇史悠久,發展派絡清晰,說唱特點突出,原音保留完整,因而具有戲曲史價值;它的主旋律是船伕號子的音樂化,是藝術源於生活的見證,因而具有藝術的價值;它取材於歷史戰爭,唱腔亢奮激越,充滿陽剛之美,因而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民族精神價值。

雙泉村張氏老腔的家戲,以“向來不外傳,且傳男不傳女”的封閉性著稱,為防他人偷藝,竟有“地窖裡傳戲”之說,頗有些口傳心授的神秘意味。但是由於傳承上的“封閉性”,在保證了唱腔“純正”的同時,但也客觀限制了其廣為傳播的範圍。


華陰老腔曾有多年與其他藝術形式合作的嘗試,這無疑走在了全國地方戲曲的前列,,上世紀90年代初,電影《桃花滿天紅》的插曲《人面桃花》,道盡人世的滄桑、悽然與無奈,聞者無不為之動容,也使影響僅限於華陰一隅的老腔初步為世人所知。老腔“那種發自久遠時空的絕響”,“飽含著關中大地深厚的神韻,其氣勢磅礴、粗獷豪放、慷慨激昂、雄奇剛健的旋律目前已呈燎原之勢在祖國各地傳響,老腔的“搖滾”品質被一再強化,也得到了國內搖滾樂鼻祖崔健的盛邀,但因諸多原因未能成行,而陝西本土黑撒樂隊與譚維維的合作積累了其推廣應用的寶貴經驗,央視猴年春晚廣受矚目的《華陰老腔一聲喊》既保持老腔自身的藝術特質,也凸顯了譚維維的搖滾演唱風格特色,讓觀眾和筆者聽了,發自心底只有兩個字“震撼”。

一方水土養一方戲,一方戲體現一方人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華陰老腔並不僅有雄奇剛健的一面,“老腔皮影戲”也不僅限於《將令一聲震山川》,獨顯一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格,華陰老腔仍然蘊含著有待進一步豐富挖掘的可能性,華陰老腔與現代搖滾樂乃至古典音樂的融合創新發展,將會為華陰老腔“走出封閉”,發揚光大,讓其在中華文藝復興之路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