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的难吗,你们是如何考上高中的?

此菇凉很忧伤


中考如果要上考上重点高中,应该还是有一定难度,要想考上好的重点高中就更有难度,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


第一,先说说近几年带班的中考上重高人数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上重高的人数比例,反映出中考的难度较大。

初2015级5班总共65个人,中途走掉5个人到初三毕业考试的时候60人参考,考上重点高中27人。

初2016级3班总共56个人,最后考上重点高中22个人。

初2017级3班,总共60个人,最后考上重点高中24人。

初2018级8班班级总共53个人,最后考上重点高中18人。


第二,好的重点高中和差的重点高中,差距也非常大。

像我们县城有三所重点高中,县一中:国重点中学,县二中:省重点中学,县七中:市重点中学。县一中的分数线基本上在480分左右,县二中的分数线一般在420左右,县七中的分数线一般在360左右,也就是说最好的和最差的录取分数线就差了120分。

第三,要想考上重点中学,首先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要好,考上好的重点中学就更容易一些。


本人2003年初中毕业,当时我们班上一共有70多个人,然后考上重高的人数40多,其中接近20个人考上了县一中。

至今我还记得我的中考语数外的成绩,语数外的分值在中考当中也是比重最重的,打折之后各占110分,a卷100分打折60分,b卷50分。当时英语考了98+36,数学考了100+38,语文考了67+26分。

当时考上县二中省重点中学,录取线450分,我478分,超过录取线28分。

记得当时理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就是把书上的每一个例题和课后的习题全部搞懂,吃透,也就是说教材是基础,很多中考题都是通过书上的经典例题和习题变式而来的。


现在很多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教辅资料泛滥的情况下,没有吃透教材的例题和习题,就盲目的去进攻参考书上的难题,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至今都还记得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转化的思想,等量代换的思想,分割思想,整体带入的思想,添拆项,配方法等。


文科方法:抓主干框架知识,抓目录,提纲挈领,学会把厚书读薄,薄书读厚。

背书就应该达到,通过看目录看主干框架知识,就能够回忆起整本书的内容,就是把薄书读厚。

反过来厚书读薄,就整本书背下来之后,一下子能够抓住主干知识,知道每一章每一节的大体的知识点是什么。

谐音记忆法:比如马克思诞生于18 18年5月5日。可以这样记忆,一巴掌一巴掌呜呜地哭。

顺口溜记忆法: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过电影式回忆法:看章节大标题,逐渐回忆所学内容,想不起,再翻书。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逐渐回忆人物,地点,历史影响。

相互问答法:一个人记忆本来就枯燥,不如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有互动,记忆深刻。

记忆地理省会城市和简称:34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意抽问,找有特色的省份:比如面积最大省份新疆,乌鲁木齐,最早看见太阳省份,这样抽问更形象,易于记忆。

小册子琐碎记忆法:

买一个小册子,把英语单词,语文的词语,历史时间地点人物,政治的概念,物理化学的公式定理推论,提前把它写在小册子上,充分的利用下课的时间打翻排队的时间等零碎的时间记忆,反复的看,反复的记。

一分钟或者几分钟学习竞赛法:

学生但凡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经常让学生背诵一首短的古诗,5分钟的时间背诵,一分钟的时间默写,前几名默写全对的有奖励。无论是多么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分钟或几分钟的注意力是有的,为了取得成功,为了赢得比赛,他也能够认真的学习,集中注意力,让他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