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悲剧人物

“小说是一部民族的秘史”,一部经典的小说往往能够折射出一段国家和社会的缩影,直击读者心灵,犹如青石投入春水,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之一的巴尔扎克,一生都致力于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之中,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也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线,以当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为中心思想,在小说中深刻的揭露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拜金主义思想横行的社会现实,《人间喜剧》就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人间喜剧》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莫过于《欧也妮.葛朗台》,他是“人间喜剧”中的悲剧人物,是那个时代“金钱至上”主义的陪葬品。

一、老葛朗台的贪婪吝啬

1、人性的贪婪和扭曲的亲情观

巴尔扎克的文字总是能把人带入一个近乎现实的世界,在那里有一位爱钱如命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葛朗台,金钱是他唯一的快乐,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钱全部都不翼而飞了,他会毫不犹豫的为金钱而殉葬。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守财奴,是法国索漠城靠箍桶发家的大富翁,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他依靠法国大革命投机倒把去获取财产、用阴谋诡计心安理得的吞并别人的财产,他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大胃王,不动声色的吞噬着社会的财富,他也像一个自私的巨蟒,吃进去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吐出来,可以说金钱就是他的第二条生命。

葛朗台在外是全城的首富,坐拥着千万豪宅和用之不竭的钱财,还享受着人们的恭维,一副事业有成的成功者做派。但是回到了家里,他却吝啬的像一个魔鬼:因为害怕浪费电而让全家都使用蜡烛,甚至长年生活在黑暗之中;家中的楼梯因为年久失修而导致女佣险些坠楼身亡,他还理直气壮的责怪女佣不挑结实的地方下脚;他的妻子身患重病急需医治,他竟然因为担心花钱而迟迟不去请医生,直到妻子快要与世长辞了,他才舍得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撒在妻子身上并且对她说:“你看看这些钱吧,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在妻子死后,他害怕女儿会继承母亲仅剩的一点财产,因此想方设法的让女儿放弃了全部继承权,在阴谋得逞之后,他开心的哈哈大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这种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小说中的老葛朗台,不仅是那个拜金社会的缩影,也真实的代表着任何时期都存在的那些吝啬鬼和守财奴们。

2、金钱的快乐:无人能懂

老葛朗台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严监生快要临终的时候,还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迟迟不肯咽气,他的身边子孙成群,却都不理解他的意思,只有夫人赵氏知道,严监生是看到一盏灯里点了两根灯草,害怕浪费钱,于是上前灭掉了一根灯草,严监生当场就去世了。《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是通过对严监生的刻画来体现他的贪婪,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思想的毒害。

但是严监生如果和老葛朗台相比,就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首先严监生虽然贪婪吝啬,但是他有为人的真情实感,在他的妻子王氏病重时,他到处邀请名医为夫人治病,即使花费重金在此时也毫不吝啬,当妻子去世之时,他伏在灵床上痛哭,不是因为逢场作戏,而是真的出于丧妻之痛。然而葛朗台就完全没有一点人的感情,妻子重病时他害怕花钱拒绝请医生,妻子去世后他不悲不痛,想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让女儿放弃继承权,同样是在金钱的诱惑下,严监生能体现出自己的真性情,而老葛朗台则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凉薄,在他眼里,无论是妻子也好,女儿也好,通通都不能给他带来快乐,使他真正快乐的,只有金钱。

第二个值得推敲的地方是严监生临终前,床前子孙成群,至少是四世同堂,在严监生去世的时候,他们还绕床痛哭,其中有些人并不是为了严监生的钱,而是真的感到伤心。老葛朗台去世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他的侄子和女儿都被他远远的赶走,比起死时亲人守候在身边,老葛朗台更愿意让冷冰冰的金钱陪着他,这样他即使到了天国,也能带着金钱的气息,金钱能带来的快乐,远远不是亲情能比的。这也是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拜金思想盛行下的一个缩影,在这种现实的社会之中,人人都是贪婪吝啬的老葛朗台,他们以为自己有了钱就能活成“人间喜剧”,其实不过是夜郎自大,他们仍然是拜倒在金钱脚下的悲剧人物。

二、欧也妮:被金钱吞噬的无辜女孩

1、金币与亲情的交锋

在“金钱至上”的理论充斥着欧也妮生活的时候,她和她的母亲却是一个例外,她们母女二人只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和睦,起码可以感受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而是整天为了冷冰冰的金钱而针锋相对,所以她们的世界里没有葛朗台这个人,只是单纯的维系着自己的温情小世界。然而这种温情终究没有抵过金钱的温度,最终变得无比寒冷。

第一次是他的哥哥查理出现,欧也妮和母亲热情的接待了他,但是父亲葛朗台却冰冷的说:“这孩子没出息,把死人看的比钱还重要”。欧也妮在哥哥的咖啡杯中放了一块方糖,这在葛朗台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方糖也是家中的财产,白白的给“外人”喝了,早晚会被吃空的。第二次是老葛朗台去世的时候,欧也妮认为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就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于是企图用亲情来打动他,想到父亲去世后她将举目无亲,欧也妮不由得悲从中来,说道:“祝福我吧,父亲”,然而老葛朗台终究本性难移,他仍然冷冰冰的说:“好好照顾一切,到那边向我交账”,父亲所说的“一切”,就是他的金钱。第三次是他深爱的查理给自己寄来了八千法郎,只是为了要回自己方面放在欧也妮那里的梳妆匣,在欧也妮看来,那是他们爱情的象征,但是在查理看来,那不过是他当年用来抵债的物件。这三次打击,将欧也妮的温情梦击的粉碎,她终究在这场金币与亲情的交锋中彻底失败了,她的温情主义在功利的世界面前一文不值。

2、用生命控诉金钱

虽然老葛朗台当年逼迫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但是他死前还是把财产交给了欧也妮保管,经历过人生风雨的欧也妮此时早已对金钱感到淡漠。她的家还像以前一样节俭,人们说她是吝啬鬼,像她父亲一样,可是她的钱却全部用在了教育和慈善方面,她从来没有像父亲一样吝啬的把每一个金币都留在自己身边。

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她的生活中再没有了温情和爱情,她唯一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一丝温情都是无比虚伪的,那是父亲为了让她学习如何持家守财而利用亲情来训练她,在老葛朗台临死之前,还以亲情的名义向她灌输着几十年来的持家之道,企图让女儿和他一样,成为金钱祭坛上无辜的牺牲品。欧也妮的爱情仍然充满了悲剧,她深爱的人不过是把她当做一个债主,还了债之后就要把抵押的东西要回来,而那些追求她的男人不过是贪图她的财产,而并非是因为爱情。

欧也妮觉醒于不公平的命运,曾经用温情试图打动在金钱中迷失的亲人,然而一次次的打击终究让她选择了妥协,她在孤独和绝望之中度过余生,自己承受一切永无止境的痛苦。但是她的孤独不是堕落,她始终没有像父亲和查理一样,她把大量的财产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换取每一个家庭的和睦,并且祈祷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要有像她这样糟糕的家庭。欧也妮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她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在那个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时代,她是最勇敢的觉醒者。

结语

《欧也妮.葛朗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唯利是图、凶狠吝啬的资本家,也塑造了欧也妮这样一个温情脉脉,始终不被金钱的浪潮吞没的坚定女性,二人虽然都深受“金钱至上”思想的伤害,但老葛朗台是主动的,他的天性使他必然会是一个为金钱殉葬的奴隶,欧也妮则是被动的,她深受金钱的伤害却也摆脱了金钱的桎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抗着时代的洪流,抨击了“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绽放了人性温情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