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后期还能治好吗?

15265557701


你好,猪蓝耳病在我们这里称猪瘟,由于耳尖和腹部呈发绀紫后变蓝色或红紫色斑块,故称蓝耳病。表现症状为发热、咳嗽、发喘而引起呼吸困难,长卧,不吃食,用手感觉猪身发烫,量体温时达40º以上,有时鼻口有泡沫,这种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蓝耳病(PRRS)对我国养猪业危害很大,它一般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性传播,传播快范围广,在治疗上一般用抗生素和退烧药,但效果差强人意,所以重点在预防。

1.用灭活疫苗在耳部后肌肉处注射,首次剂量二毫升,以后每月都要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可在生产期前一个月注射一次,剂量四亳升为宜,疫苗要有批次生产日期,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2.每百公斤饲料中加拌入强力霉素六两、泰乐菌素一斤二两、花青素二斤,或土霉素粉一斤左右,提高生猪免疫力。花青素主要是从葡萄中提取,功能是清除自由基,提高整体抗病能力。泰乐霉素配强力霉素,对病毒及细菌感染有抑制作用。

3.经常消毒,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一段时间后可改换别的消毒药物,用以防止病毒细菌的耐药性。

4.对高热不退的猪治疗上仍然是干扰素和抗菌素,复方土霉素成猪0.2毫升/公斤肌肉注射,严重时可早晚两次注射。连续三至五天;多效瘟毒灭0.1毫升/公斤。每天一至二次,连用三至五天。猪白细胞干扰素加头孢胺苄;每天的一到两次,连用三至五天;猪白细胞胎胞干扰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卡拉霉素,每天一次,连用三至五天。注意稀释干扰素要用注射用水,不要用葡萄糖盐水,避免药物失效。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平南李st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类病,预防大于治疗。如果猪场有蓝耳病疫情的话,有发病过程。至少要半个月。现在蓝耳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饲料里可以加抗病毒中药(黄芪,板蓝根一类的。但带小猪的母猪最好不要加板蓝根)和抗生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六甲一类。具体要看猪只得情况而定)多维(最好是氨基多维)。注射治疗,一般是抗病毒,抗炎,和对症治疗。还有全场的消毒隔离。一次疫情对猪场是个不小的考验。注意的事情非常多。你的好些具体情况都没说清楚。像发病经过,猪只的发病症状,猪的免疫情况。



明日生猪价格


猪的蓝耳病又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时多发。在生产中要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多通风换气。

蓝耳病也是猪的万病之源,其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可以直接造成大量猪只死亡,更在于其可以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继发感染。蓝耳病是养殖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也是让养殖户望而生畏的疾病,可以说猪群一旦感染将无药可治,只能依靠猪体自身的抵抗力来慢慢恢复。



乡村大阿杰


能,但不介意,蓝耳病属于传染病,只做预防,不做治疗,发生或确诊后及时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具体 控制措施如下几点(个人看法介意):

1.加强猪群饲喂管理,增强猪群抗病体质

加强猪群饲喂管理,改善养猪管理条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驱虫管理工作。注意猪场环境卫生,定期组织消毒,注意清扫猪场,做好猪场环境消毒。同时,注意改善营养配比,确保喂料营养均衡。适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同样能起到增强体质,而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2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例行封闭化管理

坚持封闭化管理,控制致病菌侵入,营造无疫病环境。坚持自繁自养,净化养殖种群。严把引种关,禁止自疫区、有疫情的猪场,引进种猪,做好抵制一切蓝耳病病原入侵的可能。严格引种检疫,确保引进种源健康。进场后,做好防疫接种,结合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30d,确保健康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3.做好接种防疫工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

在诊治的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病例,目前单一病例渐少,而多数呈混合感染的趋向。尤其,与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病例居多。由此,严格免疫接种程序,强制接种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的同时,做好上述混合感染病的防疫工作。同时,定期做好抗体监测,发现有漏免情况,务必及时补免,以增强猪群抗病抗体。所有免疫接种工作,严格按照接种说明操作,至少接种2次。同时,疫苗接种期间,不要偷工减料,避免造成免疫失效,确保接种疫苗达到预期的效果。

4.发现病畜紧急处理,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猪群中,发现疑似病例,做好应急措施。

第一步,隔离病畜,加强护理,控制疫病。第二步,消毒被污染猪场。治疗期间,受污染猪舍,每周需带猪消毒2次,舍外环境每10d大消毒1次,并做好人员、物品、车辆消毒。第三步,此病特效药不多,对症治疗是上策。但是,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务必及时处理。焚烧或深埋,禁止其流向市场,而造成此病的扩散和蔓延。此病流行疫区,应加强猪群管理,限制病区生猪流动,减少病情扩散到非疫区的可能。通过控制病猪流动,而起到控制此病的目的。

5.掌握疫情发生情况,做好药防药控工作

留意此病流行情况,掌握此病发生规律,根据实际病情变化,能做到提早预防性投药。在母猪哺乳期、仔猪断奶前后、保育期等等不同生长阶段,针对性投药防控,加电解多维+金霉素+阿莫西林,以起到防控细菌性疾病的可能。

隔离病畜的治疗中,可尝试用下述对症疗法,能起到缓解症状康复治疗的目的。用1%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0.2ml/kg,每天1次连续用5~7d。症状较轻的病例,坚持用7~10d,效果要好很多。注射黄芪多糖药物的同时,最好适量配用抗菌类药物,对缩短疗程,防控继发病效果不错。母猪用量,每次300ml,每天1次,颈部皮下注射,连续用1周。仔猪、育肥猪用,每次0.4ml/kg,颈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3~5d。或者,饲料加黄芪多糖,每500kg用200g。同时,兑拌盐酸多西环素,每500kg用50g。

总之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发病情况,不同以往,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疗率。区域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而且,抗生素类药物、退烧类药物,对此病症状缓解无效。就不断恶化的态势,重视此病的防控。

防控在于改善养猪管理条件,注意猪场环境卫生,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例行封闭化管理,净化养殖种群。做好接种防疫工作,严格按照接种说明操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发现疑似病例,做好应急措施。隔离病畜,消毒被污染猪场。

希望对你有帮助


盐究森


蓝耳病后期,治好是有可能的,分急性,慢性,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图1-1)、早产、死胎(图1-2)、木乃伊胎(图1-3)、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图1-4 1-5),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A高近普聊城莘县


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只有在发生蓝耳病疫情后,很多猪场技术人员都会问猪得了蓝耳病怎么治疗,很少有做好蓝耳病的预防的想法。蓝耳病目前是一个可防不可治的疫病,传播途径特别广,做好蓝耳病的预防,才可以减少猪场的损失。

猪蓝耳病的症状:

(1)急性行: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图1-1)、早产、死胎(图1-2)、木乃伊胎(图1-3)、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图1-4 1-5),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猪蓝耳病的防治:

1、疫苗防疫:做好蓝耳病的防疫工作,定期注射蓝耳病疫苗;

2、清洁消毒:日常使用万金水1:1000消毒,发生疫情时加大用量,使用万金水1:200~500,一年四季都要注意猪舍通风;

3、日常保健:挑选可长期使用的,安全保健兽药,如万金水,加强猪只的健康。发生疫情时适量加大用量;

4、隔离治疗:猪场爆发蓝耳病后,猪场一定要做到隔离,防止加大疫情的暴发;并使用蓝圆风暴(英国意康生物药业)配合柴胡注射液。第二天:用蓝圆风暴+意康核酸肽。(三天后如果存在混合继发性发热40.5度以上可加用头孢噻呋钠注射。)

5、死亡处理:养猪场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进行圈舍以及场地的消毒,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蓝耳病最麻烦之处在于该病本身主要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引起免疫失败,从而继发感染猪瘟和链球菌等其它疾病,造成严重危害。

因为病猪,弱猪是最容易感染蓝耳病病毒,感染后成为带病源传播猪群,所以猪只身体健康,能抵挡病毒,这样患病的机率就会大大的减少。


海悦天地吧


蓝耳病是俗称,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基因组的变异是本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所以发生蓝耳病,基本上是去除不了,通过净化,降低活跃程度,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不存在治好。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谈猪事I论发展


猪的蓝耳病又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时多发。在生产中要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多通风换气。

蓝耳病也是猪的万病之源,其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可以直接造成大量猪只死亡,更在于其可以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继发感染。蓝耳病是养殖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也是让养殖户望而生畏的疾病,可以说猪群一旦感染将无药可治,只能依靠猪体自身的抵抗力来慢慢恢复。





风大迷人眼


蓝耳病是治不好的,是在1987年美国发现。然后漂洋过海来到了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对于我们国内的养猪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损失特别严重,蓝耳病有抑制生猪的免疫系统的作用,感染蓝耳病的生猪,往往是由其他细菌或者是病毒侵入而造成死亡的。对于小型养殖户而言想要做到清除,等于难上加难。


蓝耳病治愈不了

蓝耳病是治不好的,只要猪场内有一个发病,就会一直继续发病下去。不要说小型养殖户了,就是大型养殖场想要做到净化和防控也是非常做难的,有很多大型养殖场我用的是驯化 ,我知道场内有这种疾病但是我让他平衡下去,虽然清除不了,但是我不让它爆发。

关于蓝耳病的几大疑问

①蓝耳病有几种血清型?

目前全世界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是它的变异株非常多。因此我们并不建议没有蓝耳病的场注射疫苗。

②是不是所有的猪场都需要免疫?

这个并不是所有的猪场都需要免疫,如果本场这种疾病,就不要免疫蓝耳病。因为有可能引入弱毒,当然一个人一个说法。如果本场没有蓝耳病,真的没有必要打。因为免疫以后同样会出现感染。


③接种程序。

如果本场内发现了这种疾病,断奶的小猪可以首次免疫,一般每次两毫升左右。如果猪场的情况严重,一个月以后再加强免疫,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母猪分娩前一个月分娩后一个月进行一次,每次免疫4毫升。


畜禽养殖学堂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导致的一种猪的烈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侵染细胞的方式首先是与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然后经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猪群传播和感染过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突变出现新的病毒株,主要危害母猪和仔猪。

(1)感染猪主要表现为母猪厌食、呼吸困难和发热。

(2)妊娠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

(3)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死亡率高等。

带毒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中病毒存在于感染母猪粪便、分泌物和尿液中;PRRSV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当猪场内存在病毒时,卫生条件差,频繁调运,高密度饲养等容易导致 PRRS 爆发和流行。本病可以垂直传播。

PRRSV 分为 2 个基因型,北美型(NA)和欧洲型(EU)。 目前最常用的预防 PRRS 的方法是科学疫苗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猪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中国疫苗市场上主要两种疫苗:灭活疫苗与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是安全性比灭活疫苗低,容易出现疫苗毒株变异和重组。灭活苗安全性好,但是免疫效果较差。

猪蓝耳病活疫苗

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常见的活疫苗病毒株包括 VR2332 株,CH1- R 株,R98 株,以及 3 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毒株 JXA1- R 株、HuN4- F112 株和 TJM- F92 株。

接种活疫苗能帮助保护仔猪免受病毒血症和帮助减少出生前后死亡数,以及先天性感染的仔猪。接种过疫苗的仔猪相比于未接种过活疫苗的仔猪,它们生的小猪体重更重,在断奶时存活率更高。同时它能有效降低母猪流产率,恢复发情率,同时增加产仔率和断奶仔猪的数量。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具有安全和不存在散毒和不返强的优势,但是和活疫苗相比保护效力较差。在幼龄动物,疫苗不能有效阻止繁殖的损失和在胎儿的先天性损失。PRRS 灭活疫苗用处在病毒感染的动物中作用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疫苗能帮助改善繁殖表现,比如增加的产仔率,育肥猪的数量和接种母猪所产仔猪的健康状况。灭活疫苗虽然保护效果不明显,但是在 PRRSV 阳性猪场内使用能显著控制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具有极强的临床意义。

中药对蓝耳的防控

蓝耳病(又称高热病 )属中医温病, 为湿热蕴积,热毒入卫气营血所致, 邪热为患, 炎上、灼肤、灼津、迫血外出;湿浊内壅, 蕴阻气滞 ,脏腑升降失常。中药单方、复方以及中药和抗生素搭配使用都能有效稳定蓝耳情况。

中药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 ,主要通过直接抗病毒途径和间接抗病毒途径进行。直接途径主要是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具有直接抗病毒活性。有些中草药借助其免疫调节作用 ,间接地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如黄芪、人参、女贞子、越橘 、刺五加等。中药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植物神经、核酸代谢、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刺五加多糖能使动物体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从而产生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者抑之, 低者举之”,如黄芪、女贞子、甘草等对免疫功能低者呈现促进作用, 对免疫功能高者呈抑制作用。

替米考星对蓝耳的防控作用

目前关于替米考星对蓝耳病病毒的抑制机理已经较为清楚,替米考星容易在酸性的巨噬细胞内聚集,同时改变了其中的酸性环境,抑制了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同时替米考星可以与肺泡巨噬细胞细结合,使被破坏的巨噬细胞得到修复,而其数量和吞噬能力也将得到恢复,免疫抑制解除,因此可以起到间接抵抗蓝耳病病毒的作用。

此外,对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继发感染,呼吸道是主要的侵害对象,而替米考星在巨噬细胞中聚集,与体内的溶菌酶形成“双重作用”,对多杀型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都有明显效果。

同时,替米考星还能促进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分泌而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能力,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但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替米考星产品还是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控蓝耳的效果,主要是替米考星较苦,严重影响采食量,还会造成胃溃疡,所以一定要选择包被作用较好的替米考星,如喘咳新。

现在很多猪场都在使用中药+抗生素的使用方案,使用效果褒贬不一,主要原因是评价指标模糊,因为很多猪场不做抗体检测,有的甚至生产数据都没记清楚,只是感性的觉得好或者不好,这是不可取的。

猪蓝耳病因其病毒的特殊性,给全世界猪病防控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的头号疾病。

造成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一、饲养管理不足。 营养不良造成猪体抵抗力降低; 隔离、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二、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间、次数不科学,接种操作技术不规范,疫苗保管或贮藏不当等问题会导致免疫失败。

三、存在强毒攻击及其他疾病。环境中严重污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或猪群中存在其他细菌、病毒隐性感染。

四、生物安全不完善。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落实,造成病原传播流行。

五、疫苗与野毒不对型。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space

可怕的猪蓝耳病终于找到治愈方法啦!就是这么简单!

急性感染:母猪晚期流产(105~107天)、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产弱仔,影响母猪发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及断奶前后腹泻、急性死亡等症状,断奶前后仔猪死亡率可达8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

早期,典型的蓝耳病表现如下症状:母猪厌食、早产(一般是预产期前2~7天早产),产生大量的弱仔和木乃伊,弱仔猪基本上很难饲养成活,这是蓝耳病区别于其它导致流产的猪病的特点。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流产,一般是一次性流产,4~8周恢复正常。

当前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大部分猪场执行免疫蓝耳疫苗或感染过蓝耳野毒,蓝耳阳性场几乎遍布全国。临床特征不明显,表现为种猪流产、死胎,出现母猪并发感染细菌、治疗不当致死,产房腹泻、仔猪关节肿及保育猪链球菌\\呼吸道疾病增多,整体猪群抗病力低,肉猪难养。个别猪群中大猪发生较典型蓝耳病。

从病原学上看呈现多毒株分布,并不断出现新毒株,但以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为主,危害也最严重。广泛存在、地方流行性

猪蓝耳病防控的5个错误:

1.蓝耳病关注度小,导致蔓延

蓝耳病1996年传入中国,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到06年的时候,高热多发期来临前大家主观认为防控好猪瘟与伪狂犬,蓝耳病的影响比较小,所以蓝耳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扩散开来,加上病毒在流行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流行病株逐渐由经典株变成变异株,由于关注度不够,给高热多发期埋下隐患。

2.对蓝耳病防疫与管理不够造成蓝耳病爆发

06年蓝耳病爆发,由于绝大部分猪场对蓝耳病没有任何防范措施,一个猪场发病,很快就传到另一个猪场,蓝耳病迅速蔓延,导致很多养殖户损失严重,从06年高热病后,很多猪场开始特别重视防疫与管理了。

3.蓝耳病认识局限导致灭活苗使用不当

之前农业部专家鉴定高热病元凶是蓝耳病,有的厂家迅速推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结果,有的猪场注射这种疫苗后,并没有控制病情,后来才发现原来当时接种灭活苗后在早期仅能产生低水平抗体,促进体内高致病野毒株的复制,加上当时推出的灭火苗是使用普通的矿物油佐剂,加上应激,激发疫病,主要是蓝耳病的发病机理比较特殊。

4.自家苗长期滥用

自家苗是自家组织的灭活物,很多猪场长期把自家苗用来防控蓝耳病,导致猪群处于周期的不稳定,并且自家苗用甲醛灭活时,为保持免疫原性减少灭活剂量,无法彻底灭活猪瘟野毒等其他病原体,并且甲醛对猪是有毒并且难以降解。

5.蓝耳病防控处于被动

我们往往对蓝耳病的防控都是处于一个被动阶段,往往是发病了才赶紧进行治疗防控,蓝耳病主动防控有很多方法,疫苗免疫、血清净化、生物安全等等,要找到适合自己猪场的一个防控措施,从一而终,这样就会尽可能减少发生蓝耳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