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小时候是个玩伴,长大结婚后只是个亲戚而已”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这话说的是没经过生活坎坷的人,对亲情认知的浅薄。

我的妈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我和弟弟小时候,特别懂事,遇到妈妈不舒服了,爸爸出去工作 我们姐弟一起照顾妈妈。

我们姐弟成家过后,照顾妈妈的事情也是一起做。有段时间爸爸高血糖,一度在医院治疗。白天请了护工照看爸爸打吊针。晚上我去照顾爸爸。弟弟照顾家里的妈妈。

记得网上有张照片,一个八零后的男孩,在爸妈住院后,跪在爸妈的病床之间。

我想,那一刻他是多么希望有个兄弟姐妹,能帮他一把,无论是体力,还是经济。

而兄弟姐妹间,在人生的几十年,时刻有牵连,有帮助,有相逢的温馨,一辈子的幸福。

当然,家里有个人至亲的人病了,是很考验人性的,唯有至亲的人,在家里面对困难艰辛时,可以勇于站出来,一起面对,攻克艰难。

唯有一起经历过苦难和付出,人之间的情谊也会深刻和悠长。

父母能给你留一个亲人,相伴在孤单的时光里,我们要珍惜,那是你心底永远的依靠和挂念。因为有血缘连接的挂念,依靠,是生生不息的爱之源。


温暖紫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大事大非前还是自己家的亲人好。

2013年我老婆怀孕了,因身体因素伴有流产先兆,一天夜里一点多老婆突然大出血,事发突然我一下脑子就蒙了,就给我二弟小弟打电话让他们开车接我们去医院,那时我被吊销驾照不能开车。


当时他们接到电话,二弟开车来我家接我和老婆,小弟开车去医院提前挂号急诊科,向值班医生说明情况,最后因失血过多孩子虽然没有保住,但是大人没有什么大碍。医生说幸亏是及时送到医院,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不关生死都是小事,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会和自己父母兄弟姐妹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在你真的有了大的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的还是自己最亲的人。

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哥们也常常讨论一个话题,给自己的孩子千百万,都不如在我们百年以后就给孩子的亲人相伴。如果可以我想让孩子多几个兄弟姐妹,至少在遇到大事时,有个至亲的人可以帮着分担一下。


懂你懂生活


确实是的,到时牵扯的是几个家庭的事情,如果是姐妹俩还好,如果是姐弟俩,到时弟弟娶媳妇了关系就淡了,弟媳妇好的,清白的还来往亲热一点,像我家哪位娶的每年吃年饭的时候人家都待自己房间玩手机不出来,都是老妈把饭做好,叫了几遍才出来,搞的我和姐姐两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每次吃年饭都是大包小包好几百的东西,就吃这么顿窝囊饭,每次都不想去,奈何爸妈都还在没办法,估计等爸妈不在了不会来往了


毛豆妈妈生活记


“生二胎,小时候是个玩伴,长大结婚后只是个亲戚而已”你怎么看?这话说的没错,还是挺有道理的,还是挺符合现实的。

生二胎,二人就成了亲兄弟,或者亲姐妹,或者亲兄妹,或者亲姐弟,两人都是父母的亲骨肉,是打着筋连着骨头的血缘关系,是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的。

小时候,两人大都是跟父母在一起的,是离不开父母的。两人在家跟父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做事,一起玩乐。在家里,你让着我,我让着你,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两人在家有时也会争吵,也会争这争那,也会闹家家。两人在外游玩的时候,不管是谁被欺负了,都会挺身而出的,都会向着自家人的,生怕自己人吃亏。

两人长大结婚后,就有了各自的家庭,就有了各自的孩子,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在平时的时候,如果不是各自有事需要帮忙的话,自然是很少和兄弟姐妹的那个人来往的。

如果家里有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兄弟姐妹中的那个人来帮忙,以解决你的后顾之忧。比如说,当你家里买房或者其它需要借钱的时候,你最可能想到的人就是你的兄弟姐妹中的那个人。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兄弟姐妹的那个人处事不好,也会闹意见,闹矛盾,闹不欢。比如说,你买房需要向兄弟姐妹中的那个人借钱,本想认为向其借十万元很容易,却只借给了你2万元,你会怎么想他或她?你是不是会不满意呢?

总之,生二胎后,你俩的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由于结婚后,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自的生活,不可能和小时候那样,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吃饭睡觉,在一起做玩伴,你俩结婚后,就会分开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只会成为亲戚关系。








用户静待阳光


我有两个哥哥,三兄妹。我很感激我爸妈给了我兄弟姊妹(我妈不生三个就没有我的事了)。兄弟姐妹的好处我给大家数数:

1、我家农村,为培养我们三兄妹,我爸妈终日起早摸黑,勤劳质朴,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另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三兄妹都很懂事,很团结,这一点也是受父辈影响,我爸去世6年了,我叔伯姑姑都尽可能一起过年过节。

2、大哥和我都读到大学毕业(大哥01年985毕业,我06年二本毕业),二哥一直跟姑父学木匠做装修。我们读书时,二哥赚钱贴补我们,我出来工作,头几年尽量赡养爸妈,贴补二哥。现在我结婚生子买房安家,大哥负责贴补我,赡养妈妈。二哥赚点辛苦钱,现在两娃读书,县城房子要还贷,但他自给自足没有问题。我妈现在在我这帮我带娃!

3、13年我爸肝癌,我和大哥都要上班,照顾不过来,二哥职业自由,在家协助我妈照顾了半年,我和大哥两人出钱治病。如果没有兄弟姊妹互相帮衬,当时情况不敢想象。

4、现在大哥没房贷没车贷,四线城市两套房两辆车,家庭年收入七八十万。我上海长沙各一套房,虽然都没在核心城区,好在一个月公积金充抵后,一年房贷也就4万不到,目前家庭年收入也有40来万,现在压力就是还欠大哥小几十万外债。二哥县城房子一个月要还一千多房贷,两个孩子读书,压力大一些,但我妈现在瞒着我二哥给二哥交了城镇社保,我和大哥知道,要老妈不在我和大哥负责继续交。

5、我们现在就商量着,等我们都缓过气来,我们兄妹凑点钱,将老家房子翻新一下,以后回去住得舒服。不是大哥现在没能力建,而是大家都掏一份钱,住着心里都踏实!

6、前段时间我妈身体不好,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家里还有一个学前娃,我大哥二话不说打包行李来上海帮忙半个月。

不排除也有兄弟姊妹在父母不在后就是亲戚的,有一天也许我们兄妹也会,但我爷爷奶奶走了十几年了,我叔伯姑姑依然是我们依靠,我知道我们有困难时,叔伯姑姑都会站出来帮我们,我们也一样。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你借一次钱或者生一次病就知道了。


希门炊雪


我们家就是姐弟组合,从小一起打一起闹,我们讨好过彼此,也讨厌过彼此。争过玩具,也抢过糖。5岁那年,记得有一次,我在路口被一只狗盯上,那家伙冲着我一直吠。我不敢乱动。三岁的弟弟骑着小三轮飞奔回家搬救兵。把我妈找来了。最后他骑着小三轮把我载回家。后来我妈跟我聊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我们彼此依然觉得温馨。

记得听过这么一段话,兄弟姐妹是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父母之外,唯一记得你小时候的模样的人,是唯一知道你童年经历的人。我远嫁湖北,结婚时我弟只能请得到一天假,但他依然千里迢迢从广东,买不到高铁票,连火车坐票都没有,自己带了小凳子十几个小时连夜赶过来。眼睛都没闭上一秒的挨桌敬酒,嘴巴里念着:“我姐以后承蒙大家照顾了。”

我很感谢我爸妈给我的这个陪伴一生的亲人。我对他不需要有防备,开玩笑不需要看场合,吵架斗嘴依然能翻篇。我十分愿意送我女儿这么个亲人,伙伴!你呢?


橙风清清


生二胎这事儿,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生二胎,小时候是玩伴,这是事实。

对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朋友来说,除了父母和学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一起玩闹的小伙伴。

我们自己也是从一个小孩子长成大人的,一个人玩,和两个小朋友一起玩,那种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有个弟弟,我和他相差1岁半,两人几乎是一起长大的。

在懵懂的童年时期,我和他之间有过不少的小吵小闹,两人争吵过后,互不理睬,甚至相互放狠话:以后再也不和你说话了。长大以后,也不和你来往了。

生气之下,说的话再狠,过不了一会儿,两个小孩又毫无芥蒂地玩在一起了。

现在,再和弟弟聊起这些小时候的糗事,除了回忆,更多的是两个事情的亲历者,互相揭老底儿的开心和愉悦。

长大结婚后,只是个亲戚而已。这句话有些片面,除了是亲戚,两个人之间还有更深的羁绊: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

云云是个独生女,在她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后,原本不怎么想生二胎的她,毫不犹豫地生了二胎。

问及原因,她说,在她爸生病期间,她就想,要是有一个兄弟姐妹该多好!

原来,在她爸的病确诊后,马上就动了手术。手术后,她在医院照料她爸。

她爸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晚上请了护工照顾。白天,她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医院照顾她爸。钱,可以想办法,唯独身体的累和精神上的压力,无人诉说。

她老公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她不想她的老公在外工作,还惦记着家里,容易分心。即便她说了,老公不在身边,除了跟着着急,也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

妈妈,她不敢说,怕妈妈伤心、难过,要是妈妈再病倒了,她更是分身乏术。

她家的亲戚倒是不少,能帮得上忙的,基本没有,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情,人家也不可能像她一样,一直呆在医院照顾她爸。

偶尔有亲戚抽空帮忙照看一天,她都感激不尽。

如果她有个兄弟姐妹,两个人轮流照顾,一起分担,有什么事情两个人相互商量、吐槽一下,她也不会感觉那么累。

这是云云的爸爸康复出院后,她自己最大的感慨。

生二胎,不仅仅是小时候的玩伴,长大结婚后的亲戚,更是亲人,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亲情。

亲戚可以有很多,但亲人可能只有一个。


刘蕾日记


生二胎,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怀二胎被追得鸡飞狗跳,生死都想生个二胎。

我的老二出生后,两兄弟虽然相差6岁,老大读初中,老二读幼儿园,吃饭、睡觉都是他们两兄弟在一起,老大当兵退伍后,到现在两人各自安家,我都没有发现他们吵架什么的,我觉得他们俩的共同语言还更多,比竟生活压力大。现在他们俩在成都、我和老伴住都江堰。

他们经常在一样玩,两兄弟的小孩相差两个月,老二的是个女孩。

因此,本人觉得,打虎亲兄弟这句话不是随口说出来。



用中华利剑


这和父母教育有关系,也因人而异,但各自成家后肯定会有所疏远。

我和我弟差3岁,自小关系就淡,我上高中就住校,所以我们相处的时间也不多,后面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如果我不联系他,他不会主动和我联系。但是,毕竟是胞弟他没结婚前我还会给他买衣服之类的,周末叫他来我家吃饭什么的,他结婚后我家里有好东西也都想着给他们拿些。但我忽然发现他微信朋友圈都屏蔽我,前些日子他说“寄人买了200颗土鸡蛋,分一半给他小舅子”,我心想“怎么没想拿几颗给他小外甥”。所以,这种关系注定等父母百年后,只能成为亲戚偶尔往来。


思ing1


其实说的很对。我妈幼年丧母,全靠我姥爷一个人拉扯大她和四个哥哥。我妈说,从小我舅舅们和我妈感情特别深厚。全家就她一个女孩,都当宝贝宠着。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我妈虽然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孩,备受哥哥们宠爱。可正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女孩,而我妈从小又懂事,所以从十岁起,我妈就下河洗衣服,拆洗缝补被罩。我妈最小,所以我四个舅舅都成家以后,我妈还没结婚。这个时候我妈就给舅妈们带孩子。三舅妈生了孩子后因病又住了两个多月医院,我妈就日夜不停的给她在家带了三个月孩子。就因为我舅舅是男的,不会照顾孩子,我妈心疼他哥,也心疼她外甥女,就给带了三个月,而那时候我妈都还没结婚。

我妈说她最好的回忆就是小时候和舅舅们一起玩的场景了。那时候虽然条件不好,可大家过的很开心。童年一起去地里摘黄瓜吃,一起盼着炒豆豆吃,一起去占座看大戏。而每次,妈妈都是不用出力享现成的。

后来,妈妈结婚了,她的家,就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娘家,她也成了舅舅们的亲戚。每次去了,妈妈跟舅妈们客气,寒暄,而舅舅们,则在一旁木纳的听从舅妈们的指挥。

渐渐地,妈妈去舅舅家也少了,因为她也有自己的家,要以自己家为中心。哥哥们,终究成了亲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