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復工證明等25天?傷不起!



“除了湖北籍員工,公司就剩我一個人沒返崗了。”河南人鍾海2月20日就收到了公司復工通知,至今仍困在村裡。


“復工辦公室電話,我們反覆打。”江蘇的王克為給公司辦理復工手續,2月初開始申請,直至3月5日拿到復工證。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各地陸續於2月10日起,贏來“復工潮”。


“全國現在復工率超過50%的大概有15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3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復工復產方面有兩難:一是用工返崗難。由於疫情防控,有的需要隔離,有的流動還有一些難度。二是到了工地以後防疫的設施和設備保障(比如口罩等)比較難。


網友吐槽“復工難”主要集中在“材料多”“審核慢”“朝令夕改”......


被困農村老家:月工資被扣一半 工作快丟了


河南信陽人鍾海在杭州從事IT行業。2月20日,公司通知,除湖北籍員工,在所處村、社區開具健康證明,到杭州按規定隔離後即可復工。


鍾海老家息縣的防控指揮部規定,外出返崗人員提供“兩證一表一票”,即接收地蓋章的復工或務工證明、河南省新冠肺炎健康申報證明、鄉村出具的疫情防控期間離境人員審批表和已購火車票信息可予放行。


查清楚政策後,鍾海購買了返浙火車票。其間,2月21日,他所在行政村出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村裡要求所有人在家隔離14天,他只好退了票。


估算好隔離結束時間,鍾海重新買了3月9日的車票。14天隔離期結束了,他沒能出村,也沒開到健康證明。


3月7日,鍾海撥通當地鄉政府電話希望出村復工,對方稱決定不了。他隨後致電縣紀委,工作人員稱其所在村屬於重點村,“一律不準出村,具體什麼時候能出村再通知。”


同日,當地防控指揮部發布文件稱,發生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自然村(住宅小區)要嚴格管控,人員暫時不能外出;其他自然村(社區)居民無密切接觸史且身體無異常的,可以外出務工。


鍾海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行政村雖出現確診病例,但所在自然村並沒有人感染。


出村日期定不了,鍾海再次退掉車票。公司已多次催他回去。由於無法復工,二月份的工資被扣除了一半,“如果三月再不回去,這兩個月基本沒收入了。工作都快丟了。”


直到3月9日,鍾海盼來了好消息,領到了健康申報證明表。鄉政府工作人員稱,11日可以給他辦理復工通行材料。


7日發的文件,為何等到11日才可辦理?人民網記者電話聯繫了鍾海所在鎮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鎮裡外出務工的人多,衛生院人員少,辦理健康證也需要時間。


鍾海決定等確定可以走了再進行第三次購票,“不想再退票了,穩點兒。”


復工證姍姍來遲:公司一天損失1萬


王克,江蘇崑山市一家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負責人,公司原定於2月3日復工,受疫情影響推遲。


按照當地政策,企業復工需填寫復工登記表,再根據所在寫字樓物業的要求提交相關資料,物業初審通過後,由政府審核決定是否發放復工證。


2月10日,王克安排公司員工向物業提交資料,包括企業全員信息登記表、企業復工復產計劃到崗員工明細表、企業復工復產“四個到位”佐證材料清單、企業復工復產承諾書等10餘份資料。


等了10天,2月20日,物業反饋資料有誤,需重新提交。當天補充資料後,員工再次提交。


又等了大概10天,沒收到復工資料審批反饋。王克與員工開始輪流給相關部門打電話。


“追著物業問,他們給了復工辦公室電話,我們反覆打,打不進去”,在王克提供的通話記錄裡,記者看到人社局、市民服務熱線等單位電話在列。


“我們員工連續打幾天,(復工辦公室)就接通過一次,答覆太忙,讓繼續等。”王克告訴記者,公司所在的寫字樓有100多家企業,基本是中小微企業,“只有一家規模以上企業,他們復工很快,但是中小微很難”。


據王克3月4日向物業瞭解的情況,寫字樓只有不到10%的企業復工,“也就10家左右。”


3月5日下午,王克公司的工作人員前往相關審批部門,拿到了復工證明,這時距提出復工申請已過去25天。


“當前最大問題就是復工相關資料審核太慢”,王克表示,每天公司的固定成本1萬元左右,若是一個月不開工,白扔30萬。


新華時評指出,當前規模以上企業的復工復產正有序推動,但相當一部分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和百姓日常生活、社會繁榮相關的第三產業的企業,依然在苦苦等待。受此影響,很多人在為房貸、車貸、卡貸著急上火,有一些企業、商家甚至到了“生死關頭”。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力爭有序復工復產。


時間,關聯著企業生死存亡。為“審核慢”發愁的不止王克。安徽合肥一家電子商務企業負責人葉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公司約有員工30人,按照合肥市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薪資、加上租金、物業費等,一天公司固定支出約4000元,一個月下來淨支出十幾萬元。


客戶流失,也是一項重要損失。“我們幫網店商家做推廣,如果長時間不去操作運營,商家肯定要尋求另外一個合作商。”據葉晨估算,目前流失客戶已有約50%,“如果可以立刻復工,這些客戶應該還有希望找回來。”


2月27日提交復工申請後,物業讓葉晨“等通知”。


為了爭取公司生存機會,葉晨表示,以往員工月均工資在5000元左右,目前則按照合肥市最低工資標準減到了1000多元。即使如此,成本支出依然沉重,“有些頂不住了”。


3月10日,葉晨告訴記者,街道通過了他們的復工申請,等“後續政府工作人員實地探訪後,再開工”。


卡在“最後幾百米”的復產


為進一步推動復工復產,3月4日,國辦發佈通知要求,除湖北、北京以外地區,對企業復工復產申請相關部門要並行辦理、限時辦結,原則上要在2個工作日內作出答覆。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復工復產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或告知承諾制,企業按規定做好防疫、達到復工復產條件,提交備案信息或承諾書後,即可組織復工復產,相關部門進行事後核查。


復工程序走完,能否順利復產也難倒了一些人。


3月7日,家住上海浦東區的劉女士在網上反映,2月底開始準備給自家新房裝修,但在裝修公司復工證明、員工健康證明齊全的情況下,裝修工被擋在了小區門口。


需要什麼手續才能進入小區施工?負責給劉女士房子裝修的公司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物業經理說‘不是手續的問題,現在就是不給施工’。”


9日上午,劉女士向記者說明最新進展。居委會稱,需要劉女士先向小區業委會提出裝修復工申請,經業委會同意後,將信息公示於劉女士所在單元樓,三分之二居民同意才能取得裝修許可證。


“感覺很渺茫,”劉女士發愁,目前租住的房子再過一個多月到期,新家不知何時能開始裝修。


截至9日,劉女士發佈的求助信息下還陸續收到一些網友留言,反映裝修公司雖復工但難以進入小區復產。此外,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記者發現,有來自廣東、四川和江蘇等地的網友就裝修工人無法進小區工作的問題進行求助,有工人表示:“沒活可做,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人民網評論指出,復工復產需要發揮“看得見的手”,在政策端發力,做好扶植政策,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這考驗精準施策、精細管理的水平,也更能反映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的綜合研判和治理能力。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把握住當前形勢,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