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这个纪录片好看吗?

阿杜课堂


这部系列人文纪录片刚播几集就牢牢的吸引了我的眼光。 相比无穷浩瀚的宇宙,人类的一生是短暂和渺小的,这部片记录了我们人类的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出生,入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退休,相守,养老,告别,这些节点构成了我们真实的人生图鉴,让不曾停驻的我们停下脚步来回望来思考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人生,是短暂而空虚枯燥的还是短暂而辉煌灿烂的人生?! 特别是今年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一起经历了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生第一次〞。生活中医护人员,建筑工人等等 饱含大爱情怀的〝人生第一次” 不断上演,透着坚毅向我们传递着温暖,全国上下努力往前走,这样凝结着平凡人生意义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辉煌灿烂,正是这部纪录片,让我收获到的感动。


红尘渺怀


看完之后,萌生一个小心愿,希望以后能多点这样的纪录片。

同时还产生一种强烈的想法。要是写出这样的纪录片文案,我就不枉文案此行了。

无论是片子选题,旁白文案还是内容呈现,《人生第一次》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豆瓣 9.1 分,我给 10 分。

1、

在选题上,完全跳脱出来了。

这两年,越来越多高质量纪录片,其中美食类占据大半壁江山。

而人文纪录片不多,像《人生第一次》这样受欢迎的更是少之又少,新颖而又贴进大众生活。

把镜头对准了人生中的那些第一次,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买房、结婚……

用弹幕上的话来讲,看一部纪录片,就像过了一生。

我的理解是,这个选题的意义是去表达,人生的那些第一次就是像一个锚点,支撑起你的生活,带你前往更远的路。

具象去看的话,《人生第一次》有着点-线-面状的脉络结构。

用12个第一次,去展现中国人的生活断面。出生、上学、长大、上班……这些就像一条河流,汇聚组成你生活的状态。

没有太多惊涛骇浪,但是它暗潮汹涌,偶尔还会有一朵朵浪花。

2、

目前已经更新 4 集,旁白文案就带来了很多惊喜。

比如,在《出生》中这样去形容疼痛,形象又有趣。

让人无比心疼孕妇,对她们肃然起敬。甚至有这样的想法,以后不生孩子好了。

而在《上学》中画风一变,开始骗人生孩子系列,因为他们实在太可爱了啊啊啊。

看着她们集体上演着妈妈不要离开我的催泪大戏,我笑得贼欢了哈哈哈。

另外,也被他们的天真无邪给打败了。

当问及“你喜欢哪个老师”这种灵魂拷问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说“都不错”,当时想赞扬他的情商,结果他补充了一句“都挺凶的”。

有时候,他们的观点还带来新视角。什么是勇敢,这就是勇敢。

你就大步地 不要家长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

这就是勇敢

在《长大》里,我个人非常喜欢,用这个细腻的洞察,作为内容上的串联,让人记忆深刻,令人陷入沉思。


懿江寻影


曾经和一个友人聊天,聊起生活疲惫与苦痛,他觉得我不够懂他。对峙之时,他问出一句,“你有孩子吗?”尚未结婚的我哑口无言。


《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出生》有一句话,“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可有些事情,我们尚未经历,或者一辈子都没法经历,难道就不能共情和理解吗?果真如此的话,人与人之间,莫不是注定存在着壁垒与隔阂。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菜鸟”,好在,近来有一系列纪录片,能够帮助我们去补足这些还未成行的经历,从出生、成长到工作、结婚,以至退休、患疾、告别。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道选择题,央视网出品,联手《人间世》团队打造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十二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从“人”的方面,它是一本国民人生图鉴,从“第一次”的视角观众生之貌。从“生活”的方面,它是一个温暖的记忆储藏站,里面放置着他人的生活图景,和自己的生活回忆。

人生第一次

是起点,是初心,也是回望


谈起生日,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是一年一度,专属于自己的日子。


谈起生产,几乎所有女人都会想到疼痛。


但是若没有一个人的至痛,也就没有另一个人的快乐。


人生第一次与世界相见,必须经历这个由大难到大喜的过程。


现代社会,许多女人因为惧怕生产之痛,而抗拒生育。也有许多的过来人会劝慰道,孩子出生以后,一切的痛苦都烟消云散了。但是所有的女人都几乎曾想过,为什么不能让男人去遭这一次罪?


《人生第一次》的开篇,讨论的就是人生初相见。可并不是从欢喜开始,而是巨大的分娩镇痛。旁白描述着,“这种疼痛,就像是从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片中那些承受着模拟生产痛苦的男人高喊着,“可以了,真的可以了。”


要生二胎的产妇吴丽辉,申请了让丈夫陪同生产。爸爸得以感同身受着妈妈临盆的疼痛。而我们也能够随着镜头,如同亲历现场般迎接着一个新生的到来。


疼到流泪的吴丽辉,在产房看到丈夫,心中终于踏实下来。可又需要发泄痛苦,便用略带责怪的语气说道,“生第一胎的时候,你就说不生二胎了。”丈夫安慰,“这次肯定不生三胎了。”妻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生产前的纠结、痛苦,妻子与丈夫间的期待和担忧,全都真实地呈现在镜头中。两人头胎是男孩,想要第二胎凑成一个“好”字。当吴丽辉在用力到接近无意识的时候,胎儿伴着哭声到来。爸爸开心地对妈妈说,“是妹妹。”


“第一次见面,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对于没有生产经验的人,可以最真实地看到出生的全貌。开指的痛不欲生,“无痛”后的如至云端,生产的声嘶力竭,和最后孩子诞生后的云开雾散,彩虹盛放,包括刚出生的孩子因为满身是血,像一个“紫色”天使。而对于有过生产经验的人,这一切又在帮她们回溯着过往。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也能够延展我们的人生。一位因为惧怕疼痛而不愿生产的友人,在看到片中孩子出生的一刻,泣不成声。之后不无感慨地说道,“他们都好乐观啊。”而这种乐观,也让她重新思索关于生育这件事件。


我们得以对世界的多元性有着更深的理解,也便更加包容。对于生活琐碎的真实记录和全面观察,让《人生第一次》能够帮助观众思考自己的生活,为生活找寻出路。



除了生产,所有的第一次,都有着相似的情绪。人生在经历每一个第一次时,大多有着不安和悸动。产妇们以剧痛的开指,换来新生的喜悦。产房外等待的父亲们,以踱步掩饰不安。


这些彷徨时刻,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在彼时,也有过铭心的感悟与成长。但是,随着第一次被第二次、第三次,被生活所淹没,那些当时的感触也就渐渐淡漠,还没来得及思索完全,又要仓促地继续向前。



第一期的故事讲述人涂松岩看完片子后,感慨道,“如果当时剧组也能记录下儿子涂一乐出生时的画面,就好了。”这部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下主角们珍贵的第一次,同时也是帮助观众寻找初心之旅,提醒人们行至远处时,也要回望来时的路。





“人生”是一个浩瀚的课题。它既可以从沧海一粟的广袤视角审视,又能够凝聚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点滴。拆解开来,“人生”的重点,在于人,和生活。生命中的许多重要记忆,回想而言,都是关于“第一次”。


人生有许多个第一次,或者说,人生,无外乎就是由一个个第一次组成的。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破解人生之题的巧思所在。

先苦后甜的人生温度

迈过第一次,才能攀登下一个阶梯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还算是普遍,圆满的结尾在意料之中的话。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却让人因为难以猜到结尾,而不停揪心着。


36岁的周婷,第一次做妈妈,在产房里待了十多个小时,肚子仍然毫无动静。她突发发烧症状,孩子长期待在子宫里,可能导致感染。已经忍受了开指痛苦的她,最终选择了剖宫产。好在,宝宝顺利诞生。在外面坐立难安的丈夫黄晓敏,终于放下心来。因为来之不易,爸爸说就连爷爷想抱的时候,都会护着她,想要始终抱在自己的怀里。


黄晓敏看到女儿的一刻,眼泪就流了下来。妻子周婷说,他这是自己在给自己压力。《人生第一次》有经历第一次的担忧,和历经第一次后的释然。它的故事都是“先苦后甜”,也正因如此,既真实,又分外温暖。





这部纪录片似乎给予观众一种力量和信念,只有当迈出第一次的步伐后,人生才会进阶。



27岁的向爽有着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怀着双胞胎的她,必须进行手术。手术中她需要经历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等挑战,而孩子的死亡风险在30%。


忐忑的丈夫,一脸不安,搓着手,紧张地对医生说,“先保大人的生命。”


手术前夜,面对即将经历生死之战的妻子,丈夫表现出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镇定,甚至还不断地想着玩笑逗妻子开心。“他们说要把你绑起来,你知道吗?他们要把你的头固定住,免得你摇来摇去。还有口水。”丈夫夸张地模仿着流口水的声音。



当妻子说,做梦梦到《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一语,决定用来做两个孩子的名字。丈夫又调侃道,“你能不能梦到明天的彩票号码?”


手术当天,妈妈在楼道里一直哭泣。丈夫在旁来回走动,安慰妈妈“你别哭”。当手术成功,向爽被推出手术室,丈夫转过身,向后走了几步,远离人群时,用衣角抹去了自己的泪水。麻醉苏醒后,隔着窗户,闯过鬼门关的妻子向丈夫比了个耶。


这一次只是第一关,这对年轻夫妻还要面临生产的挑战。当双胞胎被抱出产房,丈夫插着腰长舒了一口气,随即紧张地问,“我媳妇呢?”


看到没人回应,又慌张地补了一句,“我媳妇呢?”听到母子平安的时刻,丈夫感叹到,“我下半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经历过这些的夫妻俩,不只是从物理形态上成为了父母,而是从精神层面,“一夜成熟。”


产妇忍耐疼痛的艰辛,才能够有“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浪漫。人生的许多第一次,都要先经历苦痛,但只要挺过去,就终究会有成长的结果。“先苦后甜”是必经的过程。纪录片不是肤浅地展现矛盾,以苦难博眼球,而是寻求温暖世界之道,是一种健康的成长观。




国民人生图鉴

冷静、却温暖的人生多棱镜



时下,传播趋势在追求碎片化、快速化、直接化,这股风潮也刮到了纪录片界,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人生第一次》却有着一种难得的沉静。每一集虽然有故事讲述者,但是他们并不是主角,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影片的镜头语言、音乐也都十分的克制。


正因为这种沉静和克制,《人生第一次》拥有了真实和现场的质感,成为了一本客观的国民人生图鉴。它不是急着去灌输结论,而是让观众随着镜头语言回到人生第一次的真实状态,和主角一起去经历,去感受,也才更能够引发人的共鸣和深思。




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国民人生图鉴”,是因为它的多元化。第一集当中,就有顺产产妇、高龄产妇、剖宫产妇、高位产妇等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些相似主题的不同故事拼凑起来,呈现出人生的浩瀚之感。



同时,这部纪录片不只是在讲述故事,还是用多棱镜观察社会,折射着社会的现状。第一集里就在讨论无痛分娩、二胎问题、高龄分娩等社会热点问题,用真实的镜头,客观地记录他人的第一次经验,回应着社会的焦虑情绪。


许多人生的第一次,人们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人生第一次》的聚焦,发掘人生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转变和感悟,是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人生过程。





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着相似的苦痛和快乐,又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情节。看到他者的故事,也能够提醒我们“生活并不在别处”,用他者之经验,活在当下,活好自己。



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在翻越人生的一座山丘,唯有步履不停,才能够到达彼岸。而回望那些山丘,恰是人生之路的图景。


第一次,是勇气的开始,是新生的延展。这也是《人生第一次》,给予观众的思索与力量。


说房产的小瓜


2020年的开端

对很多人来说

都是人生第一次

点击公告 工作之余赚钱

广告

第一次见到近似于空城的武汉

第一次拒绝亲友间走访拜年

第一次爱人近在咫尺却不能拥抱

第一次假期超长待机却让人心焦

……

我们从未如此渴望

忙碌的工作、早晚高峰的车流

以及每一个看似平淡却珍贵的日常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

陪我们体验生命中的欢喜伤悲

只不过因为时间的洗涮

我们常常将这些瞬间忽略

幸好,有人用一种温暖的方式

将那些重要的节点记录下来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

第一次当兵,第一次买房

……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1月15日,由央视网出品

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上线

片中截取了万千普通中国人

一生中12个普通的“第一次”

出生 上学 长大 当兵

上班 进城 买房 结婚

退休 相守 养老 告别

这些“第一次”所串联的

正是每一个普通人

平凡而又璀璨的一生

1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关于万物之始

我们总是心存浪漫

然而对其中的艰难

有时我们无法预料

在中国

平均每一天约有5万人来到这个世界

这意味着

还有5万位准妈妈正在经历

各种各样的生产过程

甚至是生产难题

它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反而惊险重重

假如人生中有10分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

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

西医将疼痛分为10级

极限疼痛是10级

而分娩疼痛达到了9.7级

纪录片中是这么形容的

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

或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虽然无痛分娩技术已越来越普及

但产妇们依然要等待长时间的规律宫缩

直到宫口开到二指

才能够接受麻醉注射

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

还是无法忍受

早就大声喊着想要快点打无痛

而这一针

一般来说是生产时最痛的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

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对于产妇来说

这最痛的一针是给

即将要疼到昏厥的自己

一剂最有力的解药

正式进入分娩流程之后

还有更大的难关在前面等着妈妈们

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

产妇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

把力气往下使

将孩子分娩出体外

有的妈妈因此出现累到虚脱的现象

生产已然如此艰难

若还有其他疾病

面临的危险更是难以想象

准妈妈向爽

就面临着类似的复杂局面:

因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她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

此时向爽已经怀孕27周

肚中一对双胞死亡风险高达30%

手术风险告知书上

是医生密密麻麻的手写备注项

丈夫王翔哽咽签字

恳求医生“以大人为主”

为了缓解向爽的焦虑

王翔陪着她说话

聊起向爽为孩子取的名字

春和、景明,取自《岳阳楼记》

幸运的是

手术顺利完成,母子平安

一个月之后

向爽的双胞胎顺利出生

丈夫王翔在走廊来回踱步

“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

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

还能干什么呢?”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夫复何求?

2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出生

不过是物理上“为人”的第一步

接下来每一次走出家门

都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而幼儿园就是第一站

从此,孩子们将面临

与家人的离别

老师的小星星奖励

与朋友的友谊

未完成的作业

……

而当孩子们学会与父母离别之后

他们也从幼儿园迈入了小学

又将面对新的人生课题

还有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下

父母为他们提前规划好的未来

不计其数的补习班和课后作业

被塞进越来越大的书包里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郭雨晴

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

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弹钢琴

在这种高压下

小朋友会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用搞笑的方式吐槽家中焦虑的爹妈

不知道多年后

郭雨晴想起这一幕

会不会像妈妈一样略带遗憾地感叹

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

如果再弹得好一点

或许我现在可以有一技之长了

原来人生并不总是开开心心的

就像这一集的开篇嘉宾高亚麟所说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可是啊

也没有关系

好的坏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交织

才是人生的常态啊

哪怕上一秒想到还要练琴写作业

就忍不住想要发疯

但下一秒想到未来

又眼冒星星

还有小朋友间纯洁又让人捧腹的

“单箭头”友谊

那些关于“最好的朋友”的问题

永远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3

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但可以改变一个人

《人生第一次》第三集

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高考语文考试中

作文的要求总会附带一句话

题材不限 诗歌除外

但在云南 漭水中学

诗歌却成了必修课

校长说

这里的孩子太懂事也太安静

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外出打工

他们接受这一现实 不哭也不闹

12岁的施应锁家里最贵的财产

是位于半山腰的房子和一头牛

因为山路远

他只能寄宿在学校

在这里

他第一次接触诗歌

他没有在老师的课堂上写诗歌

却在回到家后创作出了第一首

漭水中学的孩子

有一半考不上高中

他们会留在漭水

成为漭水未来的主人

诗歌不能让这些孩子的家从深山搬到镇上

却可以成为解锁情感的密码

篝火下的诗歌课

让12岁的穆庆云找到

和母亲沟通的情感密码

她将自己写的第一首诗歌读给母亲听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有人为最好的朋友——小牛写诗:

有人为无尽的黑夜写诗:

有人为广袤的宇宙写诗:

校长也从北京请来了艺术家

他要把孩子们的诗都画在村子墙壁上

让每一个房子都有一首诗

考大学 不考诗歌

但是

学了诗歌的孩子 不会去砸玻璃

4

一往无前的勇气

2000公里

33小时

1000米高空

来自吉林的张书豪、徐龙告别亲人

开启军旅生涯第一站

而家里并不同意张书豪当兵

他自己偷拿了家里户口本

办完了所有应征手续

即便来到军营后会偷偷哭

“人生规划中就有当兵这一步”

站不稳的脚跟

戴不上的帽子

还有一不小心就“丢脸”的连队考核

新兵入营训练状况频出

还有免不了的高强度体能训练

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队列

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紧急集合

第一次拉练,第一次跳伞……

无数第一次中

张书豪和徐龙逐渐完成了

从地方青年向合格空降兵的转变

人类最强大的不是核武器

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怕,大胆地说出来

然后克服

一声“准备”,飞机上所有人起立

一声“跳”,所有人纵身一跃

头顶,是辽阔的天空

身上,是徐徐打开的降落伞

脚下,是广袤的大地

这是人生第一次

没有跳过伞

就不能说自己

是一名真正的空降兵战士

跳伞

是我们进入战场的一种方式

空降兵的降

不仅仅意味着降落

也意味着

降服困难,永不投降

5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从新年年初到现在

12集纪录片才播了4集

却在豆瓣收获了9.1的高分

每集一个主题、一张海报

十二个背影,从出生到告别

有了中国人一生图鉴的厚重感

其实

人生第一次又何止十二个答案

但我们透过镜头能感受到

那种既珍视又严阵以待的心境

足以让我们在每个人生第一次中

反复体验

《人生第一次》的导演

是纪录片《人间世》的导演秦博及其团队

秦导说

这次的维度要比《人间世》更广

《人间世》着重记录了“生死关头”

这样极具冲击力的人生转折

而《人生第一次》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秦导看来

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这样

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

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历

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

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

虽然不汹涌

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

人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

只是

生活往往比电影来得更戏剧

一段纪录片花絮中

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左右两边分屏

左边是悠闲的生活

满是兴奋与憧憬的空降兵

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平凡简单的小幸福

而右边,疫情当前

家人无法团聚

婚礼无法如期举办

部队医护人员除夕夜乘机赶往湖北

平安健康成了新年最重要的心愿

在一次采访中

秦导分享过一个故事

片子里拍摄过抗癌肿瘤医院旁的一个小厨房

很多人说这个得癌症怎么办

他们就会说吃饭啊怎么办

这是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都透露出乐观和坚守

《人生第一次》中有你我他

有每一个认真生活不愿放弃的中国人

2020年

人生第一次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芥魔视频


吹爆。

给满分。

好看到不行。

从片头开始的皮影人生到结尾的片尾曲,彩蛋都是一级棒。

尤其是第四集片尾歌出来的的时候,除了第二集《上学》片尾是《童年》,虽然1、3、4集都是《推开世界的门》,但是直到第四集结尾的时候,随着飞机舱门打开,“推开世界的门”歌声响起,仿佛第一次听到,恰到好处,完美契合,感染力十足。


陈鹏1991


非常好看!

导演是拍过《人世间》的秦博,对于小人物的把控非常好。

从主题上,《人生第一次》选取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件,从出生到退休。和片头的剪纸动画一样,这是纪录中国人一生的纪录片。

好在哪里?在于主人公的故事性,像第一集《出生》,有高龄产妇,有分娩前要做心脏手术的年轻孕妇。

《工作》那集镜头对准了残疾人士,他们也是双十一中不会露面的淘宝客服。

《当兵》实地走入空军军营,让观众和解放军一起做一次空降兵。

《进城》通过走出贫困县的人们在上海工作的经历,反映出我国城乡差距。

就是因为他们选取到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才让人们既想看又爱看,同时也是对当今社会的理性观察,反观如《舌尖》《人生一串》把注意力只放在地大物博,做一两季人们爱看,做久了就会变成广告大户。


香秀树的知识空间


《人生第一次》这个纪录片以最平凡的视角给我最不平凡的感情,最直接触动你的心灵,希望通过这个短片能正式自己生活中的每一次。

相信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过一个这样严肃的春节,第一次面对如此凶猛的病毒。这个年,因为看不得他人受苦受难,很多人的泪点变低了,因为种种原因,情绪也不太平和,我相信过完这个年,经历过这次疫情,我们大家又成长了一次。人生这一次,往往无法预测其中的多灾多难,但求大家都能平安。

平平安安过完这一辈子,就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了。

好看,推荐看


何止生活


看完之后,萌生一个小心愿,希望以后能多点这样的纪录片。

同时还产生一种强烈的想法。要是写出这样的纪录片文案,我就不枉文案此行了。

无论是片子选题,旁白文案还是内容呈现,《人生第一次》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看介绍时以为是比较煽情的那种范,人生的许多第一次嘛,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当兵,买房……我脑补的画面是日式风格配赵忠祥旁白,第一次干的事你还记得吗?你看大家都同你一样,感不感动?想不想哭?


爱电影520


豆瓣评分挺高的,还不错的片子

主要讲的是洞察人间凡事,体味人生百态。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百里无风


《人生第一次》“初来乍到,请多关照”,节目通过蹲守拍摄,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社会,从成家、立业到养老,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描绘中国人真实的一生图鉴。

通过撷取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断面,时间上贯穿于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空间上分布于医院、学校、军队、房产中介、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人生场景,以点带面、见微知著,表达中国人生活观和生存哲学。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