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 戰友情


在哈爾濱新區平房片區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戰“疫”母女檔,她們是平新街道秀水社區的工作人員侯陽和秀水社區養老院志願者黃銀花,母女倆用敬業與擔當,奉獻與付出,在這場全民戰“疫”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侯陽是一位年輕媽媽,正月初三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她將家中年幼的孩子送到了奶奶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侯陽深知此次戰“疫”工作責任重大,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粗心大意。從疫情防控之初的入戶排查、發酒精、貼海報,到之後的管理志願者隊伍,錄入居家隔離人員信息等等工作,她都高標準,嚴要求,力爭把工作做實做細。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一個半月了,侯陽最近有幾次在工作中險些暈倒,可她還在堅持著,她心裡總有一個信念:“我的力量雖小,只是全中國戰“疫”工作中的一點星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不怕困難、不計得失、不顧危險、兢兢業業,基層的防控網才能織密織牢。”

侯陽的母親黃銀花是一位鄉村醫生,她一直都很支持侯陽的工作,當她聽女兒提起養老院的一名志願者生病不能到崗工作時,就跟女兒說:“我去吧。”黃銀花的這個決定起初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57歲的她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腰間盤突出……身體本來就不好,家人不想這麼冷的天讓她出去受累,但她堅定地說:“現在國家有難處,能做點事就比不做強。我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沒有那麼高超的醫術,可是我能為養老院的老年人做很多事情,萬一他們中誰有什麼症狀我能及時發現,終究要比一個不懂醫理的人要有優勢。況且戰場上的李蘭娟院士都73歲了,鍾南山院士都80多歲了,我有啥不行。” 在做志願者的這段時間裡,侯媽媽和養老院的管理員、老人溝通了解情況,對他們想要的物品、藥品進行記錄,並將養老院購置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從門崗取回,再從窗戶給老人們遞進去。碰見養老院外有垃圾外溢,她立馬撿起來收走。20多天過去了,高強度的工作使她雙腿浮腫,腰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也犯了,但黃銀花依然在堅持,沒說一個煩字,不喊一個累字。她囑咐侯陽:“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努力工作。”侯媽媽的思想、胸懷、甘於奉獻的品格也時刻激勵著侯陽在防疫工作中勇擔當、善作為。

疫情當前,侯陽和黃銀花這對母女是“戰友”,二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付出,不退縮、不喊累。在她們眼裡,此時母女之間最好的陪伴便是彼此鼓勵、並肩作戰。